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列传

《七十列传》

第三十章:李牧(下)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代郡远离中原列国,本属于苦寒之地,加上靠近匈奴人的地盘,时不时会被匈奴人掠劫,比起中原,实在算不上什么好地方。

但是,现在,因为有李牧在,匈奴人被杀得破了胆,远远逃遁,根本不敢前来招惹李牧。李牧治理代郡,宽仁为主,因此,代郡渐渐安定繁荣起来,生活在这里的百姓,简直就像在世外桃源一般。

赵国现在却是血雨腥风。

赵国本来国力强盛,有问鼎中原的实力,可惜在长平,被秦将白起击败,40万赵军精锐被坑杀,自此之后,赵国一蹶不振,在秦军的虎视之下,勉力支撑,再也没有昔年的荣光了。

这不,秦军大将桓猗再一次前来讨伐赵国,夺了赵国几个城池,杀了赵军大将扈辄,斩杀赵军10万人,很快就要打到邯郸。

赵王急了,慌忙派人持大将军印去代郡,任命李牧为大将军,回来对抗秦军。

接到命令,李牧留下了300辆战车、一万人的军队,负责代郡的日常防卫。自己把主力部队全部带走,大约10万人的样子,回到邯郸。

赵王盼星星盼月亮一样把李牧盼来,见李牧还带来这么庞大的一支军队,更加高兴。问:“你这支部队战斗力如何?”

李牧回答道:“和秦军比,野战的话,可能略有不足,若是防守,则绰绰有余。”

赵王一听,放心了,说:“邯郸还有10万人,也全归你指挥。你准备这么来对付秦军?”

李牧道:“秦军是当今世上最骁勇的军队,现在我不敢说有什么办法去对付他们。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策略。请大王允许,我根据实际情况来随机应变。”

赵王其实也就是随口问问,只要能挡住秦军,他才不在意用什么方法。听李牧这么一说,赵王满口应承,道:“行,行,军队都听你命令。”

赵军和代兵在李牧的统领下,赶赴前线,开始了他与秦军的正式对抗。秦赵双方在肥地相遇,李牧出奇兵,杀得秦军惨败,秦军主将桓猗被杀。

桓猗可不是一般人,他是与王翦、王龁等齐名的秦军名将。一战而死于李牧手下,消息传来,赵王高兴坏了,立刻封李牧为武安君,得意地说:“我也有自己的武安君了。”

武安君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当的。最有名的武安君,就是秦国白起。白起的威名,列国谁听了不是战战兢兢。现在,在赵王眼中,李牧也就是他的白起。

之后几年,李牧一直统领赵军,防秦,同时,也压制韩、魏,赵国在李牧的支撑下,渐渐有了点中兴的征兆。假如这任赵王一直活着,赵国的历史势必会改写,可惜,事不如人愿。

新任赵王名迁,这位赵王迁,胸怀没有、格局没有、眼光没有、本领没有,作为一名合格君王的品质,他一点都没有。偏偏还自我感觉很好,做出的事情,没有一件是可以摆到桌面上的。

李牧在这种情形下,也是憋屈至极。常常有回到代郡的念想。可是,赵国现在无人,若是他走了,只怕很快就会被灭掉。为了赵国,他勉强在朝中维持。

秦王并没有给列国更多的时间,他终于开始了灭国战争。第一个目标,就是赵国。秦王命王翦与杨端和统领秦军,分两路讨伐赵国。

李牧率领大军在灰泉山立下大营,严阵以待。

面对李牧,两路秦军,谁都不敢前进。

秦王派人开始使反间计,在邯郸制造谣言,说李牧正与秦国谈条件,准备跳槽。又重金贿赂赵王宠臣郭开,让他想办法把李牧除掉。

郭开做这些事情,太有经验了。他非常轻松地就让赵王相信了李牧的谣言,派使者召李牧回来,同时去的还有替代李牧的将领赵葱。

使者来到李牧军中,说大王让你回去,要任命你为相国。李牧道:“现在正是军情紧急,国家安危系于我一身。我不能离开,相国什么的,不是很着急,等打完仗再说。”

使者是个有良心的,私下里和李牧说,是因为郭开谗言,赵王不信任你了,想解你的兵权。

李牧听了,大怒:“郭开,无耻小人,以前害廉颇,现在又害我。待我带兵回去,先杀了他,再来和秦军决战。”

使者连忙拉住李牧,道“不行。你带兵回去,正好印证了你要造反的谣言。以将军的才干,还怕找不到用武之地吗?何必一定要在这里怄气。”

李牧沉默了半天,长叹一声,道:“只好如此。我常常感慨廉颇、乐毅这般名将,赵国都不能放心任用。没有想到,现在轮到我了。这个赵葱能力不行,我不能把部队交给他。”

当夜,李牧连赵葱的面都不见,把将印悬挂在大营正中,换了便服,投奔魏国去了。

赵葱得知消息,非常怨恨李牧小看自己,又加上郭开临行前的嘱咐,就派人四处追杀李牧。

李牧一个人在酒馆喝酒,边喝边叹气,大醉之际,被追兵赶上,秘密杀害。

李牧一死,代兵非常愤怒,纷纷逃亡,一夜之间,走了一半人。赵葱一点办法也没有。

王翦知道李牧被杀,大喜,全军欢庆,饮酒祝贺。

之后,随便找了个时间,就击溃赵军,斩杀赵葱。

三个月后,邯郸城陷,赵王被俘,赵国灭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