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

《大明世祖》

第二章册封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大明世祖正文卷第二章册封缅甸。

每年的十月对于秦国来说是旱季,但同样对于缅甸来说也是旱季,整个国家陷入到了热闹之中。

新京城是孙可望占领下缅甸地区后,以大光宝塔为中,修建了缅甸国都——新京。

同时,东吁王朝所在的东吁城,也被改名为北都,一南一北,成为缅甸王朝统治的核心。

偌大的新京城,周长三十里,高四丈,内外两城结构,足以容纳三五十万人。

缅甸公使顾忠坐在马车上,忍受着燥热,他掀开车帘,印入眼帘的则是一片繁华。

整个新京城虽然是明式结构,但在具体的细节上且融入了许多缅族的特色,佛教特色明显。

街头巷尾的行人,短衣草鞋的多是缅人,而褐衣布鞋的则是汉人。

除了衣衫上的区别,在顾忠看来最大的莫过于语言了。

随孙可望南下的多是云南兵卒和官员,所以其言语谈吐多是官话,一言一行中多是傲慢。

普通的缅人则低头哈腰,不敢与其直视。

因为在缅甸官场上占据主流的是汉人,如果是缅人和汉人打官司,一般都偏袒汉人。

在这种情况下,让汉人越发的张扬起来。

其显要特征就是,新京的内城不允许普通缅人进入、居住,只有官员以及将领才被批入住。

而对于汉人,则毫无限制。www.smrhm.com 幻想小说网

无论是内城还是外城,汉人都可以随意居住。

当年随孙可望南下的数万兵马,已然成了新王朝的根基,从而获得了大量的政治利益。

无论在官场上,还是在军中,这些汉人占据主流,以小临大,驾驭着数百万缅人的缅甸王国。

这在形式上与当时的满清一般无二。

“满清是依靠强军,这位缅甸王也是因为强军,数万汉人真的能彻底压服缅甸吗?”

顾忠对此表示怀疑。

甚至他不乏阴暗的猜测,把国都建在入海口,怕是能够方便其迅速入海逃跑吧,一如临安于南宋。

不过他也不得不承认,把国都迁到南方来,也算是孙可望的神来之笔。

如果一直在北方,数万汉人将会淹没在缅人之中,不得动弹,而建立新京后等于是重新建立地基,稳固了整个缅甸王朝的统治。

那些旧贵族、土司,完全失去了对缅甸王国的影响,从而让缅王大权独揽。

要知道孙可望这些年来除了打暹罗来提升威望外,最主要的就是剪除缅甸国内的土司和贵族势力,进行中央集权。

短短十来年,就让缅甸从奴隶社会进入到了封建社会中,并且建立了县、府,省三级统治,完善了官僚体系。

但凡事有利就有弊,少量缅人参与的缅甸王国,其完全依赖于孙可望的威望,一但其逝去,缅甸王国就有崩溃的危险。

顾忠心中一沉:“繁华的背后总是蕴含着危机,如果缅甸不解决此事,二代而亡只是等闲。”

他是明人,自然明白在缅甸这块国土之上,由孙可望建立的孙氏缅甸比土著缅甸强多了,之前他言语通顺,不需要通译。

放下了车帘,一切的喧哗似乎都被隔绝在外。

很快,马车就进入到了内城。

内城的街道宽阔,并无摊贩沿街叫卖,只有一个个宽敞明亮的商铺,售卖者各种商品,丝绸,香料,桌椅,盐等等。

来往其间的多是衣衫华丽之辈,谈吐多了几分文雅,秩序井然。

包括家眷在内的汉、缅高官,不过十来万人,九成生活在内城,轻易不踏入外城,保留着自己高贵的生活。

普通的汉人在内城生活憋屈,只能在外城找些存在感,从而获得较高的生活。

汉人,并非全是人上人。

刚回到府邸,就有缅甸礼曹判书求见。

顾忠一愣,旋即应允。

缅甸为了稳固统治,不得不大明屈服,在官制上全面进行更改,效仿朝鲜。

所以其礼曹判书,就是礼部尚书了。

虽然说他作为公使,代表的是大明朝廷的脸面,但也用不着亲自过来拜访。

“估计是守着我呢!”

顾忠心中一动,开口道:“让他进来,不,我亲自去迎。”

旋即,他快步而去,只见客厅中坐着五十来岁的老人,脸颊削瘦,双目有神,身着宝蓝色的绸缎长袍,踏着布靴,浑身散发着一股儒生味。

他就是缅甸礼曹判书张绪汉。

作为秀才,虽然在大明不值一提,但在缅甸却是首屈一指的文化人,备受孙可望信赖。

“张判书有礼了,怎么有空来我这?”

“公使阁下。”张绪汉态度端正,一板一眼地拜下,然后张着明亮的眼睛道:

“殿下将封王长子为世子,还请公使指点一二。”

随着其述说,顾源才明白由来。

缅甸的官制基本是沿用大明模式,只是改换了一套名字罢了。

这玩意儿人人熟识,很轻易的就能完成。

但礼仪方面却是老大难。

在践位的时候,孙可望随便就结束了仪式,根本就考虑不到礼节问题。

但如今册封世子,自然要符合礼节,从而不惹人笑。

即使是作为礼曹判书,张绪汉也懵懂的很,也没有什么书本可以参考,只能求问顾忠这个公使了。

对此,顾忠欣然应允。

随后,他倒是低声道:“可是大王身体不虞?”

张绪汉纠结了片刻,果断地透露道:“近几日染了风寒,似乎觉察到身体差了……”

顾忠点点头,面色凝重。

孙可望入缅后,子嗣艰难,这些年来陆陆续续夭折了数人,如今只有三个儿子,一个公主存活下来。

想要再生,已经是不可能了。

而其长子也不过十二岁,作为世子也是颇为年幼,看上去很难镇得住场面。

这也难怪需要请他这公使了。

让大明背书,震慑那些心怀不轨之徒。

待其走后,顾忠沉吟道:“孙可望年不过五十,究竟还能活几年?”

“难道缅甸要二代而崩?”

事实上,他不是没想过朝廷在缅甸建立藩国,但结合缅甸的形势后就觉得渺茫。

这里完全是异国他乡,语言和文化皆不相同。

北部连绵不断地山地,不知道藏了多少土司和叛乱。

征服这里,没有三五万人,数年的征伐,是根本不可能建立藩国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