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门小户

《小门小户》

第 69 章 第 69 章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做官,大部分人为的就是升官发财。

所以得上官赏识是重中之重,魏行之一路走来便是如此行事,胡知县亦然,所以两人才会一拍即合。如今得了蒲知府此话,意味着今年胡知县的考核必是上等,而他也有望更进一步,他顿时大喜过望。

等回到驿站之后,便让人置了一桌酒,好生的庆贺了一番。

等宴席散后,所有人都喝得醉醺醺的了,而此中又以陶砚为最。魏行之因为是上官,所以众人只敢敬一杯。但陶砚这个和蒲大人颇有渊源,差点就成为对方义子的年轻人就不一样了,或赞赏、或嫉妒,被一杯一杯地劝着。

喝得脸色通红,还是被驿站里面的杂役搀扶着才回得来。

“怎么喝了这么多啊?”

柳二丫按着出门前婆婆的教导,给了送人回来的杂役一把铜板作为赏银,然后回来摸了把陶砚的额头,“这脸上也热得厉害,你们到底喝了多少?”

醉醺醺的陶砚伸出了一只手指,“一,一坛,魏大人每个人都,都分了一,一坛,上好,上好的酒,我,我喝了两,两坛……”

说完这话,他就往旁边倒。

柳二丫赶紧抱住他,“两坛?两坛酒用来洗澡都够了,怪不得你醉成这样,都站不稳了。现在感觉怎么样?”

陶砚眯着眼,“你是二丫?你怎么,怎么变成两,两个了?”他伸手去摸,“唔,我看看,定,定有一个是假,假的。”

“抓,抓住了……”

柳二丫把他的手挪开,另一只又伸了过来,执着地往她的脸上摸。一边摸还一边念念有词,让第一次照顾喝醉酒的人的柳二丫不免有些手忙脚乱。

“你真是醉得不轻,我哪有两个。”

柳二丫好气又好笑,顺手把桌上的的茶壶塞他怀里,“你先在屋里坐着,我去喊人送碗醒酒汤和干净的水来。”

说完这话,她就扶着他侧坐着,然后起身准备让驿站的人帮忙煮碗醒酒汤。他们昨天中午就到了,在这里歇了一天哪儿都没去,就等着他们的消息。没想到等着等着,就等到他醉醺醺地回来了。

好在白天她和娘逛过了这个驿站,不然往哪儿找人都不知道。

不过等她打开门,正要出去呢,却正好看到丁氏提着个食盒过来了,“陶砚可是喝醉了?刚刚魏太太身边的丫鬟送了一碗醒酒汤来,你喂给他喝了吧。不然明天起来头疼,我们给蒲府送了拜帖呢,若是人家明天来请,看到人醉醺醺的可不好。”

柳二丫伸手接过,“知道了,娘。我正打算让驿站的人送一碗来呢,说是喝了两坛酒,这会儿连话都不会说了。”

“还以为有两个我呢。”

“喝了这么多?”丁氏不放心地进去看了一眼。

“娘……”陶砚怀里抱着个茶壶,见到丁氏进来便冲她嘻嘻笑,“蒲大人说我,能,能干。娘,你也有两个,两个二丫,两,两个娘。”

“唔……”

他脸色忽地发白,皱着眉头一副难受的模样,年轻时候见惯了陶砚他爹喝醉酒的丁氏马上道:“这是想吐了,二丫,快拿个痰盂来!”

柳二丫马上放下食盒,快步从床底下取了个干净的痰盂,一塞到陶砚手里的时候他就忍不住抱着痰盂吐得稀里哗啦的。

“哎呦,这是喝了多少啊?”

“傻孩子,他们让你喝,你怎么就不知道躲呢。还以为这是家里那种随便酿的酒啊,喝多少都不会醉,看你以后还敢不敢喝这么多。”

丁氏担心地给他拍着背,“还好二丫你反应得快,不然吐到地上,你们今天晚上是别想睡了,准得被熏晕过去。”

“呕……”

陶砚吐的脸色发白,一股子酒臭味在屋内弥漫。

柳二丫赶紧把门窗都打开散味,然后对丁氏道:“娘,你看着他些,我去要些水来,他等下可不能就这样睡。”

丁氏点头,“你快些去吧,再让他们送壶茶来,陶砚夜里醒来,怕是要喝水。哎,这孩子真是的,明天等他醒了,可得好好的说一说不可。”

婆媳两个忙碌了好一会儿,才把吐完迷迷糊糊的人擦洗干净,灌了醒酒汤之后再让他换了衣裳,扶去床上躺下,然后齐齐松了口气。

“娘,你先回去吧,我看着他就行了。”

丁氏掏出帕子擦脸,刚刚为了把人搬到床上去,她都累出汗来了。“行,那娘就先回去吧。你夜里留盏灯不要熄,他半夜怕是要起来喝水呢。”

“知道了,娘。”

柳二丫将人送出门去,然后坐回床上,伸手去戳他的脸,“还说有两个我,两个娘,怎么不说有两个你呢。” m..coma

她伸出手去把他的脸揉成一团,然后才解气地躺下。

然后半夜,睡得迷迷糊糊的柳二丫忽然听到一阵乒铃乓啷的响声,没等她睁开眼睛看看是怎么回事,旁边就多了一具身躯。来人还拍了拍她,“不小心把茶壶摔了,等明日再让人打扫,睡吧。”

柳二丫嘟囔着,“你酒醒了?”

“醒了。”陶砚给自己拉了下被子,“睡吧。”

柳二丫不知不觉地睡了过去,然后第二天醒来一看,睡在她旁边的陶砚还睡得正香呢,顿时就不知道他昨晚到底醒没醒了。

难道是自己做梦了?

她以手撑床,缓慢地从他的身上跨了过去,然后就看到了一地的碎瓷片还有半个没摔破的茶壶底。洒出来的茶水已经干了,茶叶倒是还润着。

“原来不是梦。”

柳二丫感叹着,然后穿好衣裳寻了把扫帚将地收拾干净。等三人聚在一块吃早饭的时候她说起此事,陶砚还有些莫名,“我是记得昨晚起来喝水了,还把茶壶给摔了,但是你说我把你和娘都认成了两个,是真的吗?”

“不会吧,我怎么会看错呢。”

“那你是说我们记错了?”丁氏白了他一眼,“你昨晚上就是喝得醉醺醺的回来,不但把我们认成了两个,还闹着不肯喝醒酒茶呢。”

“最后啊,还是我们给你灌下去的。”

“真的吗?”陶砚看向柳二丫。

“是真的,”柳二丫给自己夹了个包子,“喝完之后,你还说‘好酒,再来一碗’,然后娘就打了你一下,你才消停下来。”

“怪不得我早上起来头疼……”

陶砚小声说道,他不但头疼,还没有胃口,现在看着娘和二丫吃得真香,自己却一点也没有觉得饿。而且对于昨晚的印象也很模糊,只知道他们一边道着恭喜,一边举着杯子邀请自己喝酒。

“对了,娘。”

他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来,“昨天蒲大人说以前他老人家曾经想收我做义子,但是你没有答应,我怎么没听你说起过?”

“这事啊……”

丁氏放下了咬着的肉包子,回忆了一下,“是有这么一回事,那是你爹刚死没多久,我想着你也没个兄弟,若是认了蒲大人做义父,你爹恐怕不乐意。这和你干爹不一样,你干爹和你爹那是过命的交情。”

“在你还没出生的时候,他们就说好了的。”

“而且你也不是读书的料。”

果然是和自己想的一样,陶砚将昨天拜见蒲大人的事说了一遍,“蒲大人看起来很重视水利之事,说今年秋收的时候,要去我们县看看呢。”

柳二丫对这位把码头建起来的蒲大人也很好奇,“真的吗?现在是九月,那也就是说再过一两个月他就要到我们县里去了。”

丁氏也很欢喜,“是真的吗?县里好些老人们都还念着大人呢,娘去买菜的时候时常也听人提起,蒲大人若能回去看看,他们定会很高兴。”

陶砚猛地点头,不过或许因为点得太快了,他觉得自己的脑袋一抽一抽的疼,于是痛苦地揉着额角。

柳二丫连忙放下包子,推他去休息。“你赶紧回去睡吧。”

丁氏也道:“回去歇着吧。”

陶砚按着头站了起来,“那娘,二丫,我先回去再睡会。”

说完这话,他便回房了睡觉去了,一直睡到了中午,等闻到饭香味之后才揉着肚子醒来,一口气吃了三大碗饭。

饭后不久,一家人坐着一边喝茶一边说话,驿站里的杂役却引了一个四十余岁,身穿一身绸缎衣裳,头上还戴着一对金钗的妇人进来了。

这位妇人几人都未曾见过,正诧异着呢,却听得她道:“这位就是陶太太了吧,我家夫人接到了你们的拜帖,这天正好有空闲,特令了我来接。”

“快请吧,轿子已经候在外头了。”

丁氏迟疑,“你家夫人,可是蒲夫人?”

他们一家来到郡城,就只有给蒲府递了帖子,想着进去给蒲夫人磕个头,感谢她和蒲大人这些年的照顾。但这位看着像是大户人家管事媳妇的人,催着人走却又没说是哪一家,而且态度怪异,倒是让她迟疑起来。

她记得蒲夫人身边的人里,没有这样看人的。

“对对对,瞧我险些给忘了。”这位妇人脸上带着笑,但笑意却未及眼底,“我们家老爷是姓蒲,正是本地知府,知府夫人就是我家夫人了。”

“为了不让夫人久等,陶太太,请吧。”

柳二丫觉得这人笑得怪怪的,她转头看向丁氏,“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