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列传

《七十列传》

第十四章:春申君1 出使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种人,天生贵胄,含着金钥匙出生,别人需要奋斗一辈子才能得到的成就,在他们眼中,就是常态化的日常生活。他们若想建功立业,只需要稍微努力,就可以当世称雄,后世留名。

比如说魏国信陵君、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此三人都是王室贵胄,国君的兄弟,在列国间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博得如此盛名,固然令人钦佩,但是看看他们的背景,能有如此成就,却也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但有一人,平民出身,最后也能跻身于他们之列,与他们三人并称战国四公子,名震诸侯,殊为不易。

此人正是黄歇,楚国人,平民出身,并没有特别显赫的背景。以一普通人的起点,最后能与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三位并称为战国四公子,名扬诸侯二十多年,可称为是草根逆袭之成功典范。

他是如何做到的?

首先是黄歇自身水准高,有本领,有眼力,口才好,最重要的是运气好得不行。

一切,是从他作为使者出使秦国开始的。

当时的情况是,韩王、魏王被秦王手下头号大将白起,打得找不着北,万般无奈之下,不顾羞辱,向秦王低头,认了大哥。

秦王看楚王不顺眼,发兵攻楚,韩、魏作为跟班小弟,自然也是要踊跃出兵出粮,跟随大哥,一起去打楚国。

白起的威名,列国谁听到都要打三个寒颤,害怕恐慌。何况这次还有韩魏两个小弟帮拳。

楚王听到消息,大是惶恐。这要打吧,眼看着打不过;不打,直接投降也是个办法,但这样面子上也实在挂不住。

那第三条路,自然就是与秦王套个交情,结个盟什么的,这最好。可是,秦国的武力现在远远超过楚国,人家秦王为啥要和你楚王结盟呢?

所以呢,楚王需要一位使者,去见秦王,说服秦王同意与楚国结盟。这个出使任务着实难办,搞成了,也算不上什么大功;搞不成,只怕小命都会弄没了。

楚国朝廷上有资格出使的官员,哪一个不是人精?没有人肯出来做这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这种情况下,黄歇便自告奋勇,愿意出使秦国,说服秦王结盟。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楚国的危机,正是黄歇的机会。假如没有这个机会,黄歇估计一辈子也就是个普通官员,在朝廷内混混日子,熬熬年限,到老了可以做个不大不小的官,光荣退休。

机会是抓住了,但要利用好,却需要有胆有识有本领,幸好黄歇这些都不缺,而且,他对这次出使秦国,早有准备。

这就好像后世刘备一见诸葛亮,诸葛亮就拿出光耀千古的隆中对,说得刘备心花怒放,连连赞叹。实际上,诸葛亮这隆中对早就准备许久了,就等刘备登门呢。

黄歇也一样,他早就准备好一套秦廷对了,专门说给秦王。主要内容就是秦楚关系以及天下大势的详尽分析推演。这套说辞,有理有据,有数据,有形势分析,有沙盘推演,有各种方案的利弊对比。

等到黄歇见了秦王,当着秦王的面,把这套说辞,抑扬顿挫、慷慨激昂地贡献出来。

这套说辞站位高、格局大、谋划深远,加上黄歇的口才也是一流,秦王听得入迷,觉得很有道理。当下就打消了伐楚的念头,依据黄歇的建议,与楚结盟。

黄歇的出使,大获成功,按说,立下这么大的功劳,怎么也应当得到晋升和褒奖。可是,当黄歇回到楚国,并没有得到楚王的额外表彰。估计在楚王心中,秦楚结盟天经地义,不结盟才是怪事呢!所以出使秦国这么简单的事情,随便个什么人都能做到,有什么值得需要特别表彰的?不仅不表彰,楚王还准备派给黄歇另一个差使。

要结盟,按照惯例,势力弱点的一方是要把自己这边重要的人物派到对方做质子,往好的方面想,算作是留学;客观点讲,就是做人质。

这次要去做人质的是太子。楚王觉得黄歇去过秦国,比较熟悉,就任命他为太子师傅,陪太子一起去秦国了。

黄歇虽然贵为太子师傅,可是他的回报要等到太子继位才能变现,太子成不了君主,他这个师傅,自然一钱不值。

假若太子一直在国,那么继位的可能性当然大增;离开本国,去他国做质子,即便是太子,能不能继位,也是一件非常不确定的事了。

至于要陪太子入秦做质子,这个差使说不上坏,但也绝对算不上好。

结盟双方如果关系友好和平,做质子的自然待遇也非常优厚。但是,双方若有了冲突,质子首当其冲,就成了出气包。受点气没有关系,运气不好,脑袋被砍掉也不算什么稀罕事。

尤其是在秦国做质子,是出了名的倒霉。因为秦王向来霸道,随时都可能攻击讨伐任何诸侯,他与列国君主的关系,厮杀攻伐才是常态。和平嘛,就看秦王的心情和利益所在了。

黄歇对这个任命,没有任何自主权,他只能接受,并庄严地向楚王表示,一定好好地看护太子,陪伴太子,确保太子在秦国期间,一切安然无恙,心情愉快。

就这样,黄歇陪着太子,来到秦国开始了他们的质子生涯。

没有想到,这段日子出乎意料地长,他们在秦国待了整整十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