我有无敌舰队

《我有无敌舰队》

第406章 一夜惊醒,大梁风云变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西班牙安达卢西亚马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纯正的马种之一,它拥有世界上顶级战马的头衔。

安达卢西亚马拥有各种优异的结构和品质,以持久的耐力和亲切可人的气质而著名,安达卢西亚战马是重骑兵的最佳选择。

看完骑兵对战切磋,雷刚一行人便返回司令部了。

作战室中央摆放着一个巨大的沙盘,沙盘是以鹿泉与真定为中心展开的,西面是地势起伏连绵的太行山,东面则是一望无垠的华东平原,两种地形在沙盘上呈现,显得有些突兀和维和。

雷刚开口询问道,“燕郑两国都没有动静吗?这不应该呀!到嘴的肥肉他们舍得放过吗?”

关龚摇头说道,“燕郑两国最近都很平静,并没有向鹿泉动兵的迹象,他们应该都还在观望。”

“司令,会不会是他们看穿了我们的计划,不会出兵鹿泉了,”胡宗旬开口说道。

看到雷刚犀利的目光望来,胡宗旬脑袋一缩,就闭口不言了。

…………

泉阳,郑军大营。

李谷盯着简易地图上的鹿泉看了又看,满脸的疑惑与不解。

“冯臣,你说那些半岛人到底想干嘛?竟然都占领了大梁全境,为什么却不向鹿泉出兵了?”

冯臣瑶头说道,“将军末将对此也是疑惑不解,莫非是他们兵力有限,无法出兵攻占鹿泉,所以才守着刑州与冀州不肯北上。”

沉思片刻,仔细想了想,李谷觉得冯臣的猜测也许是对的。

“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那王新毕竟起家不久,要说底蕴肯定不能与我们这些老牌国家相比,若是真的兵力不足无法北上,这也许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冲出太行山,走进平原的机遇。”

“将军,您的意思是出兵抢占鹿泉,在以鹿泉为跳板,向东扩展我大郑疆域版图吗?”

李谷点头说道,“我的确有这个心思,鹿泉的地势很特殊,它就是阻挡我们向东扩展的阻碍,若是真的能抢占鹿泉,并且守住,那我们无论是向北攻打燕国,还是继续向东攻打大梁,都会很轻松。”

“将军,大梁亡国了。”

气氛有些尴尬与微妙,冯臣觉得自己好像说错话了。

“咳咳……”

李谷惋惜感慨的说道,“是啊!大梁已经灭亡了,大郑与大梁斗了几百年,本以为大梁会亡在我们郑国的手中,可谁能想到,一百多年的攻伐我们都没能倾吞大梁,如今却是灭在了一无名小卒手中。”

大梁的顷刻间崩塌,给李谷带来了很多复杂的感觉,有惊讶,又有不敢置信,但更多的却是兔死狐悲,心生同情与怜悯。

“大梁发生的变故,我已经快马承报回了长安,也不知道大王会如何与这个新邻居相处,是攻?还是伐呢?或者是静静观望?”

收起心中的复杂思绪,李谷开口问道,“冯臣,你觉得现在的半岛与大梁,谁强谁弱!”

冯臣摇头说道,“半岛王新崛起的太快,我们并不了解,也没与他们正面交锋过,末将不知。”

“是啊!好快呀!我们都还没反应过来呢,那片肥沃的土地就已经换主人了,也不知道我们未来的新对头好不好相处,至中,你们查到那人的资料了吗?”

付至中开口说道,“将军,调查到了一些,但不是很全面,对方主将叫雷刚,并非出身名门。”

并非出身名门,付至中说这句话就代表了很多意思,第一则是说对方出身贫寒,贫寒家庭出身那文治武功上总会有些欠缺。

想拿片刻,这句话很快就被李谷排除了,因为轻视自己对手,往往就是失败的开端。

当大梁巨变的消息传到长安城时,整个长安城都轰动了。

因为一百多年已经没有政权更替了,现在存在一百多年的大梁灭亡,又怎能不让人惊剧?

特别是顶替大梁政权的人,他们并不了解,他们对王新、对半岛太陌生,因为未知就是变数。

若是大梁的某个边关将领,叛变夺取了大梁政权,他们都不会如此惊讶,因为那些人具有一定的武力条件,而王新的崛起,好事空中建楼阁,凭空而生。

大郑王申屠明给李谷的命令很简单,那就是随机而变。

燕王宫,尽管是对王新有所了解的殷轩,在得知大梁变局后,也是沉默了许久许久。

殷轩在思考以后应该如何与王新相处,他虽然对王新的实力不是很了解,但自从金州战役后,殷轩就已经开始留心王新了。

本以为王新会与大梁僵持很长一段时间,可谁知道一夜醒来,殷轩就接到了前线送来的消息,对手换人、大梁换主,一切都是那么突然,让人毫无准备。

与此同时,得知大娘梁巨变后吴国已经是惊掉了一地下巴,此时他们也才知道为什么流求人会来舟山挑事,一切都是有预谋的。

他们在给北方争取时间,在给王新谋取大梁政权打掩护。

想把吴国的目光凝聚在南方海上,无暇顾及北方的变故,不得不说,这手算盘打得真的好。

前几日刚被震惊的宋家,此时已经是无话可说,他们不明白怎么就一夜惊醒,大梁风云变幻。

前几天还担心王新造反,会遭到梁的残酷镇压,最后性命不保云云,担心都还没放下,存在了一百多年的古老政权,突然间就没了。

记忆中那个豆大点的小孩,摇身一变已经成为了一方霸主,人与吴国扳一扳手腕的存在。

宋维超此刻的心是纠结的,原本他希望王新平平安安,事业一路通途,能与大梁和平共存。

可风云激荡,局势变迁,如今的王新已经与吴国比邻,相邻就代表摩擦,就代表攻伐不断,一方是自己的外孙,一方是自己效忠多年的国家,此刻他真的难以抉择了。

与宋维超、宋元占的震惊与纠结不同,宋元显则是兴奋无比,此时的他都有迁移大梁的想法了,吴国再好,终究不是自己家,大梁再差,但那里当权的却是自己侄子。

不求他能给自己荣华富贵,只需一方安心净土即可。

宋元显兴奋的说道,“父亲,我决定了,我要带姐姐去大梁。”

宋伟超沉默良久,最后还是点了点头,宋家在吴国虽然光鲜,但背地里的风云激荡,也是异常的汹涌,狡兔三窟也好。

天气入秋,北国大地转冷,但在台湾,依然还是炎炎夏日。

美丽的南中国海,像一个脾气的公主一般,总是阴晴不定,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给闷热这天气降了降温,也让来自北方的第一舰队官兵们舒服了一番。

新修建的高雄军港内,姚山与何海平在防波堤上走着,吹着咧咧的海风,交谈着南洋局势。

何海平有些气不愤的说道,“这西洋人打仗就不能爽快一点,拖拖拉拉的消磨时间,一场海战竟然把炮弹都打光了,却没干沉对方一艘战舰,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

对于何海平的气不愤,姚山却是神态若定,“欧陆人口希少,死一个就少一个,所以他们玩的是消耗战,策略上与我们有些不同,打消耗战,直到对方的炮弹光了,工业生产能力跟不上战争消耗度了,国库的钱花光了,也就分出胜负了。”

“嘿!国库都耗空了,那还打个球啊!不想分都难。”

“那也不一定,若是双方国库同时好控,那就握手言和,收拾东西还是各回各家。”

何海平说道,“就算打消耗战也不用这样啊!把主力舰队分成若干个分舰队,伺机围歼敌舰多好啊!

他们可到好,一百多艘战舰非要排成一线,绵延几十里,战线拉得那么长,前面什么情况后面完全不知道。”

姚山点点头,说道,“我看过雷约兹与罗恩西尔弗的航海日志,他曾经记录过英国海军的战术,欧洲各国目前的海战战术,大体上可以成为两派,一派叫正规派,另一派叫做混战派!”

何海平看向姚山,在等待他继续解释一番。

姚山便把他从罗恩西尔弗那里了解的情况说了一遍,原来,此时的欧洲,在一场正规的战斗中,作战双方舰船均保持平行的纵列队形,每一艘舰只向它的相对应的敌舰开火,直到对方被击沉或者撤退为止。

但持混战战术观点的专家们意见很大,他们认为这种战术容易产生僵局。

事实上英国海军使用这种战术共打过十三次正规战,每次在战术上均是平局一一没有哪一方的军舰被俘获或被击沉。

混战论专家们认为,要战胜兵力与己相等的敌人,必须集中多的军舰,从敌人的纵列队形中分割出一小部分的舰船围而歼之。

要达成此目的,必须构成密集队形,也就是说,必须缩小己方舰只之间的距离间隔,或突贯敌舰纵队或迂回包围其先头部队或殿后部队,这样便可对被迂回包围的部分敌舰从两面实施炮火夹击。

而正规战论专家们则认为,这种战术只能招致敌人进行反迂回和反包围的报复。

显然,一旦陷入这种情况,那么铁定损失惨重。

当然,持正规战的专家们认为,正规战中,即使不能重创敌人,但至少可以保证己方舰队不会出现被敌人轻易重创的局面。

可以说这个是先本着打和的心态,然后再靠运气打赢海战。

至于如何靠运气,那因素就很多了,例如:上下风向、下雨、飓风、敌人先弹尽粮绝、敌国先财政崩溃等等,那些自然和国力的强弱都终体现在海战上面先立于不败之地,再寻思收拾敌人,这便是正规派的核心思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