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汉帝国之横跨欧亚

《新汉帝国之横跨欧亚》

第200整章师出无名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公瑾,公瑾……”悠悠醒来的孙策,急忙呼唤周瑜道。

“伯符,我在!我在呢,伯符。”周瑜急忙上前,含情脉脉拉起孙策的手,眼里满满是心疼。

“公瑾,权弟,权弟为何故?为何!!!”孙策明明虚弱的身子,最后几句却暴喝起来。

“伯符,你别动怒,消消气,消消气,不然箭伤再崩裂,难不成,你想随权弟而去?这就是为什么我命众人不告诉你的原因。”周瑜一边轻轻拍着孙策背部,一边急忙劝慰道。

“公瑾啊!你不该瞒我,你怎么能瞒我呢,这可是我亲弟弟啊!我这个当哥哥的,怎么能不送他一程呢!我恨啊!告诉我,公瑾,到底是何人所为!”孙策咬牙切齿道。

“那你先答应我,不准动怒,我才告诉你!”周瑜约法三章道。

“哎,好,我答应你!我还要亲生替权弟报仇,我不能死。”孙策沉声道。

“那就好,行凶之人,应该是和袭击你的人是一波的,都是许贡门下食客。现在贼人基本已经全部落网,我已命人集中关进死牢,等你伤养好,再行处置。”周瑜宽慰道。

“许贡?是我害了权弟,当时我就该杀光所有和许贡有关的人,斩杀除根!”孙策后悔不已。

“哎,伯符,你有伤,别再想这些了!好好养伤,扬州需要你,所有将士们也需要你,干娘更需要你,她不能再接受打击了!”周瑜再次劝慰到孙策。

“母亲……”

孙策听到周瑜提起吴夫人,一下反应过来,这会儿比起自己,更伤心的,应该是母亲吴夫人。

又歇息了一会儿,孙策强行要起,周瑜无奈陪着孙策再次来到堂前,正好看着吴夫人呆呆坐在灵堂前。

“母亲……”

“策儿……”

天府五年,九月。

扬州牧孙策遇刺,刺客一方正是前吴郡太守,许贡之子和门下食客,并同时袭击了孙府,点燃了孙府府邸,造成了混乱。

好在及时发现,并施以援救,人员伤亡不大。只一人,大汉战神孙坚次子,扬州牧孙策二弟孙权,于混乱中,被许贡门下食客已毒箭射杀,享年二十岁。

孙策请求成都朝廷,追封其弟侯爵,被拒。又想将父亲孙坚乌程侯的爵位,赐予二弟孙权,朝廷才允许。

后来新汉史官如此记载:新汉前,天府五年九月,新汉征南大将军孙策,于丹徒山遇刺,索性并无性命之攸。而二弟权,于同一时间在府中遇刺身亡,享年二十。请封朝廷赐爵遭拒,后无奈让出其父坚之爵位于权,朝廷允之。策因此怀恨在心,于同年九月末,偷袭荆州。

孙策于孙权灵堂上完香后,便下令将所有死牢之人提出来,无需审理,皆斩之,以送其弟亡灵。

这一次,无人相劝,也无人敢劝,就连吴夫人也默许了这个做法。

其实周瑜一直还有个疑问,为何袭击伯符的刺客没有用毒箭,而袭击仲谋的刺客用了毒箭,导致一击致命。若也是普通箭矢,孙权应该不至于当场身亡。

可现在,再没有人能解开这个谜底了,随着孙策一声令下,几十个与许贡有关或者根本无关,只是见了几次的人,纷纷被斩。

孙权落葬时,孙策便命人将几十颗血淋淋人头摆在孙权墓前。

而成都拒绝册封孙权侯爵的消息也传来,理由是,孙权死前本就是白身,朝廷无法破例册封。

这让本就滔天怒火的孙策,差点儿彻底暴走。在周瑜、吴夫人的苦苦劝阻下,孙策只好再次申请改为继承其父乌程侯之爵位,方得以如愿。

这件事儿上,还真不是刘瑁从中作梗,当孙策使者来后说明情况,刘瑁就欣然应允。

第二天,朝会上,刘瑁当朝就提了出来。

本以为顺利解决的事情,也当是为自己做的恶,赎赎罪。

哪知道,刘瑁话音刚落,清流言官就跳出来弹劾刘瑁。并借古论今,引经据典,直言道:“朝廷怎可无故,赐一白身爵位?”

因为其父孙坚的爵位是由孙策继承的,如今孙权是被刺杀身亡,并不是为国家牺牲等等的话,直接将刘瑁怼的哑口无言。

清流言官集团,发现刘瑁再未开口,于是集体跳了出来支持弹劾,天子刘协很想站在表哥这边,可是也得考虑大臣们的意见。见表哥刘瑁也未再开口反驳,于是便随了清流言官的意,反对了赐爵。

清流言官集团此番扬眉吐气,以胜利者姿态俯视,他们眼中的权臣,刘瑁刘勉之。

后者则根本没心情理他们,只是心中十分疑惑。

下朝后,刘瑁便迫不及待,低声询问身后的钟繇道:“元常,刚是何意?”

“主公,是志才让我拉你的,这你得问志才。”钟繇解释道。

刘瑁随即抬头看向戏志才,后者使了使眼色,示意此地不是说话的地方。

刘瑁心领神会的闭嘴,他们之间已经不需要过多言语,有时候一个眼神儿更为直接点。

回到府上后,刘瑁刚要开口,戏志才却率先开口道:“主公可是想问,刚才在朝堂之上,在下为何让元常拉住主公对么?”

“是啊!志才,为何?”刘瑁回道。

“那主公,可否先为在下解惑。”戏志才盯着刘瑁说道。

刘瑁心里一咯噔,他好像知道戏志才想问什么,但还是装不知道:“志才有什么疑惑,尽管开口。”

“罢了,在下已经知道答案了。”敏锐察觉刘瑁脸上微妙变化以后,戏志才停止了询问。

然后改口道:“关于刚才在下让元常拉住主公,是因为,首先,孙权之事依礼治确实不符合,没必要为此开先河;其次,主公难道不想趁袁曹大战,无暇分身之际,取扬州乎?”

“志才此言何意?怎么取?名不正言不顺啊!”刘瑁回道。

他当然想取,趁袁曹大战,争夺北方霸主的同时,也攻略扬州,一统南方,加快统一的脚步。

可是,师出无名啊!古人最讲究师出有名,哪怕这个名是瞎掰的,但也得有,无端进犯,是根本得不到百姓乃至士卒,甚至手下文武的支持。

“清君侧”之类的大旗,不就是这样来的么。刘备凭借兴汉大旗,生生三分天下,没有大旗,他就是个织席贩履的!

所以,这就是,叛贼在露出真正獠牙以前,还是要扯着大旗干事儿。

【作者题外话】:第200章了,希望大家可以喜欢,没人喜欢,我就自己给自己点个赞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