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开局一座兵工厂

《大秦:开局一座兵工厂》

第23章:军功爵位制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胡人五万铁骑,分三路,呈“品”字形分别驻扎在离渔阳三十到五十里处。

一连几天,他们都没有前来进攻。

但这并不意味着胡人没有任何行动。

据探马来报,胡人最近几天的兵马调动极其频繁,似乎在预谋一次大规模的进攻,想给苏启一下下马威。

苏启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但如今兵力和兵种都不占优势,他只能另想办法。

思来想去,制作火药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历史上,火药虽然是公元七世纪才被发现的,但制作它的原料并不复杂。

苏启也不是要制作纯度极高的黑火药,而只是想做一些简易的由硫磺、硝石构成的劣质火药。

因为这个时代的冶金技术不成熟,他也没有能力改进,所以根本不可能做出某些近代武器,甚至连原始的火铳和山炮都做不出来。

苏启只是想利用火药的巨大爆鸣声,来降低胡人骑兵的战斗力。

马是非常容易受惊的动物,特别是在情况极其复杂的战场上。

胡人全部都是骑兵,开出来铺在平原上就是黑压压一大片,这时苏启利用投石车将炸弹投送过去,让他们的马匹受到惊吓,自乱阵脚,然后挥军掩杀过去,定能大获全胜。

注意已定,苏启便找来太守,令他去采购大量硝石、硫磺和陶罐。

将火药塞入陶罐之中,炸开以后,陶片飞溅也有杀伤力。

另一方面,苏启命令监察司在渔阳各地找一些技艺精湛的工匠来,以后就跟着苏启行军,让他们组成一个新的机构,专门研发和制造新的军事器械。

这批工匠必须种类齐全,木匠、铁匠、石匠等等都要有,苏启甚至还想了让他们集体试着改良一下冶铁技术。

不过这些都是一些基础的想法,具体怎么样还要走一步看一步。

就在苏启紧锣密鼓地筹备制造火药的档口,胡人忽然派小股部队夜间攻城。

苏启连夜被喊了起来。

“怎么样?城楼没什么事吧?”苏启问道。

“没事,胡人只是佯攻,根本破不了城,请丞相放心。”都尉说道。

“我上城楼去看看。”苏启穿好盔甲便和都尉往城门处走。

“丞相,城楼危险,不时有箭簇齐射,不宜前去。”

“我来渔阳这么久了,还从来没有见过胡人,我倒是要看看,胡人是不是都有三头六臂,你且放心。”

渐行渐近,苏启忽然问到一股恶臭,并不像是血腥味儿,问都尉,才知道这是煮屎的味道。

将排泄物煮沸之后,泼向敌军,既可以将其烫伤,又可以让伤口感染。

这个时代没有抗生素,一旦被感染就离死不远了。

这么做虽然很恶心,但却十分使用。

就算被淋了之后没有被烫伤,估计也要社会性死亡。

苏启到城墙的碉楼时,胡人的攻势已经慢慢放缓了。

借着火光,苏启能够看见城墙上下的尸体,还有许多残肢断臂,嫉妒血腥。

这就是战争的残酷,苏启已经见过很多次,逐渐适应了。

远处的胡人没有较大的攻城器械,所以攻势不猛,几乎也上不了城墙。

苏启判定,他们只是来刺探一下虚实而已。

进攻只持续了两个时辰,苏启全程在城楼上观战,只有少许流矢射了过来,都被身旁的克隆人护卫挡住了。

战斗结束后,统计伤亡,我军一共阵亡八百余人,重伤一千余人,轻伤两千余人。

以前,苏启还会为此惋惜一下,但现在,这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串冰冷的数字了。

环境果然会改变人,在人命如草芥的年代,人和动物没有任何区别,都是为了达到目的的工具。

但苏启作为现代人的部分是难以抹去的,所以他还是动了恻隐之心。

勤务营一直没有解散,在燕国建立之后,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收纳生活不能自理的士兵和无家可归的流浪者。

这让苏启在底层士兵中的声望也极其高。

所以他前来督战,也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可是,苏启在巡查军营时,总觉得他们士气不高,甚至有很大的负面情绪。

这固然有他们自身的原因,因为他们大多是流民,乌合之众。

但更多的估计是制度本身的原因。

为何秦军战斗力如此之强?

明明都是临时征召的士卒,为何秦军就能所向披靡,而其他军队就要死不活,畏缩不前?

因为秦国实行军功爵位制,杀敌越多,立功越大,爵位也就越高。

秦国是爵位可不是只在军中管用,而是全国都管用,一个士兵立功进爵之后,他的社会地位就会显著提高,不仅会拥有土地和财富,更多的是社会地位。

而燕国建立之后,为了展示反秦的决心,将秦国的一切都彻底否定了,当然也包括军功爵位制。

于是士卒们就没有了斗志,杀敌多少根本不影响自己的地位,只要不当逃兵,不违反军规,活下来就是胜利,哪里管战场上的胜负。

这样不行,带领这样的士兵根本不足以争霸天下!

要知道,唯有崇高的理想和丰厚的报酬能让人为之疯狂。

但在这个识字率不足人口总数万分之一的时代,哪一个小兵会懂得你说的崇高的理想。

于是,丰厚的报酬就成了唯一的强心剂!

想到此处,苏启再也不能按捺住内心的冲动。

这些士卒为了少部分人的野心流血又流泪,到头来小兵还是小兵,公平吗?不公平!

恢复军功爵位制,刻不容缓。

可是自己说出去的话不能转头就丢了,不然还有什么威信可言。

那不如引用现代的军衔制度吧?

为了简便,也不分什么士官和军官了,统统都是上、中、下和士、尉、校、将,这样升级版的十二等爵位制就应运而生了。

由此,苏启连夜撰写了关于恢复军功爵位制度的丞相均令,初步制定了一套军功与爵位挂钩,爵位与待遇挂钩,爵位与职务挂钩的军队管理体系。

写好之后立刻快马发回蓟城,让陈琅和杨烨商议细则,然后迅速推行全国。

而渔阳这里作为新政策的试点地区,率先推行。  17649/9677908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