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丝路

《天朝丝路》

第128章三日三捷二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未央宫,西汉帝国的大朝正宫,汉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建于汉高祖七年(前200年),由刘邦重臣萧何监造,在秦章台的基础上修建而成,位于汉长安城地势最高的西南角龙首原上,因在长安城安门大街之西,又称西宫。

自未央宫建成之后,西汉皇帝都居住在这里,成为汉帝国200余年间的政令中心,所以在后世人的诗词中,未央宫已经成为汉宫的代名词。

来自大西北百年不遇的沙尘暴,走过万里到达长安城的时候已经是强弩之末,但漫天沙尘依旧给这座人世间最繁华的都城带来令人不适的雾霾天气。

话说这一日,汉庭常朝从丞相府移到富丽堂皇极尽奢华的未央宫前殿举行,令人诡异的是,踞坐于龙案后的汉武帝刘彻,不提国事,竟然没厘头的和一班大臣们闲扯淡。

刘大官人今年三十有四,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可能经历尔虞我诈狗屁倒灶的事情太多,使他早早就步入了中年人的行列。

作为历史上在位第二时长的皇帝伟人,现在是他执政的第十八个年头,也是他排除外戚干扰“奏事东宫”羁绊,独掌朝纲的时代,平息七国之乱,开始雄心勃勃地征伐四方。

首当其冲,刘大官人便把矛头对准了冒顿单于的子孙匈奴人。

前有“白登之围”放虎归山,后有国书轻慢大汉国母,被誉为“草原雄鹰”的冒顿单于充其量也不过是草头王而已。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对手,才是一个合格的掌舵人,刘彘深谙此道。

从张骞从西域回归,刘大官人就开始谋划河西走廊,现在就是见分晓的时候。按照约定,春季第一场大的沙尘暴肆虐西北的时候,就是霍大胆发难的时候。

沙尘暴都已经不见踪影了,可前方的战报还迟迟未到,望着眼前一班身着红色官袍的三公九卿王侯将相,大官人的心思早在千里之外,哪有心思理会其他琐碎事务。

今天把常朝在未央宫举行,也只不过是召集这些家伙陪自己聊天而已。

把朝会改为堂会亦无不可,只要老大开心就好。

眼观鼻鼻观心,堂下都是将来史书上留名的家伙,早就洞悉了其中的关节,大伙都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山东大汉,太中大夫兼给事中东方朔。

《汉书·百官公卿表》载:郎中令所属有太中大夫等,秩比千石,掌议论。给事中,官名,秦汉为列侯、将军、谒者等的加官,侍从皇帝左右,备顾问应对,参议政事,因执事于殿中,故名。

东方朔相貌伟岸身材高大,自诩九尺三寸,换算成现代的计量也足有两米一零,俨然是鹤立鸡群的存在。

(秦汉尺的长度沿用商鞅量尺,都是一尺等于23厘米。)

这家伙不仅鹤立鸡群,并且也喜欢特立独行,经常干出一些荒诞不经的事情,就连刘大官人也常说,东方朔如果能稳重一些,身边的郎官没一个能比得上他。

许多迹象表明,这家伙就是一个天外来客,而且是带着透视眼的外星人。

他歪才满腹,见识奇广,能说会道风趣幽默,是大汉朝当之无愧的金牌主持人。

如果硬要找一个现代人类比,这家伙就是姚明、易中天、赵本山的集合体,还有一点点高晓松方舟子欠抽的身影。

刘大官人开口打破了沉寂说道:“东方朔,昨晚建章宫出现了一头形似麋鹿的动物,谁也不知道它叫啥,我现在就让人把它带到殿中让你给大家解惑。”

很快宫中侍卫就将一只似鹿非马的家伙带到大堂,大伙围着他看了半天,谁也不知道这是何方神兽。

“我知道这个东西。”

东方朔说:“只是今天早上起得太迟没来得及用早餐,请陛下赐给我美酒嘉肴让我饱餐一顿,东方自有分晓。”

刘大官人哈哈大笑:“这样丢人的事情你也好意思拿到朝会上说,想啥美酒佳肴,这儿有几块点心垫吧垫吧得了,别不识好歹。”

“谢陛下赏赐。”

东方朔奸计得逞,拱手施礼后,便大大方方的端过龙案上的盛点心的碟子,满大殿嘚瑟。

“公孙大人,您老又带病上朝,实乃百官楷模。快来尝尝陛下赏赐的糕点,软糯香酥,非常适合老年人口味,据说还有延年益寿的之妙,哈哈。”

八十高龄的大汉丞相公孙弘银发皓首颤颤巍巍:“小老乡,无功不受禄,你自便就好。”

(画外音:拜登曰:“正是搞事情的时候啊,干就对了!”)

“大人,晚辈听说上古彭祖夜寝于长发少女的乌云之上采补寿元,早晚饮用头胎生男孩少妇的乳汁调和阴阳,您怎么不试一试呢?”

老丞相眼中闪过一道精光,口中却说道:“老夫垂垂老矣行将就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需要!”

堂上就坐许多上岁数的大臣纷纷交头接耳跃跃欲试,场上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

东方朔咀嚼着糕点来到卫青的面前,伸出盘子说道:“大将军,某自幼贫寒,家中的妻儿一年都不见得能吃几回肉食。借花献佛,东方用一块点心换你一颗匈奴蛮子的人头如何,可以挂账,记得到时候还在下,让我去兑换点美食安稳家小。”

“哈哈,一颗不够吧,来两颗。不过本将军记性不好,到时候你可别忘了提醒一下。”

两块糕点丢进嘴里,没见怎么蠕动就已经被这家伙囫囵吞枣咽了下去,还特么砸吧着嘴说忘了尝味道。

…………

将空盘子让侍从拿走,大伙都眼巴巴等着他传道解惑,谁知东方朔施施然对刘大官人拱手说道:“陛下,渭河边有处公田、鱼池和苇塘好几顷,正好能起一座大宅子,请陛下赏赐给我。”

刘大官人勃然大怒:“疯子,来劲了不是,一事不可两赐,你有完没完?今天你说不出令人满意的理由,杀威棒伺候,哼!”

东方朔依旧一副风雨不惊的二皮脸:“陛下,假如您马上就能得到比这快公田大千百倍的万里疆土,您还舍不得这点赏赐吗?”

刘大官人的脸庞瞬间云开日出变得异彩纷呈:“哈哈,算你识相,别拿这点破事来烦我,自己去少府办理。”

“谢陛下体恤微臣!”

疯子转身立马转换一副洋洋得意的嘴脸显摆,当场收获嘘声一片。

西北战事胜负未定,这时候谁还会没眼力见去驳斥这家伙胡言乱语,这不是自个找不痛快嘛。在场的可都是人精,谁也不愿意去触这个霉头。

曲高寡和,疯子有些寂寥:马丹,老子准备在城头学驴叫的大招看来是用不上了。

围着大堂上的四不像转了两圈,疯子便胸有成竹的说道:“这是上古仁兽,名曰‘驺牙’。它的牙齿前后一样,大小一致而没有大牙,所以它叫驺牙。

恭喜陛下,当远方大捷或者有前来投诚的事情发生,驺牙便会先出现。”

刘大官人一脸苦笑:“难为东方爱卿给寡人宽心,但愿如爱卿所言,西北骠骑将军霍去病旗开得胜,捷报传来,定当另有赏赐,保你全家老小天天都有肉吃。”

东方疯子突然举手大伙噤声,只见这家伙的两只招风耳无风自动,凝神倾听片刻,猛地拍手大呼——

“八百里加急,西北大捷!”

“陛下,西北大捷!”

“神马?!”

大殿里一片哗然,波澜骤起,包括刘大官人在内的所有人都纷纷起身,侧耳凝听。

殿外只有四角的风铃悠然作响再无其他动静,就在君臣一派茫然时,仿佛由远及近传来阵阵滚动的春雷,逐渐清晰起来。

这是千万人在呐喊高呼,犹如钱江大潮从天际袭来,汹涌澎湃势不可挡。

“西北大捷!”

“龙骑卫斩首万余,俘获匈奴祭天金人!”

“西北大捷!”

“龙骑卫斩首万余,俘获匈奴祭天金人!”

…………

负责驻守长安城西门的京师兵,近几日增派了不少人手,为的就是捷报传来时给西北信使净街开道,第一时间用最快的速度把喜讯传到未央宫。

长安城可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都城,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近百万,大街上平常人流熙攘摩肩擦踵,不及时疏导还不乱成一锅粥;再说城里可有不少驻守的外国使者,看到这一幕有失朝廷颜面啊!

城楼的最高处安排眼力好的家伙,时刻观望西北方向。

虽然望眼欲穿,一无所获,但守候的将士们一刻也不敢放松;在城外十里长亭,还安排了接引人手,保证会快马迅捷回报。

就在东方朔在未央宫主持快乐六加一的同时,眼尖的观察哨兴奋的呐喊道:“来了!来了!八百里加急来了!”

“确认了吗?”

领头校尉即刻绷紧了神经。

“确认,前往十里长亭的弟兄引导,我已经看到了信使背上的杏黄旗!”

“呜!”

一声悠长的号角吹响,得到指令的街面,在净街虎和基层官吏的疏导下,立马忙碌起来。

“所有人即刻靠边,给八百里加急信使让路。”

“任何人不得大声喧哗,听从信使捷报齐声呐喊!”

片刻功夫,通往未央宫的大道上便空无一人,街道两边却挤满了兴奋的人群。

“西北大捷!”

“龙骑卫斩首万余,俘获匈奴祭天金人!”

“西北大捷!”

“龙骑卫斩首万余,俘获匈奴祭天金人!”

“西北大捷!”

“龙骑卫斩首万余,俘获匈奴祭天金人!”

…………

满身征尘的信使,进了城门反而放缓了速度,领头的家伙起身站到了马背上放声高呼——

“西北大捷!”

“龙骑卫斩首万余,俘获匈奴祭天金人!”

声若洪钟,敲开了长安人压抑已久的心扉。每个人都面色潮红情绪激昂,紧握双拳跟随着呐喊——

“西北大捷!”

“龙骑卫斩首万余,俘获匈奴祭天金人!”

一开始还有点参差不齐,但很快就在信使的引导下逐渐步调一致,形成一股汹涌澎湃的声浪直冲云霄。

多少年没听到这样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了,放开嗓子吼一声就是此时此刻最好的应景宣泄!

长安城陷入了一片欢乐的海洋,驱散满天乌云,整个都城都沸腾怒吼起来了——

“西北大捷!”

“龙骑卫斩首万余,俘获匈奴祭天金人!”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