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巾泪

《花巾泪》

第27章 第二十七:封地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左穆子美看着拥挤的君殿,都是九儿的实在亲戚。

也不怪九儿给自己找场子,你没点说服力,上来让你坐到哪个人人眼馋的位置上?

谁心里会服?

那位置可是代表着封地、粮食、布匹、人口啊!!

用后世的话,那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果然,九儿第二件事就是要封地给左穆。

左穆虽然在这个世界生活了二十余年,但他骨子里没想过真在这个世界呆一辈子。

若不是羊儿姑娘,这些年把他的念头压下去。说不好自己拿着劳动成果,早就跑到九儿哪卖弄去了。

没办法啊!做时空小阵,不是盖房子。

找点人手砍伐点木材,和点草泥就能解决的。

这是要炼钢铁啊,得先有煤炭锅炉啊!

靠自己?

拉几块大岩石都得十天半月。

等自己把煤找到了再挖出来,估计都半截身子埋在土里了。

还想着炼钢?

做梦那是。

就自己做的大瓷瓮浴缸,都花了两年多时间才琢磨明白。

沙土比例搭配不好,烧着就缸裂了。

现在都没办法完全稳定下来,因为你的土窑光是靠松木烧火,火的温度很难稳定。

虽然做了个大风箱,也只能将就凑合着使。

这些还不是关键,最关键的是劳力。

你让人家不种地和你去挖矿?

想啥呢!

就告诉他们是金矿,人家对不能吃的东西听都不愿听,你是一点法都没有。

这才逼着左穆先从面食改革做起,引起国君的注意。

九儿说到封地,左穆心里压根不在乎。

因为自己就算了封地,也没啥大用。

还得想着养活一大堆人口,哪自己就真成了名副其实封邑老城主了。

还没等左穆拒绝,就听祭足先开口称赞说:“上君如此甚好,先生子美也能安心为上君为政惠民!若不嫌弃,吾可出九夫之地让与先生。”

左穆赶紧调整状态,不再胡思乱想。

眼睛看了看坐在自己对面的祭足,心想:“你小子倒是精明,即卖上君个好,又卖我个好,最关键是把矛头都指向了我,祸水东引啊?老小子没按好心眼。”

左穆正要表态,只听颖考叔开口说道:“上君封邑并无不妥,奈何公子美与政尚无建树,如此封邑恐落诸国异议。”

左穆一看这人身子微胖,年龄看起来有六十多岁。

身子骨看着倒是精神,只是不知道这位是九儿的几大爷,亲戚多了也麻烦啊。

但他说的话,左穆极为赞同。

人家这是客观的给你意见,左穆正准备表示赞同时,下大夫繁开口说道:“上君既已思虑周全,心中必有全策,只是吾等不知封地是九夫之地?还是井、邑?”

九儿开口说道:“如兄之所言,孤实乃思虑甚久,故而孤深以为先生子美之功可得一都之地。”

九儿的话一出口,满堂顿时哗然?

“一都之地?上君可是失口?”

中詹大夫老白胡子一撅,白眉下褶皱的眼睛都快瞪出来了,哪苍老的声音都带着颤抖。

哪个子都更是按耐不住,甚至站起身子躬身说道:“上君惜才之意,吾等甚明,然如此封地,自诸侯分封以来不曾有过。太周初建,尚父之功德以异姓获封,亦不过三都之地。况吾等小国乎?”

左穆听着这一个个的言论,总之都是不支持,只是自己不知道这九夫之地,和井、邑、都有何不同?

于是悄悄的把身在探向自己边上的公孙大夫。

低声问到:“敢问大人,这封地九夫之地和都、井、邑是如何计算?”

哪公孙大夫看了一眼这个没见过世面的左穆问出如此问题,心中不由好笑。

心说总不过是个乡野之人,终究难登君子之堂。

脸色平淡的说道: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先生可知否?

那声可知否音调拉的都快到他姥姥家了。

左穆大汗,我去!

这九儿真的下血本啊,这是小半郑国都给自己管理了。

郑国也就十来个县,可不真是半个郑国都给自己了,这不是大小的事了,这是要跟人家分天下的事了。

自己还好,这要到哪个不肖子孙,来个起义,直接成一家吞郑了。

关键自己还是异姓。

左穆冷汗从后背直接沿着屁股沟子流了下去,稍有不慎自己席子上都会渗出一摊子水来。

为啥这么说?

因为穿着开裆裤啊!!

不是左穆不会做衣服,是你要做成自己世界里的裤子,你就没必要穿裳了。

裳为常服,外衣内裳,裳垂落膝盖下方五六寸的地方。

内衣内裤这个世界的人都叫服。

知道古人为啥胸口往下系根腰带了吗?

不是为了好看,一个是为了把外衣收紧,更重要是固定里面的内服长裤的。

那根带子不在腰间,而在胸口以下一拳左右的位置。

你总不能一上厕所把这衣服脱光再蹲坑吧?

所以只能穿开裆裤。

除非你穿着这个世界不一样,哪你别说进君殿了,到哪儿都会被人讥笑看不起的。

当年孔老夫子都说,要不是管仲,汉人都“披发左衽”了。

这就是一个头发和衣领左压右,右压左的事,人家都看成了民族存亡的大事。

你想改变服装形式?

秦始皇都做不到。

你算老几?

左穆要不来这个世界体验,花巾都真不知道这些门道,所以古装影视剧衣服胡乱穿。

春秋时期有地位的女人,穿深衣。

就是做着衣边加上两个窄肩宽袖的一整块长布,身上裹上三圈,用腰缚一系,内穿小衣;如果身材好点的,穿着起来翩翩起舞,非常美妙。

左穆都不知道该如何拒绝,不是没话说。

是现场太热闹了,这个时代礼虽然很周到,但是不教条;人人都能发言,而且还不是那种官衔高低,说话分先后。

左穆看着这些人,才知道人家九儿,都顾不上说卫国的事,先给你来个大好处。

可是这吃不消啊?

你对我再好,也不能把半个国家给我吧!!

左穆一边想,一边流着冷汗。心说你也太冲动了,这那里是春秋小霸王的干的事啊?

左穆不知,这才是王道。

啥叫大器?

人家这才叫大器。

不给你就是不给你,给你了就要让你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说的直接点,人家这相当于给了你百分之五十的股份,这和公司还不一样,这搞不好是要出人命的。

所以九儿把所有股东都叫过来,一起商量。

等众人议论声小了下来,九儿才缓缓说道:“仲卿知晓,吾当年出痒之时,先生子美曾言叔段乱郑,故而吾早有堤防,使郑未能衰败;一旬之前,先生子美又为献《商典》、《兵策》,又半旬之时,先生子美收得昌邑一城,此城可南拒蛮夷,北应君城;凡此种种数之不尽。吾郑国兴昌实起于先生子美尔。”

九儿说完这些时候,众人这才平息争议。

眼睛都直愣愣的看向左穆,左穆的老脸不觉一红,心说我也没你说的那么了不起吧?

只听九儿继续说道:“而如此大为,先生子美仅费一旬之时;众僚可一一责察!”

下大夫繁不禁好奇的问到:上君所言《商典》、《兵策》?是为何物?

众人又齐刷刷的看向九儿,那满眼的好奇劲。

就差一起点头说:“就是,就是,你赶紧说说”。

于是九儿又把自己与左穆二人如何策典之事,一五一十的讲了一遍。

讲完之后,自己端起饮壶深深的喝了一口茶水,嘴里缓缓的咀嚼着茶叶,静静的打量着每一个人。

九儿的口才果然牛叉,左穆不由的赞叹。

这家伙,都快把自己说的比姜子牙都玄乎了。

此时就连事事儿的子都都开口说道:“先生子美,受子都一礼。”

接着所有的人都向左穆举手做拜。

左穆看到一个惊讶的动作,大家的叠手都过了自己的头,要知道双手过头只有对上位君、王才用到的拜手。

然后伏地而拜。

我靠,左穆大惊。

这是稽首礼啊,有这么夸张吗?

左穆不知,他的作为,对人家来说可是十来天就帮这些个股东们定制了一个大好未来啊!

九儿满意的看了看场子里的这些吃货们,心说你们要是有人家先生的一半水平,郑国早就不知强大到什么地步了,就知道窝里横,有能耐出去张牙舞爪去。

左穆清了清发干的嗓子说道:“诸位士卿大夫,在下实无上君所言之能,些许小道之策,不足以让诸位如此礼待。”

说着向众人分别还礼。

完毕后又说道:“至于封地一事,吾今日刚刚得知其中关窍,若不得一封,上君心中难安,诸位大人心中亦难安之;吾之氏族远悬东海,亦无乔迁之意,故而吾求的昌邑一地即可。”

这时九儿的哪些大爷叔叔们笑的嘴都合不拢了,天下还有如此好事?

人家尚父还要那么大一块封地,这可比尚夫伟大的多了,封地谁不眼红啊?

那都是白花花的馒头啊。

这个词是左穆说的,还拿了样品;

这个为了交换粮食省事,当时吃货大兵,做的和枕头似的;

交换到的老百姓,慢慢就叫成埋头了;

故而此时形成文字是一个锅放着叉子又点几个小黑点。

后世慢慢演变,开始叫馒头。

也有叫蒸饼的,倒是左穆叫什么没太大影响。

最后郑国后世国君都跟着叫埋头。

九儿在演讲的时候,就让司宫把埋头、豆腐、肉饼都拿了出来,让大家挨个品尝了。

样样都让大家惊讶不已,只是大豆种植收成少,不能作为主粮,而豆腐耗材极大,九儿怕影响黎民正田种植,故而没有大面积推广。

只是在贵族高层家里,偷悄悄的吃。

直到淮南王刘安,喜好招揽方士,其中方士中有左穆的徒子徒孙,便把制作豆腐秘诀传授于淮南王,为其老母养生,结果这小子一激动,把豆腐推广于世。

而且上来也叫做豆腐,好多传言说刘安无意发现啥,完全误传。

如果是他自己无意做出来的,他命名就不会叫豆腐,当时豆已经是豆。豆不是豆,是容器的名词还是在春秋时期。豆即是灯具称呼,更是容器称呼。

可见,《本草纲目》中记载也有野录。

但是豆腐养生也从此流传下去。

九儿不解的看着左穆,他不像他的哪些没出息的叔伯们,他是有见识有作为的小老虎,所以脑瓜子呼呼的转着。

这先生若不受封,万一那天一不高兴,拍拍屁股走人,自己再从哪找这么一个大神去?

越想越担忧,左穆开心门的人,感受到九儿的想法,心中不由好笑。

这开心门,倒不是有别的主意,主要是怕有人生了害己的奸心歹意。

这是花哥说给自己的,他说当你一旦拥有极大利益时,一定要防着小人。

左穆对这些认知就是个白痴,当有意无意的用到花巾的奇思妙想,才知道在这个世界,花哥的知识远比自己的物理有效的多。

而自从梦里和花哥见过面后,各种认识更加明晰起来,像是对方的知识逐渐在和自己融合。

这绝对比人工输入意识要牛叉的多,这相当于自己在未来开了个“挂”。

左穆胡思乱想着,突然对自己梦中的哪个花巾越来越期待。

而这时九儿开口说道:“封地之事,暂且不论;孤先说说卫国之事,叔段之事;高仕渠弥,汝先一言。”

高渠弥先是一礼,正色说道:“叔段未卒,避难于卫。”

左穆大惊,叔段没死?叔段没死?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