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不想造反

《朕真不想造反》

136、征兵奖励制度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打发走都澄县的百姓,六人又一次陷入沉思。

半个时辰后还没有对策,苏澈吩咐道。

“宋守,你去把各个军的军师全部叫过来,还有千夫长,我就不信几十号人一点办法都没有!”

或许人多了,点子就多了。

小小的会议室涌入六十多号人,都埋头苦思冥想。

突然,第一军军师方于晏举起手,似乎想到什么谋略。

“统帅,我有一计,不知当讲不当讲?”

“有何不可,讲!”

方于晏开口道:

“统帅,我觉得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与非费劲千方百计去研究如何攻城,不如攻心。”

苏澈眉头一挑,攻心?这句话略显耳熟。

三国杀?周瑜?

“攻心?怎么个攻法?”

方于晏道:

“攻心,有两种方法,其一:离间!”

“派人打入龙虎军,传播谣言,分离军心,不战而胜。”

苏澈道:

“此法行不通,你说说第二种方法吧。”

离间?算了,就算造谣也要三分真七分假,空口造谣可没人相信。

方于晏道:

“第二种方法比较简单粗暴,但绝对实用,炸城围城,谣言四起。”

“大天雷炸倒城墙,没了城墙的庇护,龙虎军定会忧心忡忡,我们则立好战线,防止龙虎军突围。”www.vmatch.net 时空小说网

“同时在他们歇息的时候进行骚扰,再散播各种谣言,半月之内,必定让龙虎军分崩离析!”

半个月之内,龙虎军?分崩离析?

这话是夸张了,苏澈听懂了方于晏的话,不禁思考其中的可行性。

炸倒城墙,龙虎军在都澄县中,城墙都没了,必然会整日担忧。

一到晚上龙虎军要休息的时候,就叫上一小行,骑着马儿,敲着小鼓到城门口溜达一下。

到时候在散播一些谣言,比如苏家军天神下凡,天雷在手,有神仙相助之类的。

数日下来,龙虎军必然人心惶惶,之后无论继续围城还是巷战都会有莫大的优势。

啪,完美!

真是如此吗?

苏澈并不这么觉得,在他看来,方于晏的计谋固然有用,但作用不会太大。

真当龙虎军军师、统帅是傻子吗?

炸城确实有用,半夜骚扰就罢了。

龙虎军只需往城里龟缩一点,加派暗哨即可。

倘若苏家军为了骚扰龙虎军太过深入,大概率有去无回。

倘若离得远还想骚扰龙虎军,只能擂鼓轰天。

不过苏家军为了围城,离都澄县不会太远,他们也得歇息,擂鼓显然也会影响他们。

谣言?句话可破,如果不行,那就来一场演讲。

想到这里,苏澈苦笑连连。

别的军队都是为了破城绞尽脑汁,自己破城倒是手到擒来,就是没有足够的战斗力。

“此计可以用来消磨敌军斗志,但用来歼敌,不太妥当,有太多不可确认的因素,一个不慎,满盘皆输。”

黄永康说道,其余将士皆点头附议。

苏澈也是这么认为的。

半日之后,天色渐晚,会议室依然人满为患。

他们还在思考对策,奈何一个兵力不够就把很多路堵死了。

“诸位将领,时候已经不早,回去之后安排将士歇息,后天辰时进军都澄县。”

经过长时间的讨论,众人决定试用一下方于晏的提议。

反正又没什么损失,况且现在也没有别的计划。

“五位万夫长留一下……”

众人散去,苏澈看着五位万夫长,开口道:

“现在各军可参与战斗的人数有多少?”

洪掌柜道:

“第一军可参战四千一百二十二人,千夫长七人。”

叶念河道:

“第二军稍微好一点,可参战六千九百二十四人,千夫长八人。”

曹牧之道:

“第三军可参战七千三百一十九人,千夫长八人。”

宋守道:

“第四军人数是最多的,可参战人数八千九百零九人,千夫长十人。”

黄永康无奈地摇摇头,汇报道:

“最惨的就是第五军了,第五军可参战三千一百一十四人,千夫长五人。”

苏澈听完,才意识到苏家军现在的状况有多不妙。

最强的第一军,从战争刚开始的一万三千人,此刻只剩下四千出头。

至于后来新征的三万人,损失就小得多,尤其是第四军,基本上就没啥损失。

第五军更是只有寥寥三千人,毕竟当时黄华县一战之后,他们也就五千人。

再加上最近的战斗,都是第一军扛在最前面,难免出现这种军队人数相差甚多的情况。

苏澈心痛啊,第一军是苏家军真正的精锐,无论是什么时候,都是第一军起莫大的作用。

甚至连警卫旌都属于第一军。

要是把警卫旌剩下的八、九百人除去,第一军真正可投入战斗的只有三千两百人左右,和第五军差不了多少。

而且现在军队数量严重失调,必须调整一下。

“黄万夫长,你是希望第五军依然保持以前的人员编制,还是愿意增收?”

第五军,当时建立的时候就和黄永康商量好,由以往的黄华军组成。

现在看来,也差不多没人了,是时候往里面注入新鲜血液了。

黄永康一愣,想了一下,无奈道:

“统帅,我倒希望第五军一直都这样,奈何实在是没人了,如果可以的话,我更希望第五军增收。”

“行。”苏澈点点头,旋即吩咐众人:

“第一军维持不动,第三军分配一旌到第五军,第四军分配两旌到第五军。”

“然后,明天把功勋统计一下,各军重新编排,军内编排的话,由万夫长自己安排。”

“不然有的千夫长麾下可能只有两百人,十夫长都成了光杆司令。”

“之后的战斗,第一军退居二线,主要战力由第四军、第五军提供。”

“最后,各军组织征兵,实施征兵奖励制度,鼓励百姓参军,也鼓励将士拉人。”

“无论是谁,只要参军赏白银五两,苏家军将士每拉到一人,赏五两白银的基础上,记上一点功勋。”

众人一听,倍感诧异。

一点功勋,需要斩杀一位敌军,动动嘴皮子就当别人杀敌一人。

这奖励制度也太夸张了吧。

简直就是为了征兵不择手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