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易谋天下

《三国之易谋天下》

第三十九章 天下形势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五月,青州大熟,粮食充盈,百姓安定。又广纳流民,一时青州人口激增。青州书院因郑玄坐镇,周边州郡士子慕名而来,青州一时成为文教之都。又有糜竺、卫旭等人商贸往来,青州逐渐成为大汉之地难得的乐土。

在刺史部控制的北海、齐郡,因黄巾洗劫,世家土豪已不多,故流民到了青州之后能够得到妥善安置。

此时青州刺史部所控制的军队近两万,其中战力较高的有黄巾力士,以及陈应整编过的那五千黄巾。由于陈珪尚未成为州牧,因此此时不宜发展过多兵力。若放开征兵,青州轻易便可得三十万大军。

陈应心知,应当加速历史进度了,如推进州牧制等。于是陈应写信与李睦,让其接触一个叫做董扶的人,此时应为侍中。希望李睦平时多与其聊一些谶纬之术,以陈应的先知先觉,加上李睦的口才,很快二人就结成忘年之交。

六月,何进辟黄忠为大将军府军司马。

九月,李睦因功擢为议郎。

十月,刘备因得罪郡中督邮而弃官。又参与平定幽州黄巾,得安喜县尉,不久又辞官。

十一月,董扶谓太常刘焉道:“益州分野有天子气。”刘焉奏道:“刺史、太守行贿买官,盘剥百姓,招致众叛亲离。应该挑选那些清廉的朝中要员去担任地方州郡长官,借以镇守安定天下。”又主动请为益州牧。

186年一月,汉中平三年,以刘焉为益州牧,刘虞为幽州牧,皇甫嵩为豫州牧,卢植因得罪十常侍,免冀州牧,回朝为尚书,陈珪为青州牧。

六月,十常侍与何进矛盾加深,这其中就有李睦的功劳。张让赵忠等人欲分何进之权,刘宏亦有此意,于是重开西园八校尉。

在校尉的选拔上,何进亦想安插人手,于是双方在人选上进行了博弈。

首先,汉帝刘宏为无上将军,即西园八校尉的统帅。名义上这些校尉直接对皇帝负责。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

何进奏请袁绍、曹操、淳于琼、鲍鸿、夏牟等人为校尉,十常侍亦请以蹇硕、冯芳等为校尉。

左丰谓张让道:“蹇硕虽为可为上军校尉,统领西园八校尉,然除蹇硕、冯芳二人外,其余皆为大将军推举,恐怕于我不利啊。”

张让道:“那曹操乃自家人,可算作我方。不过何进的人太多了,还得想个办法。”

“大将军府中军司马黄忠,平日与吾友善,可为左校尉。”左丰道。

“黄忠此人,武力不凡,我有所耳闻,你且去试探之,若是可为我所用,再做处置。”张让道。

左丰得了陈应好处,又有李睦在其面前说项,左丰自然坚决推荐黄忠。

待几方廷议校尉时,张让指着夏牟的名字道:“夏牟乃是文士,手无缚鸡之力,如何为左校尉?”

何进闻言大怒,正欲发火,见刘宏面无表情,于是克制住火气道:“以张常侍之见,何人可为校尉。”

“哼,大将军自己推举,我只觉得这夏牟不合适,谁人合适,我怎知道。”张让没好气道。

赵忠见状道:“大将军可推举武勇之人担任,难道大将军府中没有合适人选吗?”

何进听闻张让等人并非是不想让自己推荐之人做这左校尉,只是觉得夏牟不合适,于是表情和缓起来,说到武勇,何进眼前忽然闪现一个身影,于是道:“我倒是有个人选,就怕诸位觉得其身份低微。”

张让真想挖苦何进两句,你一个屠户尚且能当大将军,还有谁比你身份还低?

“此次选拔,不仅仅要有身份,还需要些许武勇之人。”刘宏开口道,万一选出的人,都是些只会动嘴皮子,不会带兵打仗的人,要来何用?

“回陛下,臣府中有一军司马,其勇冠三军,晓畅兵法,可为左校尉。”何进咬了咬牙道,按照黄忠履历,尚不足以任校尉,然何进一时想不出更加合适人选。

“此人姓氏名谁?”刘宏道。

“此人乃是南阳人氏,黄忠,字汉升。”何进道。

“忠汉好啊。”张让抚掌道,“想来此人也是忠于我大汉,若是大将军所言无差,左校尉也当得。”

“既如此,便以黄忠为左校尉。”刘宏拍板道。

于是西园八校尉正式成立。

黄忠至洛阳一年,便从白身做到两千石校尉,可谓一步登天。然其心中明白,自己能走到今天这一步,陈应可谓是自己的伯乐,又是自己的恩人。黄忠当下便遣人之南阳,将黄叙送至青州书院。

八校尉既已落定,接下来便要招兵买马。蹇硕为上军校尉,统领其余七校尉,上军招兵约三千,其余一至两千不等。合计约一万五千人。

黄忠得一千五百编制,因何进与张让双方均看中黄忠,在兵器铠甲方面倒是无有短缺,令配五百张弓,箭矢无数。

黄忠心知自己这校尉之职来之不易,与其他校尉相比,练兵之事更加上心。而袁绍等人要么是世家公子,要么不懂军事,反而将练兵之事交予手下,自己则天天饮酒作乐。

陈珪为青州牧,征东将军,下邳亭侯。以沮授为别驾,陈宫为兵曹,孔融为齐相。又募得壮丁三万,编为青州兵马,各郡置三千郡兵。

五万兵马,择黄巾中老兵任什长,都伯。

以太史慈、于禁、徐晃、管亥、王章为校尉,分领兵一万。

张白骑则负责传教事宜,因青州之地黄巾较多,故太平教义在青州推广较为顺畅。

在齐郡设太平教总坛,奉南华真人为教主,以凌霄子为使者,张白骑、张宁为护法。当然,凌霄子一般是不露面的,只有少数核心成员知其身份。

太平教义以敬天,忠汉,爱人为宗旨,提倡教众平等,积德行善。又立伏羲、黄帝、孔子等像于太平教圣庙之中,将华夏十余位对民族有重大贡献的人永远享太平教香火。

并在圣庙内墙,留出今后为抵御外辱,保家卫国牺牲之人排位,享受后人香火。以其功劳大小,功劳较大者,可雕像,并留姓名,事迹,一般人则仅留姓名与籍贯。

此事一处,顿时引起轩然大波,五万将士一片欢腾,而文士也群情激昂,因为陈应也让预留了他们位置。

187年,汉中平四年,故中山太守张纯,伙同其同乡张举反叛汉廷,有众十余万,并勾结乌桓大人丘力居,劫掠蓟县,杀死护乌桓校尉,右北平太守。张举自称天子,张纯自称弥天将军,安定王。

天下哗然。

汉帝刘宏诏发南匈奴进兵讨伐,后南匈奴反。

汉廷令骑都尉公孙瓒率兵进讨,刘关张三人亦在其列。

陈应谏陈珪道:“父亲,此番张举勾结乌桓人,祸乱我大汉。此乃异族乱我华夏之始也。若不能以雷霆之势灭之,恐匈奴、鲜卑诸部,亦将反我大汉。”未久,南匈奴果反。

陈应又言:“此番,我意上奏天子,发青州兵两万,出兵幽州,征讨张举及乌桓部族,望父亲能上书。”

“发青州兵以讨伐幽州叛乱,此名不正言不顺,恐天下人非议。”陈珪道。

“陈公台为右北平太守,不若荐公孙瓒为破虏校尉,再举荐刘玄德为郡尉,并助其一万精兵,则名正言顺。”陈应道。

“公孙瓒何人也?”陈珪未曾听过此人姓名。

“此人乃辽西人,字伯珪,举为孝廉,乃是刘玄德同门师兄,今玄德在其门下为别部司马。其人能言善辩,武力超群,仇恨异族,乃将才也。”

“原来如此,便依此行事。”陈珪道。

看来又要在十常侍那边花费不少。

陈珪上书汉帝,举荐陈宫为幽州右北平太守,率军两万前往右北平上任。又以刘备为右北平郡都尉,而陈应则带领典韦、徐晃、管亥、陈到等秘密跟随。

待至右北平,刘备早已在此处等待。刘备自去官之后,便在公孙瓒帐下任别部司马,今番能得举荐为郡尉,刘备以为天上掉了馅饼,不知是何故。公孙瓒见自己无故从骑都尉迁校尉,心中不解,又见玄德为郡尉,更加迷惑。

陈宫此人,从未听过,不知何许人也。

但听朝中黄门言,需几人合力平定叛乱,心中颇喜。

于是在陈宫到来事前,便再招募士卒两万,共计三万士卒,以待合力平定叛军。

待陈宫至右北平,公孙瓒、刘备二人早在右北平南门外三十里扎营。

公孙瓒刘备二人正在议事,忽闻奏报,新任太守陈宫已至,二人忙出辕门外迎接。公孙瓒身为校尉,只比郡守略低,比郡尉高,故需出迎。

“破虏校尉公孙瓒......”

“右北平都尉刘备......”

“见过府君。”二人及众人行了一礼。

“二位免礼,二位将军辛苦。”陈宫笑呵呵道。

刘备抬头,便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见到陈应正微笑看他,便道:“义贞贤弟,你怎么来了?”

身后的张飞也哇哇叫。

“玄德兄,久违了。”陈应道。

陈宫道:“公孙将军,这位乃是青州牧此子陈应陈义贞,此番乃是做这随军主簿。”

“陈应见过公孙将军。”陈应躬身道。

“原来是义贞贤弟,早就听玄德提起过你,不想今日得见,幸甚幸甚!”公孙瓒见到刘备与陈太守身边之人乃是陈应,早就在刘备口中听过其故事,心中也是高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