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村民赚了一个亿

《带着村民赚了一个亿》

第38章罗汉村真是个宝藏之地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他开始还以为林朝建拿着烟杆还是改不掉抽大烟的毛病,没想到竟然是拿来向娟子表决心的。

娟子也没想到林朝建会把宝贝一样的烟杆给当面折断。

谁都没有娟子清楚这根烟杆对林朝建多重要,简直比他的命都重要。

此时林朝建敢把烟杆折断,足以说明他有改过自新的决心。

“娟子,跟我回家吧,从今以后我一定做个勤劳肯干的人,我一定会让你跟娃儿过上好日子!还有你想做啥子都行,我再也不会拦着你了。”林朝建握着娟子的手说道。

这次,娟子没有挣开他的手,而是低头啜泣了起来。

这一天,她等了太久太久了。

从结婚到现在,林朝建都是一副邋里邋遢的懒汉,臭毛病一大堆,还吸毒酗酒。

无论娟子怎么说,林朝建都当做耳旁风,也从没想过改变。

没想到如今林朝建竟会主动改过自新。

李玉晗以及孙婆婆也在一旁给林朝建说好话。

毕竟林朝建的确是做出了改变,以后的日子会好起来。

众人劝说之下,娟子最终答应会带着孩子回家,但有个前提,要是林朝建再好吃懒惰,吸毒酗酒,就跟他离婚!

娟子这次说的很认真,算是对林朝建下了最后通牒。

林朝建连连答应,欣喜若狂的就要带娟子回家。

娟子正在跟孙婆婆学习彝绣技艺,于是就让林朝建去拿着行李,先带上大娃二娃回家去。

林朝建这次倒精明了许多,他担心娟子反悔又不肯回家,于是直接留在了李玉晗家里给一众妇女烧茶倒水。

李玉晗看着跑来跑去,忙碌的一头汗水的林朝建,对陈松竹伸出了大拇指,称赞道:“陈书记,真有你的!咱村有名的懒汉,居然也变得这么勤劳了,还是你有办法!”

陈松竹笑了笑,说:“我也没什么办法,只是顺势而为罢了。林朝建虽然懒惰,又有吸毒前科,但好在他对娟子极为看重,他对娟子的感情是真的,我才能顺势而为,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过往有多荒唐。其实,不是我改变了他,而是他改变了自己。”

李玉晗惊讶的看着陈松竹,笑嘻嘻的说:“陈书记,还是你说话有水平。不过,你相信他真的能彻底改变自己,摆脱那些臭毛病吗?”

陈松竹自信满满的说:“我相信他能做到,正如你也相信我们能让罗汉村脱贫致富一样!”

接下来的日子,陈松竹每天忙碌着,在家家户户继续走访调研。

同时,刺绣工坊的事情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

李玉晗很有能力,在她的协调带领之下,老一辈开始教授年轻一辈的妇女练习彝绣的技艺。

同时,李玉晗把彝族所喜欢穿戴的花纹图样整理收集,并加以修改,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着装。

孙婆婆等老一辈手艺人,也毫无保留的把传统技艺传给下一代。

刺绣所需要的染料,凉山地区有很多。

关于印染,罗汉村可以从当地的原材料入手,做出最天然的染料。

这也是罗汉村祖辈传承下来的技艺。

村里还有几个早已荒废的老染房。

据说,从明清时代罗汉村就以印染刺绣生存。

这里地处凉山,矿物与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古代流传下来的印染,主要是以天然矿物以及植物染料为主。

青,黄,赤,白,黑为五正色,将五正色混合则成见色。

比如提取靛蓝色的蓝草,提取黄色颜料的栀子,提取白色颜料的绢云母,以及提取赤色的茜草,明矾等物凉山地区都有着许多。

对于这些,陈松竹起初并不了解。

不过在经过陈松竹的走访,以及对罗汉村村寨的历史进行梳理之后,让他对罗汉村刮目相看。

越是了解罗汉村,就越是会发现,罗汉村简直就是个宝藏之地!

这里不仅有明清风格的古村寨,还有葫芦山,罗汉寺这样的风景。

更重要的是保存着彝绣古老的技艺手法,而且在印染方面也是堪称一绝。

刺绣工坊的事情已经有了眉目,村里的妇女也都开始忙碌了起来。

不过村里的男人们可就闲了下来。

除了照顾一亩三分地之外,其他的时间都是聚在一起摆龙门阵。

但是,这印染方面的事情,却是给陈松竹提了个醒。

既然罗汉村几百年以来都是以印染为生,为什么不再捡起这项手艺?

如今村里女性的积极性已经调动了起来,现在就要把男性的积极性也调动一下。

这几天陈松竹一直在村里走访,跟老年人一起聊天,了解他们的需求之外,顺便问一下印染方面的问题。

如今距离陈松竹来罗汉村已经月余。

这段时间陈松竹除了忙工作以外,还努力练习当地方言。

陈松竹有着很强的语言天赋,当地方言虽然不太好说,但他硬是用了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学会了这种地方方言。

尽管他说的还不算特别流畅,但与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交流已经完全没问题。

经过与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的交流,陈松竹逐渐了解了一些事情。

刘富贵的大伯老刘头,也给陈松竹讲了一些本村的历史。

罗汉村从明朝就开始形成,最早是为了躲避张献忠乱蜀。

村子里的人都是从蜀中迁徙而来的汉人。

他们本就是以刺绣印染为生。

避世到此地之后,就开始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不过对于印染刺绣,他们并没有丢掉。

虽然地处偏僻,但数百年来倒也安静,没有什么大乱影响到罗汉村。

加上周围山脉矿物与植物资源丰富,这印染的手艺倒也一直在传承。

不过随着时代更迭,罗汉村做印染的越来越少。

几十年前最困苦的时候,刺绣还能拿出去卖点钱,但印染却很少有人在意。

那个年代能吃饱肚子,有衣服遮体就不错了,又有谁会在意穿的多好看?

以至于到了现在,罗汉村里会印染的手艺人已经屈指可数。

进入新时代之后,大家穿的衣服也都能从集市上买到,对印染也就不再重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