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开局一座兵工厂

《大秦:开局一座兵工厂》

第40章:学宫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接亲之事不需要苏启张罗,韩裘立马就将操办大权拿了过去。

这也让苏启乐得自在,反正他也不想做这些事,便让丞相府的属吏代他配合韩裘的安排。

有了韩裘出面,士族们的辞职浪潮自然就烟消云散了。

大家都该干嘛就干嘛去了,简直比之前还要上心。

苏启甚至一度觉得,是韩裘在暗中鼓动这些老士族起来闹事,然后再趁机将孙女嫁给他。

不过监察司并没有这方面的发现,苏启也就不再多想了。

得知苏启要和韩式联姻,以陈琅为首的苏氏集团自然乐见其成。

毕竟只要苏启的地位变得稳固,他们也不会跟着担惊受怕。

在他们看来,此举有百利而无一害,简直妙哉。

就这几日,来丞相府道喜的人络绎不绝,让苏启不胜其烦。

半月过去,这件事的余波才缓缓散去。

然而,与此同时,南方也穿来一个重大消息,项梁成功渡长江,确认了陈胜已死,于是召集天下反秦势力,齐聚薛地,共同商讨发秦大计。

在监察司得到消息后没几天,项梁的使者也来到了蓟城。

如今优势在我,暴秦必灭,发兵南下已经成为了燕国的义务。

于是苏启也顾不得成婚的事,下令,刚刚回到蓟城的崔炀继续点齐蓟城大营兵马,战车三千,骑兵一万,步兵两万,配合着卢安将涿县大营步兵一万,骑兵五千,待苏启安顿好后方,一起南下,前往薛地商议伐秦大计。

这次薛地会议,最重要的是聚齐六国人马,组成联军伐秦。

因此,赵国也不得不在边境罢兵。

于是,燕赵第一次战争在细微的摩擦之后,便不了了之。

但是两国的大仇已经结下了,日后早晚有一仗。

这次只动用了燕国的少部分兵马,为的是保存实力。

面对秦军主力精锐,肯定会损失惨重,就让项家的兵马冲在前头吧,毕竟燕国现在百废待兴,国力太弱。

有了从胡人那里得来的好处,燕国的战马兵器已经不再缺少,逐渐所有主力军队都能全部装备精良的甲胄兵器。

此时燕国已经有了近十万野战军,屯田军暂时还没有统计上来应该也不在少数,已经初步具备了争霸天下的能力。

苏启率兵南下,要安排的事情不少,虽然有监察司的辅助,再加上韩氏的支持,蓟城不会出什么幺蛾子。

但万事都有意外,苏启实在是不敢冒险。

于是又跑到了涿县大营,点击生产了五万克隆人。

自从有了搞红色运动的想法,苏启就产生了一种想法,觉得信奉长幼尊卑,君臣父子那一套的封建主义思想分士人无法信任。

即使以后结了亲,也不能信任。

毕竟他要颠覆的东西实在是太不可撼动了。

古者未有君臣、上下之时,民乱而不治。是以圣人列贵贱,制爵位,立名号,以别君臣上下之义。

这是他们真的相信的东西,等级思想不仅在他们的脑中,也深深地刻在了他们的骨子里。

任何人想要颠覆,那就是疯子,蛮子,是一定要打倒的。

所以苏启以后改革,甚至是革,命,这些人无一例外肯定会反对,所以不能信任。

那怎么办?治国需要人才!

就算是走劳苦大众路线,也得要读书识字的人来治理国家吧!

苏启虽然要颠覆旧社会,但也不能彻底和它们决裂,有些东西必须要继承,就算不能继承,也绝不能让它们失传,否则就成了民族罪人了。

所以苏启想到了克隆人。

可以让他们先学,用自己的强力,让这些克隆人将现存的已有的那些诸子百家的学术知识,民间知识尽可能的都学来,然后在彻底与旧社会决裂时将他们搬出来,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劳苦大众,寒门子弟。

这样的工作,比编撰《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的难度还大,毕竟编撰这些书只需要将材料整理到一起。

但要全部学会,还需要人的参与。

如果用普通人,这工程根本不可能完成。

但谁让克隆人不是普通人呢?

若是让克隆人们著书立说,开创性地向前发展,那不太可能,因为他们的脑中没有主动点信号。

但只是将千人的知识点记住,理解,然后融会贯通,苏启可以打保票地说,没有任何人比得上克隆人。

主意敲定,苏启立即准备行动。

为了缩短工期,苏启准备将这五万克隆人全部投入到这个浩大的工程之中,让他们每一个人都只需要精通一门学科,或者几部著作,做到尽善尽美。

这些知识要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是学术,还有社会习惯,工程技术,食物烹饪,住房建筑等等,要确保就算在人类的一切智识彻底消失之后,都能重新建立当前的社会形态。

只有这样,苏启才能放开手脚,与全世界为敌。

革、命哪里有不流血牺牲的?

总不能因为那些旧社会的统治者掌握学识就与他们妥协吧?

当然,暂时这些计划都不太现实,当务之急就是灭掉秦国,一统天下,然后以武力和政策交互的方式进行红色改革或者革、命。

苏启也知道,一切都取决于生产力,没有生产力,任何先进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制度都无法长久立足。

比如科举制,如果没有造纸术和印刷术,就起不到任何作用。

但凡事都需要一步一步来。

要相信,只要有想法,只要有做的动力,办法总比困难多。

现在的只要任务还是统一天下,顺便为以后的事情做准备。

在涿县大营将制造克隆人的任务提上日程之后,苏启就近在涿县,安排建造一座学宫,搜集天下所有书籍,不管种类,不管学派,只要是书籍就收,一方面也让监察司的人配合。

这件事苏启严令,只准克隆人经手。

好在苏启早前将很多克隆人都派到了社会各个阶层,所以用起人来也不用在军队里去洗白了。

这次的五万人依旧是这样的流程,先到社会上混一个身份,再来学宫报道。

对外就宣称为了保护书籍,不让它们在战火中被毁掉。

这也为苏启赢得了好名声。

涿县令也是一个热爱书籍的人,对苏启的决策十分拥护,得到命令之后,立刻召集人手开工,划定了一大片地区,用来建造学宫。

据他说,学宫建成之后,必定会比天下任何藏书阁都要宏伟巨大。  17649/9677927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