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种田开始的东汉生活

《从种田开始的东汉生活》

第九章 掌控敌人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公孙雷暗中握了握拳,双手互相揉了揉,感觉好些了,便说道:“控制自己大抵如此,接下来某跟你等说说何谓掌控对手。”

右手搭在棍尾上,轻轻一用力,长棍落入手中,习惯性的挽个棍花,往肩上一扛,公孙雷问道:“谁出来做个示范?”说着眼神就落在了公孙瓒身上。

公孙瓒一个激灵,往人群中退了一步,转头一看公孙范正看的开心,于是偷偷绕到后面一脚踢了上去。

公孙范正想着哪个倒霉蛋要上去呢,屁股上就挨了一脚,猝不及防间上前几步,几乎摔个狗啃泥,站定一看,公孙雷正目光炯炯地盯着他,差点吓尿了,赶忙回头寻人帮忙。

公孙瓒那一脚又快又阴,少年们大多没注意,此时见公孙范回头,以为他是上去之后又怂了,都发出一阵哄笑,只有黄晟站在公孙瓒身后,看到了他的动作,暗叹一口气,上前说道:“族长威武,小范一人恐不敌,我也一起吧。”

公孙范对上公孙雷,哪有什么敌不敌的,心知这是黄晟给了自己台阶,感动不已,搂住黄晟的肩膀道:“好兄弟,我们并肩子上!”

公孙雷见得两人动作,只觉得好笑,也不说话。等到两人拿起长棍,公孙雷单手持棍,左手探前做了个招手的动作:“攻来。”

两人对视一眼,黄晟竖起左手,先往左边招了一下,随即上指,公孙范会意,两人分开左右站定,模仿公孙雷的样子将长棍平举,棍尖直指公孙雷。

公孙雷岿然不动,只是将下探的棍尖移向公孙范的一侧,注意力却放在了黄晟身上。

公孙范大喝一声,率先发难,长棍竖劈,奔着公孙雷的脑袋去了。

公孙雷身体未动,长棍举起,棍尖正好打在公孙范长棍半截处,正在此时,黄晟上前一步,长棍直刺,却是奔着公孙雷下三路来了——准确点说,直奔子孙根,正所谓攻敌所必救。

公孙雷笑骂一声:“好小子!”——公孙瓒觉得这个年代骂人的词真匮乏,来来去去就是这个——手中长棍一转,原先贴着公孙范长棍内侧的棍尖便转到了外侧,稍一用力,公孙范感觉身不由己,长棍被公孙雷带着转了一圈,打中了黄晟前刺的棍尖,两人的攻势被同时化解。

但两人并未气馁,长棍一碰便分,黄晟就着公孙范打来的力气转了一圈身子,长棍顺势横扫而出,公孙范的长棍棍尖落地,双手一挑,棍尖弹起来,从下往上打公孙雷的腿。

公孙雷却仿佛早就知道他们的打算,后退一步,不慌不忙的把长棍往右边斜插在地上,黄晟横扫在了长棍半截处,公孙范的长棍也打在了二尺处。

又挡了两人一波攻势,公孙雷往左跨了一步,一抽长棍,棍尖直奔公孙范面门去了,公孙范长棍来不及回防,又被公孙雷抢了内围,长棍使着不便,吓得慌忙后退。黄晟在背后看的着急,拿着长棍对着公孙雷后背劈了下来。

公孙雷的长棍去到一半就停下,脚下往左边转了半圈,黄晟下劈的长棍收势不及,直劈到公孙范右肩上,幸好公孙雷用棍尾挡了一下,不然只这一下,公孙范起码得断个胳膊。

接下来公孙雷一人声东击西,指南打北,先是让公孙范挨了黄晟好几棍子,又轻描淡写的用棍尖抽了黄晟屁股几下,而两人的棍子连公孙雷的发梢都没碰着。

“不打了不打了!小晟你怎么老是打我!会不会打架!”公孙范被抽的鼻青脸肿,浑身散架般疼痛,把长棍往地上一扔,大发脾气。

黄晟也停下了动作,看着公孙雷若有所思。

公孙雷哈哈一笑,对少年们说道:“这就叫做控制对手。”

少年们早已看呆了,大家都是十一二岁的年纪,打架的时候肯定不少,狩猎的经验更多,但什么时候见过此等精妙的棍法?只觉得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公孙雷继续道:“何谓控制对手?首先,你要知道对方想做什么,其次,你得知道你要怎么做,再次,你要思考对方想你怎么做,接着,你要去想你要怎么反制对方,这就叫做控制对手。”

少年们大多迷惘,只有几个看着像在思考。还站在公孙雷旁边的黄晟面露恍然之色,是了,公孙雷先是让他们主动进攻,用公孙范的棍子挡住第一波攻势后,料定了他们的反击,轻松化解,又上前逼迫公孙范,使黄晟不得不主动救援,再利用黄晟的力气打击公孙范,这便是控制对手么?

而公孙瓒心里则是浮现了一句话: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古代战争中,庙算就是双方的心理的博弈,双方都在猜测对方的想法,然后反制,就出现了大量的兵法。

这就是所谓的:我知道你知道我在想什么,你也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我在想什么,于是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我在想什么,你也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我在想什么,重重复复之后,庙算更准确的人就能获得更大的战略优势。

正所谓:你以为我在第五层,但其实我在大气层哒!

于是公孙瓒想起了后世那位著名瞎子的话:控制自己,掌控敌人!

自觉已经看破兵法奥义的公孙瓒嘿嘿嘿的笑了起来,公孙雷正看着几个若有所思的少年满意微笑,突然被这笑声打破了心境,不满的瞪了一眼公孙瓒,说道:“瓒儿,这里的长棍和场地你负责清理!”

公孙瓒觉得自己被针对了,正想回头摇人,公孙雷继续说:“一个人!”便背着手带上两个伴当晃晃悠悠的走了,少年们也一哄而散,独留下公孙瓒一人满脸苦逼的善后。

晚些时候,公孙雷坐在案前,拿起杯子一饮而尽,旁边的黄氏半起身给公孙雷续上了水。

公孙雷看着黄氏躬身倒水时因衣服紧绷,露出的惊心动魄的腰臀弧线,喉结上下动了动,感觉口干舌燥,便又一饮而尽,抬手制止了黄氏继续倒水,说道:“瓒儿倒是练出了好兵,这些少年们都不错,险些将我打翻了。”

黄氏心知公孙雷武艺,此刻夸瓒儿只是为了她开心,当然这等小心思也很对少女心,于是白了他一眼,锤了一下他粗壮的胳膊,说道:“怎么回到家来还老是想着行伍中事,瓒儿带着一群少年胡闹,也被你说成练兵,再说,你这胳膊快赶上我的大腿了,谁能打翻你?”

公孙雷被黄氏这一阵娇嗔,更不能忍了,于是嘿嘿笑道:“是吗,我的胳膊有你大腿粗?我却是不信,除非你给我看看!”说着便扑将上去。

满屋春色。

——————————

武技,又称武功,也有人叫做技击,应该算是华夏特色。

我们先人在原始丛林中挣扎求活,每天一睁眼面对的都是豺狼虎豹,尖牙利爪,于是他们发明了棍棒,研究出了斧矛,制造出了弓箭。

我们以为先人独自在草丛里,时刻留神着哪里扑出来一只大虫,实际上他们是百十人拿着斧矛弓箭,跟踪着野兽的踪迹,找到了便围上去一通捅刺。

在这个过程中先人发现了怎样可以更有效率的杀死猎物,并广而告之,这就是武技的雏形。

后来,部落出现了,国家出现了,先人们为了利益开始互相攻伐,野兽已经不是大敌,大敌变为了其他人。

他们的武器愈加先进,发明了戈戟,再就是铜器,铁器,盾牌,铠甲,弩箭,杀戮的手段愈发高超。

在战场上,先人们为了活下来,无所不用其极,什么扔沙土迷眼,滚地刀砍脚,撩阴脚锁喉功。有人把它们总结起来,就成了武技。

所谓的武技,目的就是杀人,研究的就是怎么样更快更有效率地杀人,无论是一刀封喉,还是长矛捅心,服务的都是这个目的。

后世的传统武术之所以衰落,是因为本质变了,所谓武术,打的是套路,是表演,哪怕是比赛也不是以击杀对方为目的,而是获得更多的点数,是术,不是技,偏离了初心,自然也就衰落了。

至于内功,公孙瓒也就这个问题去请教了公孙雷,公孙雷的反应是“扯淡!”并且叫他赶紧滚。

东汉时期,武功的概念并未成型,也没有什么祖传矛法刀法之类的,在公孙雷看来,一切的杀人法首要都是更精准的控制自身的力量,速度,动作。那怎么才能更好地控制呢?一个字,练。

公孙雷嘴上骂着杂碎,其实对少年们还是很满意的,跑步锻炼了少年们的耐力,广播体操和操练石锁对提升了少年们的力量,柔韧性和反应速度,再加上一年以来的肉食,相对同年龄的其他人来说,他们的基础已经打的很不错了。

公孙雷原本的想法是让他们加大负重训练,但这一点上公孙瓒和他产生了冲突,甚至爆发了争吵。

公孙瓒认为少年们年纪还小,肌肉骨骼都在发育,蛋白质供给也不够,不适合这么高强度的负重训练,公孙雷表示啥是蛋白质?他小时候打熬筋骨都是这么练的,也没见有什么问题啊?

公孙瓒进一步跟公孙雷解释了营养学和解剖学的知识,公孙雷表示你特么再跟老子扯淡,听老子的不然揍你。

眼看着就要被抓住揍一顿了,公孙瓒只好搬出了鬼谷子,把一整套训练方法冠上了鬼谷子的名号。公孙雷将信将疑,在公孙瓒又解释了一通之后,公孙雷下了最终决定,原话如下:

“扯你……扯淡!这人交到了老子手上就是老子的兵!你老师这法子要是真的厉害,就让他来跟我比划比划!”

于是少年们便开始了苦逼的负重训练。绑着沙袋跑步,做广播体操,再加上耍石锁,这是基本的打熬力气,是每日必做的功课,然后是各种器械的训练。

刚开始时,公孙雷给每人配了一根长棍,每日的训练就是平举长棍,半个时辰起步,逐渐加到一个时辰。

可不要小看平举长棍这件事,棍长一丈,当双手握着棍尾平举的时候,重量可不算轻,一刻钟左右小臂就会出现酸麻的感觉,逐渐蔓延到大臂,就好像有一万只蚂蚁在你的手上来回爬动。

慢慢的,整只手都会变麻,那种麻痒感就好像是这一万只蚂蚁不爬了,开始一口一口的咬你的手。

再后来就会失去知觉,仿佛手凭空消失了。

这都算轻松的,等训练结束后,一扔下棍棒活动活动双手,会感觉整只手撕裂一般疼痛,等到第二天,两只手都会抬不起来,就只好晃悠着双手走路,像个二流子溜街似的。

公孙雷带来了一种黑色浓稠的,散发着刺鼻气味的药膏,让少年们在训练结束后回家洗个热水澡,然后涂满整只手。

公孙瓒闻了一下这玩意儿之后浑身都是拒绝,总感觉像是把屎糊在了手臂上,但黄氏看到之后沉默了一会,说道:“你阿翁确实上心了。”便亲手帮公孙瓒和黄晟涂药。

那段时间公孙雷每天看着都有点暴躁,偶尔还能看到脖子上有抓痕啥的,就不提了。

一个月后,少年们已经可以平端长棍一个时辰,棍尖看着没有丝毫晃动了,于是公孙雷祭出了第二个大招:在棍尖上捆绑沙袋。

公孙瓒觉得看着很眼熟,这和后世军队里在枪上面绑砖头平举是一个道理。

除却训练之外,少年们的生活也很充实,各小队轮流去到每个村庄,指导村民们堆肥和施肥的方法,受到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偶尔也会出现有人质疑这个方法的有效性,但很快就会被公孙雷派来的人用数据啪啪啪打脸——公孙越为此做了全面的表格对比和数据曲线——再加上其他村民的唾弃,很快就会被打压下去。

功课方面,少年们基本上已经将《弟子规》背的滚瓜烂熟,进入了三字经的学习。

公孙越已经不满足单纯的文字学习了,开始缠着公孙瓒学习算术方面的知识,公孙瓒本想推弄《算数十经》出来,想了想自己也背不全,于是便把四则运算的方法,包括一些定理给弄了出来。

后来看着公孙越整天咬着一根树枝在写写画画,干脆又把算盘和珠算口诀给弄了出来。

算盘倒是个小问题,制造工艺很简单,村里本就是流民居多,各种各样的工匠是真不少,随便找了个木匠,说了这事后,木匠满口答应,甚至不愿意收公孙瓒的报酬,只说公孙瓒的堆肥之法是大善举,自己做个小事哪有脸收报酬云云。

公孙瓒只好让黄晟带了几只野兔去扔下就走,权当报酬了。

第一批算盘制造出来后,公孙瓒让少年们全部学上了,本想也跟黄氏显摆显摆,黄氏兴趣却不大,算数在这个年代大抵只是小道,比起四书五经来说不怎么为人在意,公孙瓒只好作罢。黄氏把这件事情当作趣事跟公孙雷说了,公孙雷不置可否,只说由着瓒儿去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