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80年代

《重生80年代》

第32章 合作伙伴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许一飞抬头一看,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脸上透露着不屑,看这个人穿着打扮都没有什么太出众的,看起来也不像是什么文化人。

但是他敏锐的察觉到这个人并不简单。因为即便是前世拥有众多资料前提下,学习过几年知识,在整个文化市场也有几件东西把握不住。

在细心观察之下,才觉得假货的成分更大一些。那几个贩子都当成了压箱底的好物件,但是眼前的这个年轻人看起来比自己大不了几岁,却能够如此笃定文化市场没有一件真货。

听他的语气绝对不像是吹嘘,脸上那种不屑的神情夹杂了几分厌烦。

看起来这个人,说不定真有点真才实学。许一飞慢慢站了起来,说道:“东头那一家你看了吗?有个断了一半的玉佩那应该是真货吧,虽然只有一半还有点残,但是我看成色沁色都不像是假货。”

那个年轻人笑了笑说道:“假的,那件尤其不走心,连沁纹都没有做好,玉雕刀法的走向也不符合时代的特点,糊弄一下外行人还勉强可以。”

“小兄弟,你赚点零花钱不容易,可别在这儿胡买,有什么想要的东西,哥哥替你掌掌眼。”

许一飞要的就是这句话,他赶忙说道:“我对文物这一行确实是很有兴趣,不知道从哪儿才能学习到更多知识,其实我也有一些心得体会,找不到同行交流,我看大哥你是一个内行,找找个地方坐下来说吧。”

那个人倒是一点也不客套,立刻答应了下来,两人走出文化市场,许一飞这次没有草率行事,他他们向前走了两里多地,到了当地一个有名的所在。

在八十年代,比较大的饭店都是国营的,而这里是全市最富盛名的一家。

这家馆子在民国时期就是有名的鲁菜馆,所有的师傅都是代代传承,不仅仅是在本市,即便是在整个北方地区都是非常有名的。

只是当时国营饭店服务态度可不是特别好,服务员都趾高气扬,但是在当年服务行业的这种现状,可以说是普遍性的。

都是劳动人民,谁也不比谁矮多少,都是吃公家饭。

那个年轻人见许一飞引到了这处国营大饭店,也不由得一愣。

在这里请客,如果不是家境十分殷实,便是一些刚开始投身于经济大潮的买卖人。看起来对方只不过是一个高中生的年纪,别是不知道深浅,贸然跑到这里来吧。

他连忙说道:“小兄弟你的心意我领了,可是这里可不是一个普通的饭店,菜价实在是有点虚高,咱们初次见面,用不了这么隆重,换一家吧。”

许一飞听了面现不悦之色,他回道:“咱们一见投缘,我有事情请教,那你就是我的老师。徒弟请老师第一次吃饭,总不能糊弄了。”

“这里我是来过的,不瞒你说,别看我年纪不大,但是也做着一些小生意,咱们好好吃,好好聊,我有事情请教之外,说不定了咱们还有生意要做呢。”

听到对方这么说,那个年轻人只得答应了下来。??

二人进入这家饭店,来到的一个雅间,这在当年的饭店里面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在当年的国营饭店几乎不存在什么雅间,像是这种还有特权意味的场所都被取消,所有的座位都是平等对立的。

但这家饭庄子是从民国时期就已经做好了的格局,现在整栋楼房还是原来的建筑结构。

这种木质结构很难做出什么大的改动,所以才保留了类似于雅间的小房间。

许一飞之所以选择在这里,也是因为两个人谈生意的时候不太容易被其他人打扰。

即便是在前世,来这家饭店也不超过三次,但是这家饭店做的菜肴都是几十年流传下来的,全都是一些传统鲁菜。

做工精细用料讲究,也正因为如此,更是少有人问津。

现在是改革开放的初期,还有一些生意场上的人来这里消费。要是在七十年代,在这里可以说是门可罗雀。

可是所有的饭店员工都是国家职工,有固定薪水,生意好坏和他们没有任何的关系,这也是菜品每况愈下的原因之一。

改革开放之后,消费又开始上涨,饭店菜品质量的需求也开始水涨船高。

从那时候起,饭店里面的老师傅又被领导们聘请为顾问,菜品在这些年当中才恢复到以前的水平。

虽然在前世川菜大行其道,但是鲁菜永远都是最为认可的一种菜系,

诸如葱烧海参九转大肠等等菜品,耗时费力,需要厨师精益求精,甚至要提前预定才能够准备好。

在80年代,类似这种菜品还没有回复,但是其他可以现场做好的菜肴还是比较丰盛的。

许一飞不动声色点了左右八九个菜,把桌子几乎铺满之后,那个年轻人也对其另眼相看。

这些菜价格加起来,一个中等家庭一个月收入都不值,看起来像是高中生模样的对方点菜时候气定神闲,没有半点不知所措。

看起来在饭店点菜是经常事,只有这样表情才会如此的自然。

他那里知道,许一飞在前世的时候,饭店林立,下馆子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都是习以为常的事情。

可是在八五年,能够表现出这样气质的人少之又少。

两个人边吃边聊,先是谈了一些关于文物的常识心得,没有一开始就切入正题。

年轻人对于文物领域之所以有如此的傲气,是因为家传的缘故。他的父亲爷爷是北京有名的圈里人,父亲又是故宫博物院的资深员工,他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自然对此道有极深的研究。

但即便如此,对面学生侃侃而谈说出来的知识点还是能让他感到耳目一新。虽然从深度上来说不如自己这种世家子弟,但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程度了。

其观点异常新颖,对于文物价值这一方面,在长久的远景上有独到的见解。

说起来也没什么稀奇的,许一飞可是多活了几十年的人,拍卖行的具体价格都心知肚明,对于文物在长久发展的价格变化肯定是了如指掌。

他们言谈甚欢,慢慢的熟悉了起来,就像是两个知己朋友那样,一扫刚开始的拘谨。

慢慢的,看到气氛融洽,双方说到了正题。

之所以许一飞找上门来,是因为看到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并不像是体制内工作的样子。他身上带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闲散气质。

看起来像是无所事事,混迹于文化市场做“捡漏”行当。

这都是眼力独到的人,凭自己的本事,在文物市场找到价值不菲的真货,然后利用差价赚取钱财的行当。

但是北方沿海城市文化底蕴并不浓厚,文物存留量相对较少。

改革开放之后,文物贩子们在这里面也做不出什么太大的文章,所以说整个文化市场也都是小打小闹,而且虾兵蟹将以次充好,假货横行。

在文化市场的顾客也大多是一些极为初级的爱好者,对于文物并没有什么太大爱好深度,和当地文物贩子的水平正好相符。

但是这个年轻人是从外地刚刚搬到这个城市的,一看之下大失所望。

在这种氛围之下自己的一身白领,也没有任何的用武之地。在这几年当中,身为故宫博物院资深人员的父亲实际上给自己的儿子安排了数次工作。

这些工作谈不上什么待遇良好,都是一些在文物部门底层的打杂工作。

在这个年代端上铁饭碗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是别人肯定喜出望外。

可是这个年轻人志不在此,他一直想要把自己的所学发挥出来,所以在工作上敷衍了事,最后甚至主动辞职。

80年代的辞职可是绝无仅有的事情,把自己的父亲气得够呛。

一次两次还可以,到了后来,这个年轻人的父亲干脆也就听之任之,随便他胡闹了。

所以许一飞看对方脸上没有任何体制内职工的气质,猜测的十分准确。

年轻人现在也很苦恼,他没有想到自己原来的生财之道因为换了一个城市就彻底的没了指望。

所以今天在文化市场,他才会打发牢骚,说话也毫不客气,许一飞将对方来历打听明白之后,便开门见山将自己的想法说的出来,

他对年轻人说道:“其实我一直也想在文物上做点小生意,但是现在临近高考,实在是没有时间。”

“想找人投资合作,但是在这个城市还真的没有什么内行人,我也是十分的头疼,今天咱俩碰到了,可以说是有缘分。?”

年轻人听了,立刻眼睛里面透露出兴奋的光,他听得出来对方绝不是在客套敷衍,而是真正有着一定的投资财力,想要在这个领域把生意做起来。

年轻人立刻说道:“这件事情交给我,在这个行业我还是有些人脉的,父亲有很多老部下都在各地当文化站站长,有一些在河南,陕西文物大省,各地都有分布。”

许一飞听了乐得一拍大腿,心里暗道妥了。?

https://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