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汉帝国之横跨欧亚

《新汉帝国之横跨欧亚》

第232章命令传达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刘瑁看着四人眼神儿不对,急忙转移了话题,然后针对海战又做了一系列的详细部署。

荀攸奉命赶赴交州,对抗周瑜;贾诩则将情报传输工作交给了影子,然后本人赶赴交州,和黄忠一道出发进攻海南岛;戏志才赶赴长沙辅佐于禁,防止孙策分兵进攻。

至于郭嘉,其实最适合的就是让郭嘉去交州,跟随黄忠他们后续赶赴台湾,再千里跨海奔袭孙策大后方吴郡的。

因为郭奉孝,是最爱剑走偏锋,擅长出大胆的奇策。而这次更是奇中奇,刘瑁等人要给孙策一个巨大的惊喜。

但是考虑到交州环境恶劣,加上海上颠簸不定,郭嘉又是北方人,属于旱鸭子。最重要的是,他和戏志才都是英年早逝,这一点,刘瑁一直耿耿于怀。

所以,环境恶劣危险的地方,自己尽量避免了戏志才和郭嘉前去,更是不定时的让华老和张老对这二人进行全面检查。

后来索性发展成常规体检,所有大将和文臣都必须无条件接受检查,分批次抽二老比较空闲的时间里,进行快速检查。

防患于未然,总要比病发时已经回天乏术要强很多。

如果两大神医在手,再加上自己后世完善的医学理论体系,还出现这种情况,那不是打穿越人士的脸?

众人都安排好了,郭嘉突然发现,好像就他自己没有被安排,这是什么鬼?

“主公,那我呢?我去哪?”郭嘉急了。

其余三人已经奉命离开了,就剩下他没有动静。本以为把自己留在最后,是因为有最重要最特殊的地方要安排。

可是,他看到主公刘瑁从皱眉思索,到后面迷茫不解,再到最后释然的表情。

自己等了又等,主公居然还没开口,看样子应该是想通了呀!

刘瑁确实想通了,因为不知道安排郭嘉到哪去,索性就留在自己身边待命吧。

因为战局的开始,再呆在襄阳发号施令已经不太合适了。

刘瑁带着典韦、郭嘉和高顺,也去了长沙郡治临湘城。

此时,朱崖郡的扬州海军均已通过徐闻县悄悄返回了扬州,周瑜倒是又从合浦郡新调去了董袭,率领一万五千士卒前往朱崖郡镇守。

而且朱崖郡的船只一条没动,就是为了迷惑刘瑁军,让其不知道己方已经对台湾岛发起突袭。

东海海面上,扬州海军舰船群正快速向台湾岛方向逼近。

一眼望去,舰船群有大型楼船、艨艟、大舡、斗舰,也有小型走舸、游艇、斥候船、赤马舟、海鹘、冒突等,林林总总加起来数百艘之多。

扬州不愧是水军发达的南方,在造船业上的发展也是领先其他州郡的,其制造各种各样舰船的熟练老工一大批,而且技术条件也是没话说的。

好在刘瑁治下的工部也不缺乏这样的人才,加上早些年大力扶植十方阁的发展,很多在荆、扬二州混饭吃的造船娴熟技工,在那时候纷纷迁移到益州。

刘瑁自然是大力扶植,加上十方阁精英的合力改造,才有了后面远渡重洋,征讨海外大陆的无敌海军。

“伯言,你说这次进攻台湾岛,刘瑁到底给岛上留了多少海军?”位于最中间的主楼船的甲板上,吕蒙问了问身旁的陆逊。

“应该不多,根据情报,刘瑁出海的海军一共也就三万多,由甘宁、黄祖二人统帅着,上次回来的时候,我追击过程中发现,大概只回来了一半,最多一半的海军,而且是由黄祖统帅的。结合他们俘虏的土著回来,另另外一半儿海军并没有回到汉土,那就证明是甘宁统帅的另一部还在海外,但绝对不可能在台湾岛。”陆逊肯定道。

“哦?伯言为何如此肯定?”吕蒙不解道。

“子明,你难道忘了我给你说的,据我观察,那些土著根本不同于我汉人,属于海外蛮夷。而台湾岛的情况,经零星的记载,至少岛上的原始土著应该与我汉人区别不大!”陆逊解释道。

“也就是说,甘宁也不在台湾岛。那么刘瑁海军的三万人马,一半儿在北部湾,另一半儿远在未知的海外?”吕蒙沉声询问道。

“是的,就算按照最多的强度算,台湾岛也只可能留下五千人马,甚至不到五千人马,而且甘宁肯定不在台湾岛,否则海外那些蛮夷怎么去征服?总不能掠夺完了,就全部撤离了吧?”陆逊又分析道。

“伯言你说对了,按照刘勉之的尿性,他命令所有士卒走哪标记到哪,那是一点儿都不肯落下,怎么会舍得放弃已经征服的地方。而且正如你所说的,我不信那海外的蛮夷才那么几万,他甘宁敢带着几百几千人去征讨,那不是送人头去了!”吕蒙也强行分析了一波。

二人对视一眼后,均看到了对方眼中的些许喜悦和轻松兴奋。

这次可能是他们继海南岛之战后,又一个最轻松的战役,能不愉悦一下嘛。

经过二人的不断推演和强行分析,台湾岛守卒绝对不超过五千,而且黄祖、甘宁两位

正式海军大将都不在!

这不是天赐良机,又是什么???

相比较陆路进攻的主公孙策,和在交州进军的军师周瑜,自己等人算是捡了大便宜了。

“扬帆!加速!直奔台湾岛而去!!!”

吕蒙兴奋的开口道,随后下令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