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女配不想宫斗只想吃饭

《绿茶女配不想宫斗只想吃饭》

第 65 章 第六十五章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这几年朝中无将确实是最大的问题。十几年前镇平王还在的时候,是能人辈出,群英荟集,无论是主将还是副将,各个都是能拿主意定大事的。镇平王死后这些年,皇上不着痕迹地打压武将,老一辈纷纷辞官或是以各种方式被拿走了兵权,小将无人能顶上,参差迭代,青黄不接,朝内竟然选不出一位再能服众带兵之人。

其实人选总是有的,虽说这几年武将不受重视,但人总是不缺的。只是众人纷纷推诿,称自己难当大任,怕是带不了兵前往边关去救缪和大人。

开玩笑,他们自当上了京城的官之后,就没再打过仗,每日不过领些俸禄也就是了。蛮夷凶狠,此次行事叵测难料,不好对付,他们都多年没有亲身上阵打过仗了,指不定就有去无回了。家里都是有妻小的人,去接这个烫手山芋,何苦来哉。且就算能胜,有军功傍身对他们而言,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武将们各自谦虚推让,谁都不肯接这个话茬,也不敢举荐同僚。这可是要命的差事,皇上正愁不能直接抓一个武将顶上,这个时候若是有人推举还不得直接封三军大元帅,得罪人的活只要脑子没坏,谁都不肯干。

云轩帝也颇为苦恼,武将中没人肯担这个担子,他早就知道。没人比他更清楚这群人也都只是一些饭桶,有人愿意带兵他还怕他们又直接给西狄送人头。只是现在的情况下,不派人也不行,本以为有缪和前去,镇压骚乱平复边关那是手到擒来的事,现在一个照面还没正式开打,我方主帅直接被困,没有领头者,就是有十成的战力那也是一分都发挥不出来。

眼下还在京城的对阵西狄有经验的,也只有禁卫统领齐兴文,派齐兴文去边关掌军权他倒也放心。只是齐兴文若是走了,禁卫军没了统领,京城就又没了保障,难保不会乱。齐兴文倒是不能往外派。

万万没想到此事居然会如此棘手,云轩帝咳了两声,视线从在这朝堂之上从脸上就能看出各怀心思,连和他对视都不敢的一群尸位素餐的废物身上一一打量过去。

被皇上格外深沉的目光打量着的武将额上沁出颗颗汗珠,仍旧低着头不敢对视。

正处于一片冷凝的僵持之际,武将不自觉地联合成一片对抗着上面那骇人的掂量时,一人站了出来打破了局面。

“启禀皇上,臣有本上奏。”

“哦?爱卿有何事要说?”半晌,云轩帝才把视线转到出声的那人身上,淡淡开口。

被放过的武将猛地松了口气,神色才刚缓下,抬头一见开口的是兵部尚书,一颗心瞬间又提了起来。

纪安远这老东西不会要点人吧?

兵部尚书纪安远掌管所有军政,平日里负责发放军饷,处理驻军相关事务,算是负责带领这些粗人的头头,好歹算个文官。文官嘴皮子就是厉害,他们这些只懂舞刀弄棒的人本来在文官面前也只有吃亏的份,现下这个节骨眼上他站出来,可不是要给皇上推荐个能带兵的人选。他是兵部尚书,熟悉军务,他推了人,没有别的更好的人选,皇上自然不会反对。

几位官衔较高的武将私下交换了个眼神,开始拼命回忆自己最近有没有哪里得罪过这个老东西,被他记在了账上。

也不知道这个家伙要推谁出去担这个苦差事,几人心里都有些惶恐不安,暗自咬牙。他们是统一战线,谁都不做这个出头鸟也不推别人出去当这个炮灰,免得得罪同僚。这个从一品的尚书大人是谁都不怕。他们格外心惊胆战地听纪安远开了口。

“眼下朝上需要选出良将带兵马迅速奔赴山峪关,速度要快,否则怕赶不及救下缪和大人和山峪关总兵。此等重任需要这带兵之将不仅自身武艺高强,有勇有谋,熟悉军务,更是要对这西狄蛮族部落有一定的了解,最好是交过手知晓其一贯的用兵之法,才能破开万难,救出扬威将军,不至于再白白送去人马。”

这说的都是一些废话,谁不知道此次前去边关是要实打实干的,不是躺在功劳簿上捞军功的。要不然这差事也不至于一直都派不出去。就是因为难办,大家都办不了,才没有人愿意接手。

要说能满足刚刚纪安远说的这些条件,难得的将帅之才能破开蛮夷的凶悍,朝里先前挑出的也就一个缪和,人现在还被困在边塞,生死不明。现在在京城剩下的那都是不如缪和的歪瓜裂枣,丢出去也只是再多一个人去陪陪扬威将军,不至于他路上太过寂寞罢了。

“所以臣以为,此人的人选必然要慎之又慎。”

底下的武将已经做好了准备,要是纪安远敢给自己戴高帽的话,今天晚上他走夜路回府的时候保证会被不知道从哪里窜出来的流民给打的个半身不遂。

“臣经过慎重考虑,认为眼下京城只有一人可堪如此重任。”

来了!纪安远这老家伙还在不紧不慢放屁。

“嗯,那依爱卿之见,何人可堪如此重任?”

众人屏气凝神,只听纪安远开口讲了五个字:“镇平王世子。”

也不知道温岑说的皇上极有可能会给他兵权到底是有多大的可能。徐安安每天提心吊胆又是担心又是兴奋的等着宫里传出来的消息,朝上议事一连几天却都没有任何消息传来。

在这一段焦灼却又无可奈何只能等着听消息的日子里,晏梓莹一顶小轿就抬到了六皇子府上。

皇后给赐了婚压下了这桩丑闻后,让六皇子在府里静心思过,到定下的迎亲日子之前别再出门了。皇后下的懿旨,皇上那边关心朝政,不想管这个糟心儿子,德妃也无可奈何,只得先让六皇子在府里待着,等丞相府庶女进了六皇子府的后院,再想办法。

这六皇子和晏梓莹这回事,德妃算是耗尽了心血查到头也没理清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连那日给神色惶恐引了皇上怀疑,给圣上带路才叫撞破了此事,自己贴身的宫女都用了刑非要掏出幕后主使之人。那宫女直说自己并无受人指使,那日她当真是想先回来禀报德妃娘娘赶紧给拿个主意,怎么都没想到会引起皇上的怀疑。宫女受了刑,又被自己多年来一直忠心耿耿伺候的主子如此怀疑,心灰意冷之下直接咬舌自尽,最后的线索就此断绝。

德妃如此对待跟随了自己多年的贴身侍女,难免惹人心寒,见底下众人似有异心,德妃不得已只得停止了追查。就算查不到幕后之人,自己的损失还得降到最小,宫里传出信来,六皇子正妃之位非丞相家大小姐莫属。

这消息不知道怎么就落到晏梓珏那里,一听说了此事晏梓珏当即去书房见了自己的父亲,跪下发誓赌咒绝不与胞妹共侍一夫,莫叫自己多年来苦心经营的声名毁于一旦,让天下人给看了笑话。

丞相劝解她,古往今来姐妹同嫁于一人的也不算少见,亲姐妹尚且不少,更何况她与晏梓莹还并非同胞姐妹,她做六皇子正妃,晏梓莹不过是个侍妾,碍不着她的脸面,更何况姐妹都在六皇子府上,日后联手也好有个照应。

丞相讲了一大堆,说到底看中的还是六皇子背后德妃的母族,眼下看来六皇子是未来最有可能的登上帝王之位的人,他和六皇子的盟约想要彼此安心,牢不可破,还得这个大女儿嫁到六皇子府,他当了六皇子的岳丈才是。

晏梓珏一向是天之娇女,从小受的都是最好的诗书礼教,哪里能受得了这些气,当即在丞相的书房外跪了一整夜,直到丞相夫人实在心疼女人,把她强制带了回去歇息,丞相才勉强说再考虑考虑。

六皇子刚因在宫里浪荡行事,惹皇上生气,后院里才进了一侧妃一侍妾,想要娶正妃还得再过上不小的一段时日,起码也要等皇上气消,祭月节的流言彻底平息了才行。这少说也得有个半年多的时间。现在晏梓珏闹着不高兴,立誓不嫁六皇子那便也先随她去吧,等过了这段日子自己想通了便好了。

丞相府这次嫁庶女格外低调,丞相夫人随便拨了一笔财项便算是嫁妆了,让人提前送去了六皇子府。至于人,一顶轿子抬过去也就是了,敲锣打鼓,热闹喜庆的那还是统统算了,也不嫌让人知道了有多丢人。

这相当于无的排场可比徐婉婉那个时候差远了。徐婉婉是以侧妃之礼,礼部督办,方方面面都打点到位,连她这个没有前去观礼的人也知道那日的排场可大,办的是热闹非凡。同样是算计才成的亲,横向对比起来,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也不知道晏梓莹自己心里会不会有想法。

“自家妹妹嫁了六皇子,你倒是也不难过?”清雅包间的楞窗被支起,载着晏梓莹的那顶低调又平平无奇的软轿从水云间门前丝毫不引入注意地路过。女子嫁人就算再没有排面,与人为妾,嫁人那天好歹坐的也是大红的喜轿,毕竟再怎么说也是一生中一次的重要时刻,这连顶喜轿也没有,这门亲事是属于彻底不被双方所认可。

徐安安看着颇为唏嘘。

排面这种东西,你有时看着是攀比,觉得似乎无足轻重,不用刻意讲究那些刻板规矩教条,殊不知这往往才是最要紧的。

就专拿成亲之事来说,女子嫁人时男方家迎亲来的仪仗规制,进新嫁娘娘家去接人时发了多少红包这都是有讲究的,这排场规模的大小代表的就是男方娶亲的诚意,未来是否会珍视妻子。对这场亲事的诚心虽然不敢说从规制上就能完全看出,但是没有规制排场却一定能说是不用心。反之,女方亦然。女方的的嫁妆都是要在成亲那天请了人抬去男方家,为的就是一路上展现给他人,显示出女方家是郑重嫁女的态度。

民间嫁娶对这些排场上的细枝末节尚且讲究的厉害,更不用说礼仪多的那是能累死人的皇家了。

晏梓莹这么去六皇子府,可以说实属是非常丢人的,日后就算能得宠地位高升,在其他的夫人或是未来进六皇子府的侧妃面前,还是抬不起头的。要不人怎么总喜欢说自己那是明媒正娶,三茶六礼,有名分的。

晏梓莹这样的,其实倒还真不如不嫁。

“二妹妹能嫁给六皇子,一朝梦成。她还是挺高兴的。”晏梓珏微微一笑,笑颜如和丽的春花霎时绽开。

没有排面和嫁妆算什么,只要能跟爱的人在一起,还能有什么不满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