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易谋天下

《三国之易谋天下》

第三十六章 修宫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待太守杨雄祭拜宗宝之时,于禁、王章二人忽然发难,将太守拿下,于禁当中宣布,杨雄欺君罔上,勾结黄巾,不尊将令,延误军机等数条大罪。

杨雄高呼:“冤枉,你等分别就是公报私仇,我,我定要上书陛下。”

不过他已经没有机会了,而且陈珪肯定会先上书朝廷,言明杨雄之罪。在汉末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刺史与太守若相互揭发,那么被治罪的肯定是后揭发的那个人。

更何况,十常侍收了陈家这么多好处,必然是心向陈家。

等到朝廷派来新的太守,刺史部早已将北海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王章投向刺史部后,那齐国相焦和便只能是一个傀儡了,本来此人便是毫无建树,整日迷信鬼神,控制起来相对容易。

陈宫等人凯旋归来,陈珪等人出城迎接,拉着太史慈、陈宫的手道:“子义、公台辛苦!”

二人忙拜道:“此次大获全胜,有赖于公子和诸位将军”。

众人入城,自是少不了一番庆贺,而安顿投降黄巾得粮草也已运出,此时交予辅佐陈珪政务得沮授,必然是无有差漏。

近日洛阳传来消息,李睦信上道,洛阳大火烧毁了南宫,张让谏言皇帝向天下征税。此事一出,民怨沸腾,稍微平定黄巾乱民再次爆发。远至益州、交州,近如豫州、司隶,起义之军多着三四万,少者七八千,黑山黄巾号称百万,豫州之地也聚拢数十万,如汝南刘辟龚都等。十常侍蒙蔽汉帝,竟不知情。

张让又道:“去岁徐州大族陈珪,纳钱千万而得青州刺史,今世家多有钱粮,何不鬻官与之?如此既可让內帑充盈,又可得大族之心,何乐而不为?“

汉帝一听心中大悦,于是令十常侍将上至三公,下至县令,均明码标价,倒也能做到童叟无欺。若陈应知晓十常侍卖官是从自己这里得到的灵感,不知该做何想。

于是当下便有崔烈五百万钱买得司徒之位,而后却因此事后声名狼藉。而买得郡守等地方官者,上任后无不对所辖之地进行盘剥,如此又加重了民怨。

张让又道:“如今南宫被焚,当重修,这修缮费用又是不小的开支。老奴推荐一人,可令其主持重修宫室,必能节省不少。“

张让最近对李睦信任有加,便想将这立功之事交予李睦去做,刘宏自无不可。

便道:“此人现居何职?“

张让心道:坏了,此人尚且白身。后眼珠一转,想到一策:“今洛阳北部尉空缺,其正准备就职洛阳北部尉。“

刘宏闻言:“修筑宫殿乃是大事,若其能按时完工,省下钱财,便给他个议郎吧。“

张让闻言大喜。

李睦听到张给自己带来的消息后,不禁大喜同时又头大,喜的是,自己尽然真的可以为官了,而且还可以做到议郎,然而条件便是修筑宫殿,自己动动嘴皮子尚可,但指挥建造宫殿,自己根本就是外行啊。李睦真想抽自己两巴掌,谁让自己在张让面前表现得太过优秀,导致张让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但张让已在刘宏面前保举自己,自己如何能推脱。

李睦忙到陈瑀府中商议,此时陈瑀已然被辟为太尉府主簿。陈瑀笑道:“我知子和定非池中之物,今日果然如此。“

“公玮先生莫要取笑在下了,这眼下是要把这南宫修缮好,不然都是空谈。“李睦急道。

“甚是。“陈瑀思索一会,便道:”我任洛阳市长识一人,名曰:马沛,此人颇善建造,你可去邀他帮你,此事必成。“

于是陈瑀将那人姓名、住址告知李睦,李睦按图索骥,遍寻到了那马沛。马沛只是一亭长,李睦相邀,当时便答应下来。

李睦怕不保险,便派人快马加鞭前往青州,求救陈应。陈应看后,笑道:“不曾想这李大目竟成了这张让身边红人,不久后我们朝中也有人了。“

于是陈应想到了后世北宋丁谓修建皇宫的事来。于是提笔写道了些建议,首先要找宫内索要原皇宫建造图纸,并找一些对南宫熟悉的太监宫女。其次,就是要有条不紊清理南宫废墟,要运来大批木材石料,修筑高台需要大量新土。这里的关键之处在于,要挖掘几条沟渠,一者可产生施工所用新土,二者沟渠有水,可供竹排与船只运送石料,最后一步,等待任务完成,便将沟中的水排除,将废土垃圾填埋进沟里,平整土地。陈应怕他们看不明白,于是画了一张图。简单归纳就是:挖沟(取土)——引水入沟(水道运输)——填沟(处理垃圾)。

另外就是将此按照项目管理制,按部就班推进,并给李睦画了项目施工甘特图。

数日之后,李睦拿到了陈应的书信,见到陈应所写,大喜。拿与马沛等人看时,几人顿觉此法大妙,不但节约了时间,更能节省不少费用。尤其是闻所未闻的甘特图,让众人觉得修筑宫殿这件事,变得工期、成本可控起来。每个人都会明白,在各个环节要做什么,谁来负责。

果然不出所料,南宫工期比预计缩短一半,而费用也是计划的一半。

刘宏大喜,李睦顺理成章成为议郎。而张让也觉得李睦给自己长脸,对其更加信任。于是,凡青州所奏请之事,基本都顺利批准。

一日,陈应正于书房研究易经,忽闻奏报:“门外有一黄脸大汉,自称典韦,求见公子。”

陈应闻言大喜,典韦果然信人也。忙令陈到引典韦前来。

陈应见典韦昂首走来,笑道:“典君果然信人也。”

“俺老典虽然是个粗人,这违背信义的事万万做不来。”典韦拱手道。

“不知典君夫人......”陈应想起典韦说自己夫人已有身孕之事。

“哈哈哈,回公子,俺回家不久,娘子便给俺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典韦乐得合不拢嘴。

“那真是太好了。”陈应心道,这应该就是典韦长子典满。

“典君,你遵守诺言前来青州,我这里有两个选择给你。一是在我身边做个护卫,另一个是道军前效力,我定让父亲给你一个军司马之职。”陈应道。

“俺老典愿在公子身边。”典韦迟疑片刻道。

“恩。”陈应笑道,像典韦这样的忠心护卫的确难得。虽说自己倒未必真的需要护卫,但关键时候,总不能自己亲自动手打打杀杀的吧。

“典君,你也不要遗憾未能到军前,今后也必有你立功的时候。”

典韦闻言大喜。

“等你安顿下来,便将嫂夫人母子接到青州吧。”陈应道。

典韦闻言,心中满是感动。

于是陈到招呼典韦,安排住处。

又一日,陈珪召见陈应,道:“前几日,朝廷诏书,欲征康成公入朝。康成公推辞,今番大将军又写信于我,令为父务必要将康成公送至洛阳。不知吾儿意下如何?”

“这定是大将军何进,欲收拢人心之策。”陈应道。“然若不遵大将军之令,恐生嫌隙,若强行送康成公,又恐失士人之心。”

“为父正是此意。”陈珪叹息道。

“不若由孩儿前去说服康成公,让其自愿前往洛阳?”陈应道。

“切不可冲撞了康成公。”陈珪道。

青州书院不到一年的时间,已然办得有声有色。主要得益于郑玄个人声望,另外,陈应也出力不少。陈应本想在这青州书院中,增加农学、医学、格物等内容,又恐其他人反对。便完全按照郑玄想法设置内容。

郑玄自十五年前因党锢到去年被赦,一直潜心研究经学,在此期间创立了郑学。可谓空前的经学大家,后配享孔庙。

抱着对郑玄的尊敬,陈应思索了许多。用任何阴谋诡计来欺骗一位长者,陈应自己心中不安,然而这对整个青州来讲,能够争取足够时间发展,这才是最重要的。有些事情可以跟陈珪说,但是跟郑玄却无法说明。若被郑玄认为自己父子二人想谋反,那就大大不妙了。

“拜见郑君!”陈应深深一揖道。

“义贞啊,许久不见你,来来来。老夫这里正巧有一个术数题要问你。”没想到郑玄上来就拉着陈应往外走。

陈应想起来前几次曾跟郑玄讨论过西方欧几里得的几个定理,没想到这郑玄便放下手中文牍,潜心研究起来。欧几里得公理化的严密思维方法,使得郑玄对此人佩服不已。在此之前,郑玄对西方的了解,紧紧局限于张骞通西域的一些只言片语。现在陈应对他讲述西方曾经有古希腊,罗马等文明,也令其震撼不已。

是故陈应虽然年幼,也被郑玄聘为教授,为他的学生讲述西方一些理念和奇闻怪谈。陈应趁此机会,将自己的一些理念灌输其中。

当然,陈应讲述的不止是截至汉末这个时代的知识,更多的是后世一些理论。这些原本就不是陈应自己创立的,借着是西方文明产物,便一股脑的讲述出来。

诸如几何、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等。有些内容陈应也只是能讲到初高中,这对青州书院的学子们来讲,每一门,都足够让他们消化的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