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医生那些年

《驻村医生那些年》

196、追根溯源叙“颓废”身心共鸣…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赫连老师谦虚地向大家宣布了他今天的报告只是个引子,而真正的主角即将登场。

在大家注视下,有个满头银丝、衣着中庸的身影从前排的座位上缓缓站起身来,步履蹒跚地迈着步子准备向讲台的中央走去。

与此同时,有两个女孩从讲台的一旁,快速地跑到那个人的身旁,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她。

当此人走到台上后,还没等她转过身来,讲台下面的所有人就已经报以热烈的掌声了。

这次掌声雷动,我一时间有点错乱,她会是谁呢?怎么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为她热烈鼓掌呢?看背影我根本没有认出她来。

就在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身影的时候,她已经在两位女孩的搀扶下,转过身来了。

啊?原来是她!

这个时候有个柔和的女声介绍道:“让我们欢迎我们“国家医疗卫生改革委员会”专家委员,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一级教授,名誉院长苏芳芳老师。”

啊?怎么会是她?

她不是别人,正是我恩师舒老师的师娘,已故马教授的伴侣,我的师奶——苏奶奶!

我没想到,师奶的身份原来这么高啊?

她是国家医疗卫生改革委员会的专家委员,还是公共卫生学院的一级教授,名誉院长,难怪刚才在她起身的时候,所有的人就给她报以热烈的掌声了。

原来她的身份,职位之高,恐怕在这个大厅里,没有能够企及的了吧?

我突然间想起来,就在我年初跟着舒老师去拜访师奶的时候,舒老师就曾亲切地说过,我们这些下乡支援卫生事业建设的人就是师奶点的兵。

现在这么看来,我们应该都是经过她的批准同意,才带着各自的诚意与目标,去到基层卫生院的,从而为支援建设基层卫生院发挥光热。

突然间看到了亲切的师奶为我们作报告,我一时间大脑充血,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抑制不住地兴奋与自豪。

今天我本来是阴差阳错地被师娘的一个电话,招引来听舒老师的报告的,谁知道舒老师的报告没听成,却偶遇了舒老师。

更加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我们竟然在报告会上见到了久违的老潘,还即将聆听师奶的报告。

这越来越不可思议的事情,让我一时间大脑充血迷茫。

看来我今天是来对了,要不我还不知道错过多少呢!

说实话,我现在已经从再次见到老潘时的焦急冲动中缓了过来了。

而此刻的我,又陷入了焦急地等待师奶作报告中。

我这是初次聆听师奶的报告,也是首次以她徒孙的身份站在学术报告大厅里聆听师奶的教诲。

想到这里,我越感自己幸运与自豪,越感自己拜进了让人无可企及的师门里,一辈子都会在师爷、师奶以及恩师的庇荫下,茁壮成长,开枝散叶。

我越想越兴奋,越想越焦急,不自觉挪动脚步,走到了恩师舒老师的身旁。

舒老师扭头看了眼我,幽幽地询问道:“小姜,你这是第一次聆听你师奶作报告吧?”

我点头答应着,说道:“老师,我真是幸运,能够有幸拜您为师,受您教诲。”

舒老师轻轻地拍了下我,说道:“小姜,别分心,用心聆听师奶的讲述,用心去感悟,从中寻找动力,为将来更好地建设国家,发挥栋梁之才的作用,奠定基础。”

舒老师不经意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我的教诲,更是对我的鞭策。

而今天,师奶又将会给我哪些感悟与鞭策呢?我静静地等待着。

热烈的鼓掌持续了很长时间。

满头银发的苏奶奶颤颤巍巍地站在讲台中央,瞪大了眼睛目不转睛地扫视着下面的人群。

这个时候,大家的鼓掌随着师奶的关注,一波高过一波,久久不能平息。

最后,还是赫连老师对着话筒向大家说道:“大家的热情,苏老师都感受到了。请大家放下双手,聆听苏老师给大家做报告吧!”

紧接着,赫连老师走下发言席,协助着那两个女孩一起搀扶着师奶走到发言席上。

与此同时,有个同学搬来了一把椅子放在师奶的身后,让她安稳地坐了上去。

等到这一切都完事后,两个女孩跟赫连老师才离场,留下师奶一个人做报告。

别看已经八十多岁的师奶,好像没有多少精力,但是当她碰触到电脑鼠标后,就像又一次焕发出青春一样,话语中底气十足地向大家讲述起了她的报告。

今天真是难得的一天,我不但聆听到了赫连老师的报告,见到了再次归来的老潘,而且还三生有幸地初次聆听师奶做报告!

不过等到师奶点开她的报告ppt时,我才惊讶地发现,她今天报告的主题竟然也是关于乡村卫生事业发展的。

看到师奶报告的主题后,我更加迷惑不解了。

就在我疑惑不解之际,师奶的ppt已经完全展开了,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漂亮的,像油画似的报告。

报告的主题:医学人才及资源的分配探讨!

同样地,简单明了的主题,瞬间让人耳目一新。

突然间,我在想,是不是越大牌的教授学者,他们做报告时,用的主题就越简单明了。

经过这么多年的学生生涯以及社会阅历后,其实,到现在我才深有体会,越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人,往往他们说出的话越平淡无奇,越让人感到亲切。

不像一些故作高雅的“半吊子”那样,遣词造句,引经据典,说出来的话,就像自己多有学问似的,实际上,他们引用得那些典故有些连他们自己都不明白什么意思。

大多时候,这些人只是人云亦云罢了!自己并没有多大的学问,也没有做出过多少贡献。

今天看到师奶简单易懂的标题,像赫连老师那样,瞬间深入到我的内心,我在急切地期盼着她接下来会讲述什么问题。

师奶的报告在她柔声的开场白后开始了。

原来,师奶今天主要是从国家层面讲述的啊,没想到她这个跨度平台突然间这么高。

聆听着师奶对于咱们国家针对医学人才分配问题的根源追踪以及历史遗留问题原因的探讨,我才第一次明了,原来我们这些医学生在国家那个层面,曾经是有着战略意义的,也就是说我们曾经也是国家的战略资源。

但是到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的对外开放以及经济的发展,国家引进发展人才的力度也空前的增多,大学生也就渐渐多了起来,进而导致像当年的那些中专生、大专生渐渐变的不再那么值钱。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经济实力以及医疗资源及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进步后,就连曾经的高学历人才——大专都满地都是了,也就没再那么值钱了,所以在九十年代末期,国家对于医学人才的分配工作停止了。

这么看来,老潘正好赶上毕业分配的最后一班车,最终响应国家号召,毅然决然地来到了弥陀乡卫生院,一待就是十几年。

这是当年计划经济时期人才分配问题的探讨。

师奶强调道:“虽然那个时候,咱们国家的医学人才的学历普遍不高,但是人才的分配使用还是很均匀平均的。那个时候,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并没有那么高,很多优秀毕业生都会主动申请去到基层,奋斗在基层。”

原来,那个时候,虽然医疗资源匮乏,但是人人对于建设国家的热情都很高涨,那个时候,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满足,而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简单低级。

所以,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你会发现乡镇卫生院普遍都很壮大,而且医生资源更是丰富。

同时,当时,有很多中医土郎中,坚持着师徒传承的古老传统,确实有很大的本事,对于诊治疾病也有自己的一套见解,更有很多中医秘方保留在他们手里,他们也确实很厉害。

他们这些人被国家号召在一起,主动参与到当年的基层卫生力量的建设上来,这就又充实了基层卫生院的实力。

这么看来,当年的分配政策对于基层卫生院的发展还是有很大优势的。

可以这么说,那几十年是基层卫生院发展的“黄金时期”。

但是转折就在九十年代末期,随着毕业分配政策的停止,大部分毕业生就不愿意再深入到基层了,也可以这么说,他们根本不知道基层卫生院在哪里。

在这群没有毕业分配政策的毕业生那里,看到的只有眼前的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以及大城市的优秀医院,所以也就导致他们在选择工作岗位时,基本不会考虑基层卫生院了。

这种状态的持续,最终导致了基层卫生院新鲜的人才来的越来越少。

而九十年代之前毕业分配到基层卫生院的那批人,有的不是被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历史洪流推着转行进入了另外一个行业,就是想办法调离原来的工作岗位,爬向更高更好的医院那里工作了。

到最后留下的,基本就是些不愿走或者不能走的医学人才了。

就像老潘与崔阿姨这样的,一个是心疼当地的患者不愿走,一个是在当地结婚生子了不能走。

而留下的这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负担的加重,有的重病缠身无法再继续参加工作,有的逐渐到了退休的年龄。

但是,就是这么一群不走的医生,最终还是凭借着自己的毅力与热情坚持了下来,维持着基层卫生院的日常诊治任务。

这是现状也是事实,可以这么说,这十几年来,正是基层卫生院发展的“颓废期”。

而老潘,正好完整经历了这个“颓废期”,紧紧依靠着自己的能力与热情,心中燃起熊熊热火,没有放弃,坚持了下来,最终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基层卫生院经历了这十几年的“颓废期”后,渐渐地越来越小,越来越破,有的甚至到了毫无人气可言的地步。

一些偏远地区的基层卫生院,虽然还有编制在,但是基本没有人了,可能也就有一个两个医生在那里顶着,就像弥陀乡卫生院这样,正儿八经的医生就只有老潘一个。

师奶全方位地分析探讨,引起了我很强烈的共鸣,她的话语讲到了我的心坎里去了。

对比着弥陀乡卫生院,再来聆听师奶的讲述,确实就如她所说得那样,医疗资源分配越来越不均的历史原因就如上所述。

师奶继续道:“十几年了,“颓废期”该到了结束的时候了。这个问题咱们国家看到了,也正在制定计划措施改善这一现状。”

接下来,师奶讲述到了近两年来,国家层面的设计。

原来,国家层面早已在几年前就看到了这现状对于国家医疗资源的再分配问题的阻碍,也看到了基层卫生院急切要发展壮大的渴望。

所以,国家这两年,在大力推进医疗制度改革的进程中,推出了医学生下乡支援卫生事业建设的号召,同时,加大了对基层卫生院的投资支持力度。

国家层面,对于基层卫生院的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是一天两天的。

在这两年里,已经连续下发了很多促进基层卫生院发展壮大以及人才引进的政策措施。

同时,国家还要求各省的卫生厅,极力与当地的医学院校合作,号召当代大学生下乡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建设家乡贡献力量。

所以,近些年来,你会看到一系列有益于基层卫生院发展的政策一项一项地落地实施,而与此相配套的鼓励支持大学生到基层卫生院去的政策,也紧跟着落地实施了。

这就从根本上鼓舞了很大一部分医学毕业生看到了基层卫生院,走向了基层卫生院,奋战在了基层卫生院。

而像我们四个,其实当时就是响应号召,主动加入到这支支援基层卫生事业建设的队伍里的。

并且,前段时间,协助我们完成肖瑶的心愿的薛医生,也是响应国家号召,毅然决然考取了偏远地区的卫生院。

这就是促进的作用,也是国家鼓励支持的结果。

师奶最后强调道:“现在我们看到了曙光,看到了这一群群热血青年再次奔向基层,奋战基层,我的心里特别欣慰。”

就在我沉浸在师奶那富含感情的讲述里,体会着自己亲身经历的时候,师奶突然转折道:“虽然政策是好的,但是有些问题困难我们还需要勇敢面对!”

啊?政策不都落地实施了吗?怎么还有哪些困难需要解决呢?

我垫高了脚尖祈求着师奶快点为我讲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