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门小户

《小门小户》

第 115 章 第 115 章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大沙帮,众人可都是太熟了。

因为自从长河帮没了之后,码头现在都是他们在管着,就是县衙那些在码头收税的官老爷们,有时候都要听他们的话。

三年前,张知县将长河帮和唐家等人全部都抓了起来,分别判了刑。唐大老爷等从犯判的是流放或者罚银罚俸,而长河帮的冯大、冯四等主犯却被判了关押,其余的帮众则被送去做苦役,三年的时间里他们陆陆续续都死了。

所以码头就成了大沙帮一家的天下。

以前石县的本地人是长河帮管着,谁要在码头干活,就要交两成的收入给长河帮,与之相对的是长河帮会帮忙联系货商,给他们介绍活干。

而大沙帮则是管着外县来的人,两个帮派井水不犯河水。

但自从长河帮覆灭之后,仅存的大沙帮不但不知悔改,反而变本加厉。他们一下子就把两成涨到了三成,然后对于在码头附近做生意的店家也是百般盘削,比如以前给长河帮每个月只需要给五百文,但是他们涨到了一两。

小的店家给一两、二两,而大的则要十两、二十两,最大的寻仙楼据说被要了整整一百两,不给就不让开。

如果不给,那就派人□□夺,或者是七八个大汉将店铺团团围住,让人进出不得,围个十天半个月,店铺就黄了。

有的甚至被逼得不得不低价卖给他们。

不是没有人想过要向官府告状,让官府的人将他们像长河帮一样连根拔起,但去告状的人状纸是被好好地收下了,但回头却发现死在了河里,官府一查,说是失足落水。一次还说是偶然,但两次、三次、四次……

说官府没有和他们勾结,那是三岁小孩都不信的!

石县的人,深刻地明白了之前被他们喊做好官的张知县,其实并不是一个好官。所以后来只要是还想做生意的都屈服了,宁愿破财消灾也不敢再去招惹这些蛮横不讲理的,生怕给自家老小惹来杀身之祸。

柳二丫之所以能盘下屋子附近的那座宅子,和自家的一起改成了如今的小客栈,就是因为对方实在是受不了大沙帮的打压了,只好把宅子卖了另谋出路去。因为陶家有陶砚,不怕大沙帮的人报复,所以才能接手。

即便是这样,大沙帮的人也要每个月来收二两银子。

他们不是没想过不给,若只是大沙帮那些人,陶家还真的不放在眼内,有在县衙做典史的陶砚在,他们也不敢上门。

但大沙帮的背后是张知县。

张知县在此地任职,已经有四年多的时间了,再过一年半他就要致仕。而本朝向来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官员致仕之后,除非是证据确凿的大罪,不然他犯下的事一般都不会追究。

这也是为了防止官员致仕之后被人报复。

这也是张知县一派日渐嚣张的原因,此时的县衙,已被张知县及其同党一手掌控,哪怕是身为主簿的魏行之也只能做一些辅助类的小事。更别说既年轻,又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的陶砚了。

他在县衙的处境并不好。

与他情况相同的是温家,自从唐家那件事情之后,温家几房掏空了多年的积蓄,买下了许多产业,一举成为了石县的大户人家,自那以后张知县好像认识到了温家的实力,于是也是一连串的打压,盘剥。

温仓大使好几回跟陶砚抱怨自家当时不应该出手,结果现在就被张知县盯上了,要不是温家家风严谨,在唐家那件事情的时候又处理好了收尾,还真的会有大麻烦,但即便是这样温家上下也是战战兢兢,手里的产业不管是田地还是铺子也不敢好好经营,生怕自家会成为下一个唐家。

受此影响,柳二丫现在都不敢在石县卖兔皮了,只好借口给蒲家送礼,每次都是先送到郡城,然后再一下子卖掉。

所以为了不给陶砚惹麻烦,柳二丫都是跟他爹说不要和大沙帮起冲突的。

但没想到自家安安分分,对方却得寸进尺。

五两银子,怎么不去抢啊?!

金氏也吓了一跳,“当家的,你有没有听错啊,怎么会这般的贵,以前不是都给二两的吗?好端端的怎么会突然变成了五两?”

“当家的你有没有跟他们说,我们的女婿是县衙的典史啊,那可是我们家二丫开的客栈,陶家可不是普通的平明百姓,他们怎么还有脸来收银子?”

金氏这话一说,其他人也纷纷附和。

柳大树最先开口,“是啊,树根,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误会?”他腿脚不好,所以之前一直坐在椅子上没有起身,但现在也有些焦急地站了起来。

五两银子可不是小数目,一年下来就六十两了,虽然不知道二丫和树根家一年能挣多少银子,但这六十两也让人心疼。

柳树根苦笑,“我们这还是少的,有陶砚的面子所以大沙帮才只要五两,我那伙计过来的一路上都打听了。像我们这样能住一百多人的地方,没有十两,他们都不肯走,他刚刚跟我说已经有一两家准备把屋子卖了。”

“还问我们要不要买呢。”

“说是大沙帮不但要把每月收的银子提高,还要把来干活的人的抽成提高到五成,这样下去还有谁肯来啊。”

“都做不下去了。”

“哎,不提这个了。”柳树根打起精神,“今天是石头大喜的日子,大家都开心些,吃好喝好。”

“吉时快到了,石头啊,你赶紧出门吧,不要让你师傅他们久等。”

柳石头刚刚听到消息的时候,也是很气愤的,这会儿听到他爹这么说,于是深吸了一口气,点头道:“爹,那我就出门了。”走了两步又回来了,“这件事爹你先别答应,回头我们商量商量再说。”

柳树根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爹知道了,你放心吧。”

请来的媒婆见状忙大喊一声,“吉时到——”然后快步走在前头,引着柳石头和他的那些同窗们朝新娘子家走去。

……

屋里的柳二丫来到了陶砚的身边,小声问道:“我爹说的是真的吗?那个什么大沙帮怎么突然间这么的猖狂?”

陶砚露出了一个苦笑,然后低声说道:“可能是因为张知县就要致仕了吧,若无意外明年这个时候张知县就要致仕回乡去了,所以他可能是想要在临走前多捞些银子,回乡之后他可是捞不着了。”

“难道,我们就真的拿他没办法了吗?”

柳二丫咬牙,“他这几年不但到处大肆搜刮银子,还让大沙帮做了许多坏事,今天这事肯定就是他指使的,就不能想个法子像当年张知县抓长河帮和唐家的时候那样,将他们都抓起来吗?”

陶砚叹息,“难啊,想要向朝廷告状总要有真凭实据,不然的话是难以服众的,但又从哪里去找真凭实据呢?”

“新来的那位知府,与他是沆瀣一气。”

所以这几年不是没人想到向知府告状,但这位接任蒲知府的知府,却和张知县一样是个贪财好色的人。妆纸递了上去没有回复不说,告状的人还会被严厉地打压,久而久之大家就只盼着他们两人早早滚蛋了。

柳二丫也叹了口气,也只能如此了,好在家里也不缺这几十两银子。

之后的日子,陶砚一直心事重重,显然张知县的这种行径对他造成了很大影响。不过两个月后的一天,他突然还没到中午就赶了回来,然后高兴地对柳二丫说道:“二丫,你还记得蒲兄三年前考中了进士吗?”

这件事柳二丫当然还记得,当时是蒲知府在郡城的最后一年,蒲大少爷回乡赶考,然后就考中了举人。

第二年春闱他又考中了进士。

柳二丫诧异地看着他,“记得啊,怎么了?可是蒲家来信了?”

蒲家现在全家都在京城,包括蒲老大人和蒲老夫人,以及他们的大儿子,也就是送了一整套科举用书给陶砚的那位蒲大人一家,还有就是蒲大少爷,现在也应该称呼为蒲小大人一家了。

“他现在去了御史台!”

陶砚眼睛发亮,“蒲兄是御史了!二丫你知道御史吗?就是历朝历代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啊,他现在是御史了!我今天收到蒲知府的信,他说蒲兄今年任监察御史,代天子巡视天下,他要来我们郡!”

“真的?!”

柳二丫也高兴起来,“他真的要来吗?那是不是说张知县他们……”

还没等柳二丫说完,陶砚就伸手捂住了她的嘴,压低了声音道:“小声一点,虽然我们家里没有外人,但这件事非同小可,你千万不能说漏了嘴。”

柳二丫连连点头。

陶砚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了激动的心情,“二丫,这件事情大家都还不知道,朝廷的邸报也还没有来。我虽然不知道蒲知府为什么会突然给我写这么一封信,但他或许是知道了一些什么。”

“这是一个机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