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门小户

《小门小户》

第 105 章 第 105 章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超过二十年没见的两个人震惊过后相对无言。

最后,还是这位妇人先开口了,她从自己的手上脱下了一个金戒指,然后笑着递给好奇地望着她的陶蓁。

“你这孙女很乖巧,和你小时候也长得像。”

“乖孩子,我今天出来也没带什么好东西,就这枚我年轻时候带过的戒指还有几分看头,你拿去玩吧,。”

这下子陶蓁就转头看向丁氏了。

丁氏和蔼地笑着,“这是姨婆给你的,蓁蓁快谢谢姨婆。”

陶蓁不怕生地大声喊着,“谢谢姨婆。”

这一声‘姨婆’让妇人下意识地摸了把自己的脸,而后打趣道:“哎呦,孩子不说我都忘了自己已经一大把年纪了,再过两年就该做外婆了。”

丁氏有些诧异,“外婆?”

在她的记忆里,大了她两岁的秋棠被老太太给了唐大老爷做通房,因为年轻时候避子汤喝得太多,所以后来就连大夫都说她没有办法再怀孕了。看她如今的打扮,应该是唐大老爷的姨娘,但孩子是怎么回事?

秋棠姨娘点头,“是啊,你走了之后又再过了几年,太太屋里有个丫鬟有了身子,可惜她福薄,生完孩子就去了。”

“太太体恤,就让我养着她。”

“今年刚好十五。”

原来是这样,丁氏了然。

然后她犹豫了一下,看着秋棠姨娘空荡荡的两只手腕还是开口说道:“我们今天过来吃席,遇到了一件事,你可知道新来的知县今天也来了?”

“新来的知县?”

秋棠姨娘苦笑着摇头,“你又不是不知道唐家的规矩,外头的事是进不了二门的,我算是哪个牌位上的人,这样的事又怎么会知晓。别说是新来的知县了,你若是不说,我都不知道知县换了人做。”

“可是出了什么事?”

丁氏道:“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张知县在唐家门口夸了唐家的姑娘们貌美如花。既然你养的姑娘今年十五了,那得有个数才好。”

“这位张知县今年五十多了,刚来不过一年但家里的人已经办了七八回的喜事,就是妾室他也已经纳了两房,最新的那一位进门还没满一个月呢。”

秋棠姨娘听到这话,表情顿时严肃起来,郑重地对丁氏行了个福礼,“多谢提点,我替三姑娘道声谢。”

丁氏避开了些,“不值当,只是一句话而已。”

丁氏和秋棠姨娘两人虽然以前有一段日子以姐妹相称,但现在一个是本县典史的娘,一个是本县乡绅的妾室,不但身份不同还中断了二十多年的联系,除了旧时在唐家的事情外没有别的东西可聊。

秋棠姨娘也明白这个道理,她在听到丁氏给的消息之后显得心思重重,和丁氏再说了几句话后就告辞离去。

等人走后,柳二丫好奇地问道:“娘,这人是谁啊?”

“她叫做秋棠。”

丁氏望着秋棠姨娘远去的背影道:“以前我们是一起被人牙子卖到唐家的,还在老太太屋里伺候的时候,她和我住一个屋。”

“我们一个是一等,一个是二等。”

丁氏牵着陶蓁往外走,“后来老太太把她给了唐大老爷,把我给了三姑娘,再后来我便出来了,一晃眼二十年过去,没想到竟然在这里遇上。”

“哎,我们回去吧。”

回去的路上,丁氏显得有些沉默,不过等到了家就又好了。她让柳二丫把秋棠姨娘给的那枚金戒指收起来,然后就和以前一样过日子。

而唐家,在唐家大姑娘出嫁后不到两个月唐家二姑娘和三姑娘就先后嫁了出去。一个嫁的是县里的穷秀才,一个是郡城那边一位中年丧妻、膝下无子的举人。这两次喜事,唐家并没有像上回那样大肆宴请宾客,只请了几个亲戚,摆了还不到十桌。

陶家没有在邀请之列,所以这事柳二丫还是听陶砚干娘说了之后才知道的。

阙氏带着孙儿来陶家,把这件事当做趣事说给了丁氏和柳二丫听,“听说为了这两门亲事,唐家内宅险些打出了狗脑子。”

“姐妹两个都想嫁到郡城去,不过还是三姑娘拔了头筹。”

“我们这个张知县啊,啧啧……”

阙氏边说边摇头,“看来唐家真的不会把女儿送过去了,不然也不会急匆匆地把两个姑娘都嫁出去。也是,张知县也不看看自己都一把年纪了,居然还好意思看上人家十五六岁的小姑娘,真是个老不羞。”

因为张知县之前做的那些事,县衙的家眷们都对他有意见,现在阙氏说起他的闲话来便毫不客气。

“他拍马也比不上胡知县,人家胡知县爱民如子,他倒好,什么都想往自家扒拉,连几两银子都不放过。怪不得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还只是个知县。”

阙氏抱怨了大半天,到了傍晚才回去。

柳二丫觉得有些奇怪,怎么她突然就对张知县有这么大的意见,以前她虽然也看不上张知县嗜钱如命的样子,但不会这样抱怨个不停。不过晚上她就知道了,因为这个月陶砚拿到的俸禄,变少了。

“只有十二两银。”

柳二丫数着银子,不解地问道:“怎么你的俸禄变少了?”

陶砚的俸禄虽然只有十两,但每个月县衙还会另外发一笔孝敬银,这笔银子有时候多有时候少,但从来没有不发的。

毕竟这些孝敬银都是本县三教九流以及各家铺子的掌柜,还有码头那边给的,柳二丫在码头那边开的小客栈就每个月会给五百文的孝敬银。然后县衙每个月会给底下的人分,陶砚现在每个月能拿五两,年节会更多些。

这是朝廷上下不成文的规矩了。

像知县这样的外官,每年年中以及年底都要给京城的官员们孝敬,美其名曰‘冰敬’‘炭敬’,这些上献的银子便是从这儿来的。

陶砚有些郁闷,“那笔孝敬银张知县拿走了大半。”

柳二丫惊讶,“大半?”

陶砚:“是啊,以前胡知县在的时候,他拿三成,魏大人一成,然后温叔他们这些分两成,县衙上下得两成,至于剩下的两成则送往京城。张知县来了之后亦是如此,然后这个月他的师爷直接取走了六成。”

柳二丫数了数,“那还剩下四成。”

她看着那孤零零的一两银子,“那以后你就只剩下一两了,那岂不是和你做捕快的时候差不多?怪不得今天干娘来的时候很不高兴,还骂了张知县一通。”

“整个县衙都不高兴。”

陶砚的语气懒洋洋的,“但又不好说什么,毕竟这笔钱是不能摆在明面上说的,只好自认倒霉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