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汉帝国之横跨欧亚

《新汉帝国之横跨欧亚》

第44章少年夙愿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就在刘豹、去卑为找寻马超和赵云报复,满郡县乱窜的时候,刘瑁也在心中,完成了对未来发展方向改造的构想。

在和郭嘉、戏志才商量心中所想后,众人一拍即合,遂即重新部署新的进攻战略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命益州继续执行南资北调计划,但只用向凉州诸郡输送,由马腾、法正协调调度,优先侧重受难的三郡。

并命钟繇进宫向天子请旨,兴兵北伐,一举荡平南匈奴,收复河套地区。

相信小天子刘协,不会傻到拒绝收复故土、驱逐异族,追赶先祖武帝无上荣光的时刻。

命荆州牧刘范,也就是自己大哥负责征调荆州各郡物资,并由程昱负责协助,尽量由程昱负责具体事宜,自己大哥只是出面。

如果物资紧张,办法自己想,刘瑁只想看结果。不是不相信大哥刘范,只是觉得程仲德更适合,毕竟“肉干”都可以整出的狠人。

况且,现在的情况还未到,历史上跟随曹老板那时候的山穷水尽嘛。

所有物资,统一经过故秦修建的“古代高速公路”——武关道,运送到南阳郡宛县中转,再经另一条高速公路东方道送至长安,文聘、李通协助程昱居中调度。

一旦开战,所有粮草辎重出长安,经云阳,沿着秦直道一路向北,军队也沿着秦直道北伐南匈奴。

在吐槽光武帝刘秀,居然将强秦蒙大将军和汉武帝小舅子卫青,辛辛苦苦收回的河套之地,毫无心理负担地赐还给南匈奴时,又不得不佩服始皇嬴政,真乃千古第一帝!

至于蒙恬、卫青二人在得知刘秀的骚操作后,会不会气得从棺材板里跳出来,就不得而知了。

自己的南资北调工程,就是借助秦朝修建的二条古代高速公路,秦栈道和武关道送至北方,再由东方道和西方道分别输送到司隶和凉州。

始皇嬴政,这项领先了两千年的举措,不仅仅在军事上起到了重大作用,更是具有非凡的政治意义,加强了中央朝廷对全国各地的控制,维护了天下的安定统一。

自己现在,不就在白白享受秦朝高速公路的便利,乃至后世依旧在占始皇的光,能不佩服吗?

但在古代,这些古人眼里看到的,永远都是繁重的徭役,帝王为一己之欲,四处大兴土木,不顾百姓之死活。

其实不止始皇嬴政,还有隋炀帝杨广,这两位本都是千年难遇的雄主,但都犯了心太急的错误。

很多本该奋几世接力完成的事情,却在自己在位期间就着急着完工了,后世倒是一直蒙荫了几千年乃至现代,但他们自己的国家却亡了,本人更是从一代雄主被黑成了暴君、昏君。

但历史是不会骗人的,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没有他们耗费大量国力、人力、物力和财力,又何来随后的传世大治?这两个均二世而亡的王朝,都是牺牲了自己,成就了别人。

汉灭秦,开启了“文景之治”;唐灭隋,开启了“贞观之治”。虽然不得不承认,这些帝王也都是雄才大略的主,可没有先前的成果基础,哪来的厚积薄发。

再扯远点,没有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何来武帝的开疆拓土,打的不可一世的匈奴帝国仓皇西蹿;太宗的万朝来拜,吓得周边诸国不远万里齐聚长安献孝心。

所以刘瑁佩服的同时,自己也加大力度让马均尽快研究出水泥,先给各条古代高速公路,再提高下档次,虽然现在已经是不易松散,还寸草不生。

当然,有了水泥后,后续更要修更多的高速公路,也就铁路暂时没办法,不然……

这些暂且不说,水泥还没问世呢。命高顺率陷阵营和另外调集的两万大军,一起北上长安。

当大军开拔后,南匈奴还没慌,倒是段煨先慌了。张扬还好点,毕竟中间还有个段煨挡着。

段煨急忙派遣使者,西至长安面见刘瑁,自己可有不对之处,至于兴兵三万北伐自己吗?

由不得段煨不慌啊,自己两郡士卒加起来,满打满算也就一万出头,况且都是啥德行,别人不知,自己还能不知道?

如果刘瑁三万大军北伐自己,而且听说都是精锐之师,更有精锐中的精锐——陷阵营,这还怎么玩?趁早投了吧。

刘瑁直接把段煨信使撵了,谁有心情跟你玩?要是真正打你,还用得着三万大军,还派上陷阵营,他段煨真看得起自己!

当天下诸侯得到消息后,都以为刘瑁是为了一统三辅时,朝廷的诏书下来了,发往出并州的各州郡。

天府二年,刘瑁并未采用曹老板的建安年号,毕竟人嘛,不能啥东西都生搬硬套不是。

当初迎小皇帝刘协还成都时,暂定都成都时,众大臣就年号新立问题,询问了自己。本来自己也准备图简单就学曹老板的建安,但想了想那不是显得自己没文化。

于是,某人就装了一逼,既然成都于后世号称“天府之国”,那就定天府为新年号。

天府二年,也就是公元198年。

汉献帝刘协,诏曰:

昔日先祖光武大帝,不忍生灵涂炭,以博大的胸襟接纳了主动归附的南匈奴,将水草丰美的河套地区,赏赐给他们作为栖息地,尽显仁义和厚爱,两族人民友好相处百年。

但,世间万事变幻无常,人心也终究会变。臣服百年的南匈奴,值逢大汉黄巾内乱之际,屡屡南下劫掠我大汉百姓,我大汉不予追究,却未换来南匈奴的感恩戴德、良心发现。反而变本加厉,再侵我边疆之地,更是犯下种种罪行,人神共愤,罄竹难书!

今,当朝司空宗亲刘瑁,上书,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主动请缨为朕征讨异族,效卫、霍二勋,北伐南匈奴,朕甚喜之,亦允之。

特此,昭告天下,封司空刘瑁兼领征北将军,携麾下高顺、赵云等诸将,北伐南匈奴,驱逐异族,复我河山!

刘瑁还命尚书令钟繇,给每封送往各州郡诸侯手上的天子诏书后面,再附上一封他亲笔书写的信件,那可是他加班加点熬夜写的,加盖天子玉玺,一并送去。

诏书传至各诸侯手上时,每个人都不由心神一震,热血沸腾。就是心里再仇视刘瑁,但作为汉人,面对外敌异族时,汉人的骄傲却不由自主的迸发出来。

众人皆同意天子刘协所说,南匈奴是个什么玩意儿?虽然自归附以来帮了大汉不少忙,但那不是作为小弟该干的!现在老大哥大汉内乱了,你这个当小弟的就不安分了?就想跳出来造反?这能不打?必须狠狠打!

众人还感叹,刘瑁有血性,是个人物,没有当孬种,不丢汉人的脸!

但当看到第二封附件后,态度集体转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弯,刘勉之还是那个刘勉之啊!依旧没皮没脸啊!

第二封,自然是熟悉的字体,熟悉的口气,熟悉的无耻,要钱要粮!

前面通篇都是冠冕堂皇的民族大义,为国讨贼不畏生死等等;中间笔锋一转,就是缺钱缺粮,自己目前多么多么不容易,朝廷又多么多么艰难;结尾自然是万古不变的,诸位豪杰大才,请有钱捧个钱场,没钱捧个粮场,没钱没粮捧个人场,没钱没粮没人,谁信?

你说气不气!各诸侯已经看了不下五六次了,以前没迎天子,还夹着尾巴做人。

现在天子在手,隔三差五就要钱要粮,穷疯了的模样,不是给天子盖宫殿,就是给天子修寝殿,更过分的是打着给天子选妃子,充实后宫的旗号,伸手要钱要粮!

一点下限都不顾,整天变着花样和法子坑各诸侯。

各诸侯一开始,为了获得朝廷的官方认可,捏着鼻子也就认了,送钱送粮。

但时间一长,发现也没听说新盖了什么宫殿,天子也没多几个红颜知己啊!于是纷纷上书不满。

刘瑁为了安抚众诸侯,自然借天子,大封诸侯,每个都给了个侯,不过给来给去,除了袁绍,曹操外,其余都是杂号侯。至于送来的忠君爱国牌匾,除了好看,还有啥子用?

至此,狼来的次数多了,众人也不信了。各诸侯反应也不同,哪怕刘瑁这次搬出了民族大义,众诸侯一开始的热血沸腾冷却后,便恢复了理智。

最开心的是段煨,原来不是打自己的,于是跟着张扬送了些物资支援北伐,张扬一直还是挺上道的。

这次士燮、孙策还都象征性给了点,袁术是压根儿没理,一看就不是个好东西。吕布、刘备也没个实际动静,倒是吕布就嘴上夸了两句。

至于北方便宜师兄公孙瓒,倒是想支援,但心有余而力不足,高台之上送不出来,外面麴义还围着呢。

便宜大哥袁绍嘴上夸出花了,但到实际行动上就是抠抠搜搜,甚至还想掺一脚,事后瓜分并州,刘瑁差点没跟他翻脸!

唯一出力最大的,就是自己偶像曹老板。自扫荡完内部叛乱后,便潜心大力发展,这次送来不少粮草支持自己北伐建功。更是亲笔来信一封,让自己一定要替他完成心愿。

刘瑁收到书信后,目光先是回顾东方,又转头眺望北地,信念逐渐坚定。就是偶像不说,自己也要一战功成!

同一天空下,手上拿着天子诏书和刘瑁亲笔书的曹操,收回眺望北方的目光,随后目露遗憾和羡慕等复杂的情绪,瞅了瞅遥远长安的方向。

“勉之贤弟,没想到你终究先完成了当年的誓言,走到了为兄的前面。”

哎……说完一声长叹,曹操摇摇头,收起手中诏书和书信后,拿起桌上剩下的顶级琼浆玉液,一饮而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