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丝路

《天朝丝路》

第85章账房先生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苍茫大漠,深秋与初冬的界线并不明显,就像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起起伏伏交汇在一起的沙丘绵延天际,低洼处茂密葳蕤的沙生植物随风摇曳,小动物们依旧忙碌着进行最后的仓储工作,准备迎接冬天的到来。

成群结队的黄羊就是流动的风景线,如果不是高速移动奔跑扬起尘埃,从远处用肉眼很难辨别它们与大漠浑然天成的保护色。

地面上不离不弃尾随着草原狼,高天上盘旋着秃鹫和乌鸦等腐食动物;每当出现一只掉队的老弱病残,围猎工作迅速展开,吃肉的吃肉,喝汤的喝汤,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很快就只剩下一堆白骨,上面聚集了黑压压的蚂蚁和苍蝇,开始另一场饕餮盛宴。

大自然处处上演着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游戏

阵阵悠扬的驼铃响起,一队绵长的驼队出现在远方沙丘顶端,所有大漠的主人都惊奇的驻足张望这些不速之客。

这突现大漠的商旅便是陇西马帮的驼队。

陇西马帮与遫濮部落一万六千马匹的大宗交易,天下皆惊,无疑奠定了马帮在大西北商路的领头羊地位。

居中调停,促成这宗交易,不仅仅是有钱就能办到的事情。

一头是安西军,一头是匈奴右贤王,牵扯到的都是官方明令禁止的敏感物资——铁器战马和粮食,未经容许私自贩运其中的任何一项都是杀头的罪名。

虽说不少胆大妄为的家伙偷偷摸摸搞走私牟取暴利,但大多是数量有限,即便被查获也罪不至杀头,顶多重罚蹲几天牢房了事,哪里像骆土匪这样有日天的本领。

事关大汉军方,地方官府一概不闻不问,没有军方大佬背后撑腰谁能做得到?

再说,战马可是匈奴人最忌讳与大汉交易的战略物资,能打通其中的关节,促成一万多匹的大额交易,这是其他马帮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陇西马帮一战成名,在西北地区树立起了极高的威望,无数小马帮慕名而来,纷纷祈求挂靠兼并,眼见陇西马帮的势力如同滚雪球一样飞速壮大起来。

可后来发生的事情却更加让人扑朔迷离,看不透其中的谜底。

万马渡河之后不久,陆续从匈奴地界来到汉地的商队悄悄传言,说陇西马帮上了匈奴人当,所交易的马匹都是遫濮部落得了米哈山马瘟的废马,肺部受损,缺乏持久和耐力,根本不能用做上阵的战马,吃亏吃大发了。

后来听说安西军在马场进行了几次测试,果然如此。

陇西马帮的骆老大和二掌柜康石被传唤进了军营,人们纷纷猜测,这两个家伙这次肯定难逃法网,即便不死也要脱层皮。

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三天后两人一瘸一拐出了军营,听说只挨了二十杀威棒,罚没洮河边的几百亩良田充作安西军的草料地,仅此而已。

雷声大雨点小,高拿轻放,上面没人谁信!

借此东风,陇西马帮更是如虎添翼,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成了游走于大汉、匈奴、西羌三股势力之间最吃得开的商队。

能用最优惠的价格拿到各自最想得到的东西,并且来往货物的安全有保障,怎样选择合作伙伴,闭着眼睛第一个自然会想到陇西马帮。

马帮不知啥时候多了一个其貌不扬的账房先生廖平安,不仅算路清晰,关键是还精通西羌和匈奴两门外语,很快便成了马帮行商不可或缺的随行人员之一。

看来古今依然,多一门技能才是高薪就业的不二法宝。

这次往右贤王草原深处的额齐纳贩运紧俏物资,为了掩人耳目,马帮选择避开匈奴人的大小部落,在腾格里和巴丹吉林大漠探寻一条隐秘的走私通道。

绕过石羊河末端的休屠泽,在人迹罕至的大漠西行三百余里,在沙丘间霍然出现一汪浩大的海子。

“廖先生,这边是先前提到的雅布赖咸水湖。”

与廖平安骑马并行的骆老大勒缰驻马,指着眼前的海子说道:“传说巴丹吉林有三百六十个海子,其中三十六个淡水湖,其余皆为咸水湖。”

“咸水湖中,雅布赖咸水湖可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因为这里的咸水稀释以后,人畜可以直接饮用。”

“其它咸水湖就不行,即便稀释以后饮用,人畜也会中毒,轻则身体不适,重则会要命。”

廖平安颇感惊奇:“真的有如此神奇吗?”

“的确如此!”

骆老大确凿无疑的说道:“每次商队从草原返回,我们都要绕道这里,装载雅布赖咸水湖周边凝固的岩盐,驮运到陇西北地郡都是不可多得的抢手货。”

“这里人迹罕至,周围三百里没有人烟,多年前我们做道上无本生意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宝地占据,现在成了我们一条最稳定的财路,哈哈!”

“这周围如此荒凉,根本不适合人类生存呀?”

廖先生满眼疑惑。

“廖先生,你见多识广,没发现附近有啥异样吗?”

骆老大故作神秘的说道。

廖先生没有作答,勒缰操控胯下坐骑驰上雅布赖咸水湖附近的沙丘,四处眺望,除了看见东南有几座暗红色光秃秃的石山以外,其余都是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漫漫黄沙,偶尔可以瞧见挂满黄叶胡杨的树梢。

随后赶来的骆老大,指着几座孤零零的山峰说道:“那就是神奇的雅布赖山。

雅布赖是由西羌语“雅布日“演变而来,意为恩山、父山。另一说雅布赖是匈奴语“雅巴赖“演变而来,意为“走“。

传说有一位黑将军被对方打败后,逃至此山,保住了性命,临走时,他称此山为雅布日山,愿此山成为众山之父。”

“几座光秃秃低矮的孤峰能有啥神奇,大概草原人没见识过三山五岳的巍峨高大吧。”

廖先生兴趣缺缺,不屑一顾。

“骆某一开始也是这样认为的。”

骆老大借着廖先生的话头顺势而为:“寺庙里的方丈告诫即将下山的三个小沙弥说,人世间的女人都是可怕的洪水猛兽,万万不可亲近。”

“没多久只有一个沙弥回到了寺庙,他告诉方丈说,我们找到了通往极乐世界的捷径,那才是修行的正道。”

“女人就是老天爷派来的天使,她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了飘飘欲仙的高深境界。”

“大师,我回来是为了告诉您,您错了,女人不是老虎……”

廖先生的眼中充满了探究与好奇,好像在说:我也错了?

“雅布赖山系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弧形隆起的一个山脉,为东北--西南走向,横贯阿右贤王领地的中部,长二百多里,就像一条巨龙潜藏在这大漠瀚海”

“东南侧悬崖绝壁,西北侧坡度较缓,为巴丹吉林沙漠东缘的重要屏障。”

“近距离才会领略到雅布赖山高峰耸立,巍峨壮观,蜿蜒无尽。”

“山体全部由地壳变化形成的红褐色岩石构成,地势隐蔽,没有当地牧人引导,一般很难寻到。”

“巴丹吉林高大的沙丘完美的掩饰了雅布赖的身影,也许只有用‘潜龙’二字形容它最为恰当。”

…………

雅布赖山脉仿佛近在眼前,可驼队在沙丘间整整穿行了两个多时辰。

并不是所有的沙丘都可以走捷径,有时候绕过一个不能攀登的沙丘就要走许多弯路;

也并不是所有的洼地都适合穿行,有些容易蓄积洪涝的低洼处,表面看似干燥,其实它只是薄薄的一层,底下都是稀松的砂浆,人马陷进去比沼泽地还要凶险百倍,只有经验丰富常年行走大漠的骆驼客才会辨别选择出最佳路径。

每个领驼人就像大海上的船长一样受人尊重,每天走多少路,在哪儿安营扎寨打尖,事先都有精密的筹划,除非遇到沙尘暴之类的极端恶劣天气,否则一般不会改变行程计划。

这次的货物几乎都是从汉地运来的粮食,目的明确,就是直奔位于巴丹吉林大漠雅布赖山中,陇西马帮散货草原的隐秘中转站。

这是廖平安考察的黄河以北的第二个据点。

第一个据点位于遫濮部落东北荒漠的一棵树,周围的牧民大多都知道,盘踞一棵树的马贼与走私的陇西马帮有勾结。

经常有胆大的牧民赶着牛羊到一棵树,与马贼交换所需的茶叶和麻布等生活所需。

井水不犯河水,各取所需相安无事。

常年在大漠草原走私,不打通盘踞在沿途各处的马贼,恐怕白骨都已化为灰烬烟消云散。

更何况有些马贼就是大型马帮安插在沿途的接应,该照顾生意的时候照顾生意,该做无本生意的时候做无本生意,来去如风,相得益彰。

人多眼杂,廖平安总体对一棵树的据点不太满意,关键在于不能囤积太多的物资。

按计划,接待一人双骑的万人大军,每个据点最少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首先,选择的据点要足够隐秘,不能提前暴露大军的行踪;

其次,要有充足的水源,保证大军及时补给和携带安全保质的干净水;

再者,附近还要有相应的牧场供战马临时歇息,食用牧草。长途奔袭,战马大多数每天食用精料,适当补充饲草显得尤为珍贵。就像人类一样不能每天吃肉,时间长不食用主食身体就会出问题。

一匹战马一天最少需要十二斤精饲料,储备一万大军三天的军需物资,就要四十万斤粮食。

一头骆驼可以驮运四百斤粮食,足足需要一千驮,只进不出怎会不惹人生疑。

只有通过多次过往囤积才能逐步达到这个数量,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雅布赖山的这个据点能满足上面的几个需求吗,廖平安心里也没底。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