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农家少年

《遥想农家少年》

20 西游记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一听到有人喊“《西游记》开始了”,我和小伙伴们就立刻爬起来,向村子里最近的、家里有电视的那家飞跑过去。

如果跑得够快,等我们赶到的时候,序幕还没有结束,伴随着那首旋律优美,能带人进入云霄的曲子,或看到唐僧一个人骑着马,孤单的行走在漫天的彩霞下,或看到孙悟空一个人划着木筏,勇敢的去海外寻师……

《西游记》片头的这首曲子,真是太好听了,从石破惊天的电音开始,孙悟空横空出世,腾云驾雾,向观众展示一个充满魅力的神话世界,画面里依次出现了白骨精、小白龙、黑熊怪、龙宫,以及哪吒三太子,花果山大战的场景,然后一锤定音,情绪从缥缈走向坚定,画面开始交叉剪辑,唐僧去见李世民和孙悟空大闹天宫……嫦娥在瑶池飞舞的时候,女声的出现,瞬间将人引入到了那一场充满磨难的旅程,美丽又痛苦,痛苦又快乐。

我不知道杨洁导演在做这个片头的时候,怎么的灵光一现,将画面和音乐配合得如此之好,好到每一个镜头,都成了我们宝贵的童年记忆。

第一次看《西游记》是在姥娘村,和表哥们一起看的,因为当时年龄太小,所以忘了看得是哪一集了。不过,《西游记》给我的感觉,那就是四个字:好看得很!

可以想象一下:80年代,刚改革开放,农村里实行大包干,生活蒸蒸日上,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遐想,突然给你来了一个《西游记》,对你的思想的冲击,那是何等的震撼!要知道,我们的父辈,他们可是看了无数遍的《苦菜花》,每一次看,都抹着眼泪,感叹生活之不易!而《西游记》,给大家打开了一扇充满魔力的大门,让我们欣赏到了传统文化之美!这是一部承前启后的电视作品,它将我们拉出苦难的沉浸,去回顾历史上的文化荣耀!

奇怪的是,虽然每年夏天,电视里都播放《西游记》,但是,我从来没有完整的看过一遍,不是从“猴王保唐僧”开始,就是从“三打白骨精”开始……真的就是这么奇怪。

其实,这也难怪,在那个年代,尤其是在农村,人们几乎接触不到刊登节目预告的电视报,所以就等于是瞎碰:你也不知道,哪个台什么时候播《西游记》,你看完了一个台,就换另外一个台,运气好的话,那就碰到了!

有人会说:中央电视台播的《西游记》,全国都能看到啊,怎么你们就看到不到?

这里要说一下电视信号的问题。我们那里的电视,也能收到中央台,但是呢,画面不是波纹,就是雪花,根本没法看,如果想看,那就得加装天线。即使装了天线,也不一定能够收到清晰的信号。记得那时,家里的电视能收到的,比较清晰的几个电视台是:淮北台,濉溪台,还有徐州台……

另一个让我们不能完整看一遍《西游记》的原因,就是经常停电啊!

那个年代的人都知道,为了保障用电,农村的白天经常停电的。往往到了晚上的七八点钟,才会来电,而且电灯像个红枣,根本带不起来电视,如果强硬打开电视,12寸的画面,就成了5寸或者6寸。有的家庭为了能够看上电视剧,就使用了小型的调压器,但是呢,画面仍然是阴暗,小的可怜。

停电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暴雨。农村里的树多,只要一下暴雨,供电局就拉了闸,等下完了雨,检查一遍线路没问题,然后才给你通电。

综上所述,这就是我小时候,没有完整看一遍《西游记》的原因。

到了90年代中后期,就不会天天停电的情况了,可是那时,我已经上初中了,不可能天天守着电视,等着《西游记》了。

我第一次完整的看一遍《西游记》,是我来到了北京以后,特意买了一套DVD,用电脑看的。看的时候,彩色的画面还不太习惯,就把画面调成了黑白的,从第一集到第二十五集,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

虽然不复当年的心情,但也总算是圆了一个幼年的梦。

再说那年夏天,我和表哥们、小伙伴们,坐在家里看《西游记》,眼睛一眨不眨,担心错过了任何一个画面。

用大人的话来说,那就是:你们看电视真认真,如果上学听老师讲课,也能够这么认真也就好了!

唉,说啥呢,老师讲课可没有《西游记》有意思。

为什么《西游记》的播放,在当时会那么吸引人,万人空巷呢?我想,这是咱们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将来也许会有人写文章,好好研究一下的。

在我来说,看电视剧《西游记》之前,我是读过几页《西游记》原著的,繁体竖排的,不太好读,艰涩的很,行文里都“长老”、“行者”……看了一会,才明白,哦,原来“长老”就是唐僧,“行者”就是孙悟空啊。

这些都不是障碍。前面我说过,一位表哥在姥娘家的棺材里藏了不少的画书,里面就有一套《西游记》。所以,连环画的流行,也给我们普及了不少文化知识,对唐僧取经的故事并不陌生。

唯一有点怪怪的是,连环画里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和电视剧里的不太一样。大概是连环画借鉴了以往的民间艺术,把孙悟空塑造成了一个“野猴行者”,而电视剧,则在孙悟空身上增加了相当程度的神性和人性,更容易获得观众的喜爱。

如果说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抛开了玄奘大师的《大唐西域记》,糅合了中国的各种神道体系,进行天马行空的创作,那么,杨洁导演的电视剧《西游记》,则剔除了小说里的暗黑成分,打造成了一个老少咸宜、皆大欢喜的全民童话。

无疑,这二十五集的《西游记》证明,杨洁导演的改动是非常成功。

如果说缺点呢,那就是杨洁的《西游记》,让我们忘却了现实的残酷性。反观一下,现在网络上流行的修仙小说,作者都把主人公刻画的非常强硬,个个杀伐果断,想一想也是,在弱肉强食的修仙路上,你不杀伐果断,你就会成了别人的垫脚石,还修个什么仙!

我想啊,电视剧《西游记》可以给孩子看,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等孩子长大了,必须让孩子读一遍原著《西游记》,让他意识到即使是神话,也有残酷的一面。

最近在追辰东的《深空》,里面说,古代神话里的人物要穿越大幕,回归到人世间了,不单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神仙来了,连各路的妖魔也来了。这个,他写的很有意思。

回过头去,再说我在姥娘家读过的那些夏天,断断续续的看了不少《西游记》,每一次看得都不完整,每一次都好像是看到了新的故事。所以,大概很多小伙伴都和我一样,感觉《西游记》有好几百集,看了那么多年,都没有看完。

印象中最深的有两集,一集是“大战红孩儿”,我们正看到精彩处,红孩儿就要和孙悟空打起来了,可是,突然停电了,急的我们抓耳挠腮,坐立不安。

有人说:村西头有电,那几家的电,和我们用的不是一路线。

于是,我们就赶紧跑向村西头,可是到了人家那里,同样是停了电。

没办法了,我们只能等啊,等啊,在急心火燎的状态下,等了很久,大概《西游记》也已经演完了,我们就去下地割草去了。

晚上一般不会突然停电的,可以安心的看电视。但是我们必须割完了草,回到家里再铡草,喂牛。忙完了这些,才可以一边吃完饭,一边看电视。

夏天的天黑的快,天黑的时候,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已经演完了,然后是一阵子广告。那时候的广告,都很有意思,比如一个水泥广告,水泥厂的老板会拿着稿子,在镜头前,用标准的方言,念上半天,到了最后才说:为了感谢广大新老客户,我们友情赞助四十集香港武打连续剧XXXX,敬请收看……

到现在我还记得,那些夏夜里,我看到的一些香港武打电视剧,比如《绝代双骄》,《天涯明月刀》,里面的人也会飞,但是没有孙悟空飞得好看,他们也不会七十二变……

这些电视剧,我也是看得没头没尾的,因为我经常是看着看着,就躺在床上睡着了。即使我事前告诉表哥们,等放大结局的时候,一定要叫醒我,他们还是没有叫我。于是就错过了。

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和我同样的感觉,每当一部电视剧大结局了,心里面就感到很失落,像是朝夕相处的朋友突然离开了,再也见不到了。那时候,香港的武打电视剧太多少,电视台一部一部的播,从来不重样。

我们没有想到,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BETA带变成了VCD,又变成了DVD,DVD又从D5到D9,然后又有了蓝光,到现在都变成了数据,下载到电脑里、手机上,想啥时候看就啥时候看。

许多年后,当我找到《绝代双骄》的DVD,在电脑上重新看一遍的时候,才恍然发现:原来小鱼儿是梁朝伟演的啊!

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童年,白天徜徉在《西游记》的神话故事里,晚上又沉浸在香港的武侠世界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