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想死却不小心无敌了

《一心想死却不小心无敌了》

第247章 阴谋绽开了2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姜承乾说罢,一转头就去了立政殿。

没过多久,魏斯和其他五个大儒便联袂前来。

他们知道,姜承乾肯定有事情要跟他们商量。

果不其然。

一进去立政殿,姜承乾立即说道:

“我怀疑此事,乃是渤海郡卢家在背后操纵!”

一句话,让众人严肃了起来。

“臣也这么认为,王进虽然是王寄真提拔的州刺史,但天下人谁都知道,他是卢家养的一条狗。”

“只有卢家,才能有这么恐怖的掌控力。”

“如果是卢家主导此事,那么又是为什么呢?他们背后的蓬莱仙宗到底有没有参与?”

众人都是聪明人,你一言我一语,立刻就将事情推理得七七八八。

然后,陷入了沉默。

因为他们隐隐间猜到了这个阴谋针对的是何人。

“看来,是蓬莱仙宗想要逼迫李易出城啊!”

姜承乾藏在袖子里的纤细手指捏得发白。

好歹毒的计策!

居然用冀州的无数百姓作为筹码,逼迫李易前去!

李易不去,他们就会无休止地截杀钦差大臣!

这是阳谋。

歹毒,卑鄙,无耻,但又高明。

高明就在于,你明明知道这是一个圈套,但你必须要去。

“李大人绝对不能出城,他一旦出城,就会有危险!”

“这摆明了是一个圈套,我们绝对不能冲动!"

“这个消息要瞒着李大人,他若是知道,以他的性格,极有可能强行出城前往冀州!"

大儒们商量了一番,达成了共识。

李易对于大乾现在太过于重要了。

他们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李易就这么出城。

一旦李易遭遇不测,大乾也就完了。

可是冀州百姓生灵涂炭,怎能不救?

蓬莱仙宗和卢家当真是不当人子,居然用亿万生灵当赌注!

“让我走一趟吧。”

最终,走出来一个大儒。

此人名叫宇文舜。

现任吏部尚书。

他主动请缨,众人也没有什么意见。

大儒亲自上阵,总该没有问题了吧?

于是,京都对于冀州的第三波支援,就此到来。

这一去。

足足过去了半个月。

半个月后,宇文舜回来了。

他没有完成任务。

而是深受重创。

刚回到京都,便口吐鲜血,陷入到了昏迷。

除他之外,其他人全军覆没。

唯有他,燃烧了昔年写过的几篇文章,爆发出一股力量,侥幸逃回。

连大儒都差点死,事情已经很清楚,一定是蓬莱仙宗在后面谋划。

渤海郡卢家是厉害,但还不至于能够对付大儒。

“现在该怎么办?”

姜承乾是真的迷茫了。

冀州的消息,一天比一天紧急。

这么多天过去,早就已经饿殍遍地,流民到处了。

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而京都在连续损失了三波钱粮之后,现在的钱粮也已经不足了。

毕竟京都消耗也很大,而且才新近扩军不久。

该怎么办?

大儒们也拿不出一个主意。

但就在这个时候,有个人来到了宫中。

不是别人。

正是李易!

这么大的事情,李易当然知道。

早在第一次信使进城的时候,李易就得到了下面人的汇报。

不过,那个时候他没有当一回事。

毕竟干旱,洪涝这种都属于是天灾。

民生多艰,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天灾。

这没有什么好说的。

但是等到第一次钦差大臣派出去,全军覆没之后,李易就意识到了不对劲。

他这个人别的没有,危机意识是真的挺强烈。

毕竟他可是一个经常作死的人。

山匪作祟,杀死钦差。

这种事情,怎么听怎么诡异。

但当时李易也没有说什么,因为他觉得姜承乾能够处理得很好。

可是很快。

第二批钦差,还是这么一个凄惨的下场。

这就让李易觉出了不一般的味道。

“这是一个大阴谋!”

既然是阴谋,那么总有要针对的人吧?

结合一下冀州是谁的地盘。

渤海郡卢家。

而卢家乃是王寄真的支持者。

再想想自己和王寄真结下的梁子。

答案也就跃然而出了。

卢家是冲着哥们来的!

在想明白了这个关系后,李易就已经蠢蠢欲动了。

一方面是愤怒,另一方面则是欣喜。

愤怒和喜悦是两种完全对立的情绪,但是出现在李易身上一点也不违和。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他愤怒的是,卢家为了逼迫他出城,竟然用冀州亿万百姓的生命为筹码。

这种举动,歹毒而又疯狂。

但凡是个人,还有一点人性,得知此事之后,必然也会义愤填膺。

这充分说明,这些高高在上的混账,多么不把人命当一回事。

百姓如野草,但他们不是真的野草。

人死了就什么都没了。

野草割了一茬还有一茬。

但李易也很喜悦。

因为他正愁着,该怎么找一个合适的理由出城。

渤海郡卢家就满足了他们的心愿。

他们用这种残忍的方式,逼迫李易必须做出选择。

若是不去,那么干系可就大了。

只有出城,才能遇到危险。

只有遇到危险,才有可能挂掉,然后成为天帝。

所以李易想得很清楚。

自己去了冀州之后,肯定是要闹个天翻地覆的。

至于什么陷阱,什么圈套的,那都不重要。

你有本事你就弄死我!

真弄死了我,我就让你知道什么是残忍。

反正哥们有两条命,我玩得起,你可不一定玩得起!

但还不等李易去皇宫请缨。

大儒宇文舜就已经在路上了。

似乎生怕情况有变一样,他走得很急。

于是李易只能作罢。

这一去的时间有点久,李易本来以为事情可能就这么平息了。

但没有想到的是,噩耗再度传到了巡天监。

就连大儒,都差点陨落!

这件事情,透露出了两个重要的信息。

第一,蓬莱仙宗和卢家这次是铁了心了,就是要逼李易出城,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无所不用其极!

第二,大乾不能再派人去了,这明显是添油战术,是非常愚蠢的举动。

为了防止,姜承乾抢先一步做出决策。

李易直接来到了宫中。

他走入了大殿之中。

面容严肃。

这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

就算他想要苟着,也不可能了。

他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冀州的无辜百姓,因他而死。

“见过监正大人”“。”

“见过大宗师。”

文武百官们纷纷向李易行礼。

武将称呼监正,文臣则称呼大宗师。

随着时间的流逝,李易的地位越来越高,已经有些神化的意思了。

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出入稷下学宫的缘故。

李易在稷下学宫所提的知行合一和横渠四句,可以说是振聋发聩。

本来,李易因为年纪太小。

许多老朽文人,觉得称呼其为大宗师有些尴尬。

但现在没有这种尴尬了。

达者为师。

做圣贤,可从来都跟年纪无关。

“李卿若是因为冀州旱情而来,就不必开口了,此事朕已经有了安排。

姜承乾知道李易因为什么而来,抢先开口,试图堵住李易的嘴。

“敢问陛下的安排是什么?”

李易皱起了眉头。

“继续派人,去送死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