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第三百三十一章 后悔的吴三桂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老吴现在真的很后悔。

他当初在李自成和鞑清之间选择了后者,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跟老李实在尿不尽一个壶里去。

但再具体的分析,你要说他不对鞑清的八旗大兵信心十足,认为其战力绝佳天下,一旦入关必可横扫八荒,那也不可能!

辽军早已经被鞑子给打怕了。

而当时的大明又实在没什么东山再起的气象,精锐尽失,一如当年仓惶南逃的赵宋。

吴三桂选择鞑清投靠,是真的没想到这局势的发展竟演变成现如今的模样!如果能早知道是眼下这幅样子,他早带引心腹南下投奔崇祯了。

现如今不提李自成的卷土重来,只说秦朗的奇峰突起,就大大出乎了吴三桂预料。

开始的津门之战还算是小打小闹,但徐州之战就不一般了,那是改变战事走向的一战,飘摇中的金陵小朝廷一下子就稳了。而等到覆灭阿济格军团的长江一战结束,吴三桂就感觉自己脑门是狠狠的被狼牙棒给敲了一下子,头冒金星啊,整个人都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数万无敌天下的八旗兵的折损,这根本就是吴三桂想都想不到的事。

这事儿进一步增大了吴三桂军于清军中的份量比例,但这却并没给老吴带来什么具体的好处,相反,吴三桂更加被八旗贵胄们猜忌了。

眼下老吴的处境就是最好的一明证!

吴三桂部三万余精锐近乎被限制于鄂西,偏偏紧挨着他的多铎集团就拥有着鞑清最为强大的精锐战力。直接震慑着吴三桂,让他不敢有丝毫的异动。

作为鞑清旗下的一条猛犬,当清军实力强胜的时候,多尔衮等自然有足够的信心驾驭吴三桂,让之为鞑清开疆辟土,冲锋陷阵。

可现在清军连吃败仗,损失巨大,多尔衮这些高层自然就担忧吴三桂反咬一口了。

谁叫他们自始至终都没有把吴三桂当成自己人呢?

整个鞑清才多少兵力?一个老吴手下就坐拥四万关宁军,还有一支战斗力强大的夷丁突骑。

这吴三桂本身就拥有着反咬鞑清一口的实力,这就是老吴最大的原罪。

更别说吴襄和吴三辅至今还好好的活在金陵。

所以,战略上被闲置,实际掌控区域也相当有限的吴三桂,他怎么可能一点‘心思’都不起?

自己的亲爹和兄弟都在金陵,这是他与崇祯先天上就存在的联系渠道。

秦朗都不清楚吴三桂具体是什么时间点与崇祯有了联系,他唯一敢肯定的是这个时间点肯定在长江之战前,而且这双边关系处的还挺不错。

否则老吴向他订的棉甲,那就是能进得长江口,它还能过的镇江、金陵、芜湖、安庆啊?

老李的棉甲是秦朗军包送到岳阳,吴三桂的货可就是他自己来运输了。

现如今的局面对鞑清相当的不利。

张献忠在川蜀,固然现如今大西南明军复起,老张也一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可只要川蜀不下,清军就不能放松了在鄂西和关中的警惕,这跟定会牵着上他们的一部分兵力。

然后是长江流域,清军水师见弱,多铎也好,多尔衮也罢,都怕再重演一次阿济格当年的败仗,所以这水师一日建不好,清军就南对江南形成真正的威胁。

至于淮西战场和赣西战场,清军是都占了上风,然而在淮西他们拿不下凤阳,也拿不下安庆,在赣西他们再拿不下洪都,雷声大雨点小,这就是最好的诠释。

所以实力强大的多铎军团,其存在就是一个巨大的威慑效应。

一可以告诉吴三桂要老实,二可以告诉李自成要老实,三就是直白的警告金陵。

甚至还隐约的震慑着关中和中原。

因为襄阳的清军随时可以北上南阳,或进军中原,或进入关中,方便着呢。

所以多铎大军的存在真的很有军事价值的,不但为鞑清寻到了一处大粮仓,还威震八方,安定了半个天下,是一举多得。

要是没有秦朗的存在,哪怕现如今吴三桂有些‘窘迫’了,他也绝不会对鞑清生出异心。

实在是拿下了齐鲁的秦朗在吴三桂眼中,已经直接威胁到了鞑清的生死存亡。

首先运河水运彻底被废,这就让湖广的粮食北上京城,成本价格陡然飙升了近半。

接着就是鞑清需要筹借总兵在中原、北直隶设点防备,或者说是反扑齐鲁。但鞑清哪里还有那么多的精锐兵马?

真以为他们组建的绿旗兵马,旗号军装一换,就立马战斗力飙升到跟八旗五五开吗?

那些兵跟张献忠、李自成打没问题,甚至跟金陵方向大打出手也没问题,可要是与秦朗死拼,就真心不够格了。

不管是防御还是反扑,京城都要筹集大量的八旗兵去压阵,但鞑清手中真心没人了啊。

而吴三桂却知道秦朗的军兵实力还继续在快速扩充中,现在秦朗打不动了,但一旦人家扩充完毕,整编训练完毕,他就真会看着京城而无动于衷?

从齐鲁沿着运河北上,只要拿下沧州,那就能望见津门了。而既然津门都望见了,那京城还会远吗?

吴三桂真心发愁,这鞑清万一要扛不住了,那可咋办?

他吴三桂可是被新闻报定罪了的人啊。别看郁洲山岛能卖军械给他,但这跟他老吴头上的叛国贼子罪名可一点都没粘连……

甚至郁洲山岛卖给他的越多越痛快,吴三桂心里头的担忧就越大越重。

这说明了人家根本就没把他放在眼里,放在心上。

“大帅!”

胡心水一脸高兴的走了来。

他是吴三桂起家时候的老部下了。当年老吴干游击的时候,手下两营兵,就以胡心水为左营,夏龙山为右营,胡夏这都是老吴真正的心腹。而胡心水的儿子胡国柱,夏龙山的儿子夏国相,在原时空那也都是老吴的女婿,甚至在吴三桂起兵反清的时候,这二人都还是吴军的领军人物。

不过转眼十多年过去了,胡心水与夏龙山早已经无法在军事上担当起吴三桂的左膀右臂了。

但是胡心水心思缜密,明在营中为吴三桂幕友文书,参与庶务,实则为吴三桂耳目。

挥金如土,散财结客,专剌密事。

“可是南面有信?”

“偏沅士绅苦李贼久矣,得闻大帅有起兵南下之意,盼之如望父母。”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