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丝路

《天朝丝路》

第103章断刃之痛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看到巴虎有失控的迹象,骆老大大惊失色,这家伙,万一把持不住来一嗓子草原狼嚎,这军演还有必要往下进行吗?

骆老大急忙给阿图奇老爹使眼色,让他安抚巴虎。

老阿爸一看急眼了,他赶忙咳嗽两声,缓缓说道:“巴虎,不要紧张,我们只是被邀请起来观礼的客人……”

他纵马上前,低声与暴走边缘的巴虎交谈,不时对正在进行的军演点评。

巴虎逐渐放松下来,面色恢复正常。

骆老大心里暗呼侥幸,早晨出发的时候临时让他们更换了来自松山草原野性十足的坐骑,不然早特么露馅了。

见惯大场面的匈奴人战马同样桀骜不驯,遇到这样的大阵势,早就血脉喷张跃跃欲试,急于冲锋陷阵了。

细节决定成败,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士去做最好不过。虽说细作与演戏都用到假面具,但从根本上说却是两回事。

在廖不凡等明眼人看来,巴虎阿图奇他们举手投足间处处漏风,就像羊圈里的驴粪蛋一样显眼的存在,要不是提前给其他人打好招呼根本就演不下去啊!

好在这年头的蛮子实诚,一根筋,没那么多的弯弯绕,不然参谋部也不会采用‘树上骑个猴’之类的拙劣手段……

巴虎眼中,眼前刺猬般的钢铁方阵就是固若金汤的存在。

与所有的匈奴将领一样,两军对垒,巴虎绝不会选择面对面硬钢,最佳对策就是发挥匈奴人战马优良高速机动的优势,围绕汉军展开一轮又一轮的袭扰战,如同剥皮牙子(洋葱)一样,用匈奴人最擅长的弓箭,从外围一层层绞杀汉军。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就像草原狼一样拖垮汉军,击溃汉军。

这是屡试屡爽的战术,也是匈奴人惯用对付汉军的策略。

可眼前的阵势让巴虎头皮发麻——

两翼的龙骑卫虎视眈眈,就像两把钳子随时会伸出利爪缠住袭扰大军,届时中军和压阵的精锐骑兵会从中央杀出,给袭扰大军致命一击。

巴虎仔细研判了龙骑卫的实力,丝毫不逊色匈奴人最骄傲的铁骑,足以与最精锐的王庭卫队一较高下,再加上汉军的兵器之利,往常的袭扰战就会变为毫无胜算拼消耗的缠斗。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长此以往,匈奴帝国哪能经得住汉帝国这个庞然大物的熬鹰战术,血槽没人家厚实啊!

“呜!呜!呜!”

一阵进攻的号角吹响。

“咚咚咚!”

震天的战鼓擂响。

令旗招展,耳边就听一阵弓弦爆响,腾空升起一片由密密麻麻利箭组成的黑色云团,呼啸着飞向远方。

“噗!噗!噗!”

军阵前百步开外散落足有四五十步宽,由微微颤动箭杆形成的死亡地带。

可以预见,进入这片死亡地带的士卒战马肯定会伤痕累累十不存一!

“咚咚咚!”

战鼓再起,前面的阵型呼啦啦闪开一条宽阔的通道,掠阵的安西军骑兵呼啸而出,风一样卷入荒野,与两翼的龙骑卫互为犄角之势,向假想敌发起最后的冲锋。

步卒大阵紧随骑兵队伍跟进,即便有漏网之鱼也会再一次落入刀枪丛林的铁壁合围。

中军跟进前移,两个最精锐的千人骑兵大队护卫左右,坚若磐石般稳定军心的存在。

再后面就是大批的仆从军进入战场,分片包干,不一会就颗粒归仓拾掇的干干净净。

层次分明,进退有据;军纪严明,令行禁止。

巴虎明白这就是自己将来要与之争锋的对手。

这是一个可怕的对手,更可怕的是他们还有一个令匈奴人闻风丧胆的战神霍去病!

虽然距离遥远,但巴虎依然感受到了对方霸凌天下令人胆寒的杀气!

刹那间,他觉得自己在这个杀神面前就像一只渺小的蚂蚁,一度觉得自己已经丧失了与之对视的勇气。

松山部落本来就是遫濮王部落联盟中二流的存在,原来的遫濮部落升格王庭以后,自己卫队长的位置也被遫濮王毫不犹豫的让他自己的亲信取而代之。

加之遫濮王庭刚成了不久,一旦两国开战,遫濮部落肯定要做冲锋在前的敢死队,毫无疑问,松山部落的千人队便是交锋的第一波炮灰。

一瞬间,巴虎想了很多很多,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和松山部落的归宿。

在春末大西北荒野凌冽的寒风中,巴虎越看越心惊肉跳,不由自主的大汗淋漓,脖颈处溪流涓涓肉眼可见。

“巴虎,你没事吧,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发现端倪的骆老大关切的询问道。

“哦!”

巴虎仿佛从噩梦惊醒:“可能昨晚饮酒过量,现在有些不舒服。”

“那就早点回去吧,喝一碗姜汤暖暖胃就好了。”

军演已接近尾声,观礼团也陆续开始撤离。

返程的路上,他们遇到了大营老军医的收容队。

赛师皇与其中的一个家伙相熟,打招呼说道:“李郎中,咋回事啊,是不是有人受伤了?”

李郎中哈哈大笑道:“可不是嘛,这两个倒霉催的家伙遇到獭兔洞了,马失前蹄摔了一跤,幸亏机灵没被踩死,哈哈。”

担架上两个倒霉的家伙哼哼唧唧,鼻青眼肿看来摔得不轻,随身携带的环首刀也好像受伤一般躺在担架上。

董平嬉皮笑脸上前说道:“兄弟,不摔几跤算不上真正的骑兵,休养几天就好了。”

“托你吉言,多谢了。”

伤兵龇牙咧嘴回答道。

“这是你们新换装的钢刀啊,能让我开开眼试试吗?”

“哈哈,当然可以!”

这家伙忍不住显摆到:“这是三十炼钢刀,相比较而言以前的兵器就是渣滓,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这还不是最好的呢,我们百夫长配发的都是五十炼钢刀,校尉以上都是百炼钢刀,那才叫神兵利器。”

“看看没问题,你可别给我磕坏了。”

董平接过沉甸甸的环首刀,仔细端详起来。

环首系的刀(刀柄端带金属环),是漫长华夏文明中的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武备种类。它一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作为主力近身格斗武器保卫着华夏文明的繁衍和辉煌。

环首的出现应该是出于实用和美学的双重原因,既可以起到平衡配重效果、又可连绳套挂手稳定握持、还能坠挂饰物和刀穗。

环首刀最初是做为骑兵的劈砍武器来取代原本的汉剑。

汉剑由于双面开刃而不利于马上作战、不利于劈砍、易折断,这在对匈奴骑兵的近身战斗中非常不利。

而环首刀单面开刃、厚脊,在当时而言是最利于砍杀的兵器,加上强弩铁戟的长短程配合,大大加强了汉骑兵的攻击力(当时世界上尚未出现马镫)。

1974年7月,在山东LY苍山地区出土一把东汉的环首刀,刀身上还刻有隶书铭文十八字:“永初六年(112年)五月丙午造卅湅大刀吉羊宜子孙“。

“卅湅“就是三十炼,也就是这把刀曾经使用“百炼钢“技术将钢材折迭锻打达三十次之多,而在这把刀的刃部还发现经过“淬火“。

“淬火“是将刀刃加热到某一高温,再用水、油或空气使其急速冷却,并让工件表面硬化。

百炼钢工艺,简单理解就是将冶好的铁块或高碳炒钢,经过不断的加热折叠锻打,去掉氧化物杂质、渗碳,最终得到刀条。

除此外,汉代的刀就已经有了钢铁复合工艺,把含碳不同的钢铁按不同层次锻打为一体,使得刀刚柔相济,在剧烈的格斗中不会变型断裂;通过热处理和淬火工艺来让刀刃变得更加坚韧,甚至已经出现了覆土烧刃技术;还有精细的研磨工序,让刀在保持锋利的同时更据有了独特的美感,与当时西方的罗马短剑一样是一种优秀的制式武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先进武器和强大国力的决定性作用下,汉军在后来的一系列战役中将匈奴打得元气大伤,北匈奴西迁、南匈奴归附,这是后话不提。

董平挥舞环首刀对巴虎说道:“兄弟,抽出你的佩刀试试成色咋样!”

转头询问伤兵道:“对砍一下没事吧?”

“可以,一会你的朋友别后悔就行。”

伤兵自信满满,感染了他的同伴,众人都停下脚步当起了吃瓜客。

董平和巴虎纵马离开人群,相距七八十步便调转马头。

三尺三寸,沉甸甸的环首刀在董平手中挽起朵朵刀花,一看就是个行家里手;

“仓啷!”

一声脆响,巴虎从背后拔出自己心爱的佩刀。

这把佩刀是他用汉军原来退槽的兵器,请工匠重新打造的弯刀,无数次对阵青铜兵器都是砍瓜切菜般的存在。

两人纵马提速对冲,交错而过的一瞬间,两把战刀在半空碰撞,发出金属质感的轰鸣。

“咔嚓!”

巴虎手中的半截兵刃飞上半空,依旧带着嗡声舞蹈,最后就像断线的风筝跌落尘埃。

“好!”

“汉军威武!”

“匈国必败!”

…………

围观者一阵喝彩。

勒缰回转,巴虎面如死灰,他接过董平手中的环首刀平端在手,刀刃寒光闪烁毫发无损。

双手颤抖着送还环首刀,巴虎喉头一甜。

“噗!”

喷出一口热血,身躯一软便跌落马下人事不省。

断刃之痛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千户长巴虎崩溃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