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皇帝

《我在明朝当皇帝》

第1018章军开拔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最后杨士奇算是咬着牙,勉强答应了下来。

其实说是要咬着牙,也不算太准确。

直到现在,茶马案的风波还没有真正的过去,每次朝会,依然会有人提起这件事。

不用说,这些人应该都是南京的那些勋贵们,花钱买通的,让他们故意刺激李天和杨士奇等人的。

若不是李天一直都在压着这件事,杨士奇这个首辅估计早就坐不稳了。

即便李天这次不要求他这么做,估计最后杨士奇也是会同意杨道去蒙古的。

毕竟,祸是杨道闯出来的,想要弥补这个错误,也只能有杨道自己去。

若是杨士奇一味的包庇他,不想办法彻底的解决这件事的话,他们杨家始终是没办法挺起胸膛做人的。

这一次可谓是,杨士奇的又一次赌注。

赌赢了,他们杨家少说还能延续几十年的荣华富贵,要是赌输了,估计他这个首辅也是没办法再继续当下去了。

他心里的纠结与挣扎,恐怕只有他自己才明白。外人是根本就没办法体会的。

杨道这件事商议结束,他们几个这三天三夜的商谈算是彻底结束了。

李天这也算是将出发去南京前将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妥当了。

……

几天之后,新军完成了初步的适应训练。

郑和来请旨出发,李天特意为他安排了隆重的出发仪式。

说是隆重,但其实也并不算多么的惹人注目,到场的也仅是李天和王福等人和军中的几个大佬而已。

由于这次是秘密任务,所以新军注定了不能像以往大军出发那样郑重其事,闹得满城风雨的。

郑和等人提前这么多天出发,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新军基础训练时间虽然是不短了,但装备器械什么的,却是最近才列装完毕。

想要让他们在达到南京的时候,拥有不俗的战斗力,路上一边赶路一边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但要保持赶路,又要维持训练,他们的行进速度指定是不会太快的。

所以他们必须提前出发。

北京距离南京,有一千多公里,即便是每天行军五十公里,也需要二十多天才可以。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军队,可不像后世的军队那样,辎重有汽车火车什么的拉着,队伍本身能走多快,行军速度就能有多快,甚至一昼夜奔袭一百多公里也是有可能的。

这日行五十公里,在这个还没有公路,也没有汽车火车帮忙运送辎重的时代,还是非常有困难的。

不过李天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

他们两千人,李天给他们配备了将近五百匹的马匹。

这些马不是战马,而是驮马,是专门用来拉车,运送粮草物资的。

有了这些马匹,新军身上的负担,就会少上很多,能将他们的行军速度提升到他们所能达到的极限。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新军因为不穿铠甲,所以身上的携带物资的重量是远远低于,普通大明士兵的。

即便他们每个人背着几天的口粮,足以应付一场小规模突击战斗的弹药,以及个人睡袋等物资,全部加起来也不过二三十斤。

这些东西加在一起也才和其他兵种的铠甲一样重。

仅是这一点上,新军就比他们拥有极大的优势。

可以说,他们每时每刻,都算得上是轻装前行。

因为是秘密行动,所以李天也不方便向他们透露更多的信息。

只能随便勉励他们几句,不让他们太过紧张而已。

但是让李天没想到的是,这帮新兵蛋子,不仅没有一点即将奔赴战场的紧张感,甚至一个个兴奋的嗷嗷叫唤,就好像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踏上战场,一展身手的样子。

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反应,其实也是说的过去的。

这帮新兵,说是新兵,也不完全正确。

他们原本都有过一定的服役经历,基本上除了少数一些从未上过战场的公子哥们,其他人多少都是有些经验的。

毕竟他们是从京城各个大营之中挑选出来的轻壮,并不完全是生瓜蛋子。

他们中有不少人是曾经跟随朱棣参加过北伐蒙古的战斗的。

对于行军打仗这种事,他们是一点都不陌生的。

所以,他们和李天想象中的那些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没经历过的纯粹新兵,还是有着很大的却别的。

同来送行的成国公和英国公,见到这帮新兵一个个士气如虹的样子,都是忍不住的抿嘴笑了起来。

心中不住的感叹,

“这才是兵该有的样子啊,咱们这辈子能统领上这种队伍,真算得上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啊!”

其实也能理解,他们为何如此的高兴!

毕竟新军算是他们三个共同训练出来的,而且他们两家还安排和不少自己的亲信在其中。

一旦新军在接下里的日子,证明了自己的战斗力,证明了新军地区是大有可为。

那可想而知,今后大明的军队定然是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

他们几个作为这种新式军队的奠基人,在将来必定是会处于绝对的领导者地位的。

而他们安排在新军中的那些亲信部下也将会成长为未来新军的中坚将领集团的一员。

这样一来,他们两家的地位将会更加的稳固,只要他们不犯下什么大错,这富贵荣华是绝对少不了的了。

出发的仪式,简单快捷,却又无比的肃穆。

待新军在几个骑着高头大马的军官的指挥下,缓缓走出军营。

看着这帮穿着整齐华丽新式军装,意气风发,信心满满的队伍缓缓的步入长街,向着远方行进。

李天的内心也不禁跟着热血沸腾起来。

这支新军算得上是他一手打造出来的,他们身上穿的,手里用的,几乎都是他发明创造出来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就和李天的亲儿子也是差不多的。

他对他们给予厚望,而他们将来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惊喜,还是个未知数。

现在他们踏上了新的征程,李天就像是一个父亲送别上战场的儿子一样,心里既有担忧,也有期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