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

《大明世祖》

第七十三章威势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库伦。

辽阔的草原,一望无际的羊群彷若天上的白云,奔跑的牧羊犬,不时的跳跃着,惹了孩子们的尖叫。

牧民们骑着马,围绕着整个羊群转悠。

孩子们则相伴而行,有的一起捡拾牛粪,有的一起骑羊玩。

伴随着天色渐暮,一声声的喊叫吆喝,孩子们立马散开,奔跑着回家吃饭。

马奶制成的奶皮,以及一些鼠干,这些是他们的主食。

至于什么牛肉,羊肉,病死的,受伤的,早已经被挂起风干,成为了条状,这是冬天的重要储备。

蒙古人囫囵吞枣般吃完了所有的食物,然后迫不及待地离开蒙古包,来到了台吉的帐前。

在这里,一个和尚,坐在地上讲述着佛经,一个个的寓言故事,让蒙古人惊叹不已。

这时,一支队伍接近。

他们身上披着皮甲,但确是明式的,头上的长发不是披散,也没有成辫式,亦或者干脆秃一块,而是直接束起。

见到这些人,牧民们反而不以为意。

只有一些小孩子们缩在母亲的怀里,偷偷问着。

“额吉,他们是什么人?”

“他们是明人,是来帮我们打霸占牧场的女真人的。”

“哦!”

“他们是大喇嘛的护持罗汉,咱们的主人——”

“他们是大明皇帝的使臣,是让咱们过安生日子的。”

在队伍中,一个长须大汉格外的显眼。

他就是驻蒙大臣,大明的东昌侯。曾英。

此时他已经来到喀尔喀蒙古三年了。

曾经的美髯公,依旧保持着本色。

头可断,血可流,胡须不能乱。

“侯爷,咱们去见大喇嘛干嘛?”

副将忍不住问道。

曾英抚摸着胡须,自得之际,听闻这句话,不由得说道:“问那么多干嘛?跟着就是。”

见此,身后的一些跃跃欲试的,喉咙痛的话瞬间被堵住。

观望着远处讲经的喇嘛,席地而坐的牧民,曾英不由得感慨万千。

他护送哲布尊丹巴回到库伦,包括大部分的土谢图汗部民。

但是等到他们回到这个曾经的游牧之地时,曾经附庸的牧民早就被搜刮,只剩一些逃逸的老弱病残。

当时,土谢图汗部不过民五千帐,骑兵七千,不过是整个漠北的一大部罢了。

多亏了明军,不远千里的钱来帮忙,打退了敌军,让他们重新回到了库伦。

而这时,大汗察珲多尔济颇有几分过河拆桥的意思,态度徒然冷澹了几分。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换源App】

见此,曾英在距离库伦的百里之再,烧制土砖,制造了一座草原之城。

虽然不过五里之围,甚至比不上内陆的县城,但这已经是草原上难得的雄城了。

其取名,龙城。

其意义不言而喻。

大喇嘛哲布尊丹巴则这时也讨厌兄弟的争权夺利,心向大明,欣然前往而居。

这样一来,大量的部落向着龙城聚拢,不到一年的功夫,就有了近三千帐。

此时的漠北地区,车城汗部成了满清的附庸,土谢图汗部被吓破了胆,扎萨克汗部则中立。

而在这幅员数千里的草原上,满清自然不可能是鲸吞而下,只能按照既定的方式开始分封贵族,成千上万的牧民成了八旗贵族的盘中餐。

正此时,三大汗部影响不曾完全消退,满清的威严并未广述,在草原上站稳根基。

曾英见此,自然是主动出击,在整个漠北,包括土谢图汗部、车臣汗部的广大影响区,不断地征讨。

在车臣汗部领地,曾英宣称是车臣汗被俘,他是为了解救;在土谢图汗部领地,他则宣扬是遵从哲布尊丹巴的法旨。

这样一来,短短的三年时间,龙城的附属部落,竟然扩充到了万帐。

包括汉骑在内的兵马,突破了一万五千数,如果进行广泛的征调,甚至能直接突破到三万。

曾英骑在马上,心里思索着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的心思。

毫无疑问的说,这次定然是宴无好宴。

三年来的邻居生涯,龙城声势浩大,而库伦却紧赶慢赶都赶不上,只能在后面吃灰。

目前就算是聚拢了旧部,也才堪堪万帐。

哪里有曾经的三大汗部的气势。

“不过,哲布尊丹巴与其兄弟虽然明面上不来往,但打断骨头连着筋,到底是亲兄弟,不得不防啊——”

“如果真的是一场鸿门宴,我还真的不怕。”

曾英心想,眼眸深处闪过一丝冷色。

如果在刚来的时候,他还不得不依靠土谢图汗部和哲布尊丹巴,那么三年后的今天,他已经翅膀生硬,足以颠覆了。

换个土谢图汗,亦或者让哲布尊丹巴提前转世,虽然有些不美,但都是能做到的。

很快,这只三百来人的骑兵,来到了一座大寺庙前。

其是纯粹的汉地寺庙规格,但里面的装饰却融合了许多蒙古人的色彩,算是汉蒙结合。

整座寺庙占地竟百亩,明军除了一开始帮忙外,其余的都是牧民和贵族们的捐献。

虽然谈不上金碧辉煌,但也是楼阁亭台,庄严肃穆。

尤其是那高约两丈的释迦摩尼相,更是贴满了金衣,显得格外的金光闪闪。

当然了,象征大明皇帝的文殊菩萨相,也是同样的庄严高大。

“停下吧!”

临近寺庙,远远的就看见了僧兵,曾英就下马,准备徒步过去,以示对佛的尊重。

这时,突然有快马赶到,在设耳边述说道:“寺庙中突然添了许多陌生的僧兵。”

“嗯?”曾英脸色不变。

作为与哲布尊丹巴合作的诚意,允许寺庙拥有僧兵。

但是,其限制却在两百以内。

如今僧兵的数目不减,但大多却变了模样,肯定是被人安排了。

“大喇嘛如何?”

曾英脚步略缓,停下脚步,转过头从马背上取来了酒囊,慢慢的饮用起来。

“大喇嘛这些时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前几天的大法事如常,但在昨天给您发了书信后,察珲多尔济与其谈论了一夜,似乎还在安寝,不曾露面。”

“他带了多少人过来?”

“一百来人,但三十里外,却有数千人停驻。”

听到这,曾英冷笑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