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门后续2

《九门后续2》

关于土夫子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不管是老九门还是九门提督,都是有其生存之道,生存之法的。只要不做伤天害理之事,后代自然不会受其迫害。当然,还有别的说法。长沙近代史相关资料记载。民国时期,长沙一带的盗墓行为十分猖狂,考古学家商承祚在《长沙发掘小记》中记道:“解放前,长沙盗墓甚炽。”

长沙古墓葬经土夫子盗掘,破坏无法统计。据考察,有的战国墓葬竟然前后被盗过六次,其破坏之甚实令人发指。这里的土夫子,便是民间所称盗墓贼,也是南派三叔在老九门书籍里说到的南派盗墓者。土夫子以技术精湛著称,是三叔笔下的盗墓代表。

50年前,长沙镖子岭,四个土夫子正蹲在一个土丘上。所有人都不说话,直勾勾地盯着地上的洛阳铲。老长沙的镖子岭。这是盗墓笔记的开端,也是所有故事最开始的地方。结合以及长沙这座城市特殊的历史情况,不少人猜测,九门世家有很大的可能就是商成作笔下的土夫子。

据潇湘絮语一书记载。土夫子本来是民国时,长沙对卖黄泥土为生者的俗称,因为在当时的湖南长沙城里,老百姓都是以烧煤炭为主。而煤炭里面需要放上黄泥土,以此来增加耐烧度。故而对黄泥土的需求极大,于是就诞生了以拖着板车,卖黄泥土为生的一种职业——土夫子。

这种行业多以男性壮劳力为主,他们出身贫贱,经常到郊区附近的山丘挖取黄泥土,卖给市区的酒家或居民。做煤用的黄泥需要纯净的粘土,俗称糯米泥,是黄泥土中的上品。

一般的老土俗称竹荚湿,缺乏粘性,不适用。而这种纯净的粘土以古墓墓坑的回填土为最佳。所以很多土夫子就会去墓葬所在地挖取黄泥土。最初,由于偶然的机会,有人在山丘下坡的唐宋时期墓坑内挖黄泥,意外地挖到一些釉陶器或白瓷器碟等随葬物,就带回家中洗净作为用具。但不知道是哪个朝代的文物?那时,长沙有些走街串巷收买古玩和玉器的小商贩。

这些人对文物略有知识,看到土夫子家里的古陶瓷就想收买。土夫子故意吹嘘说,这是宝器,三伏天成菜不会馊,我不卖。小商贩说,哪有这样的怪事,这些土里挖出来的东西是古代陪葬用的,卖给我多出钱。

土夫子听到多出钱就动了心,于是信口开价。双方在讨价还价之后就成交了。这些土夫子尝到了甜头,心里盘算,辛辛苦苦挖了一天黄泥,也只能换几升米儿,挖到一只古瓷碗,却能赚几块光洋。真是费力不赚钱,赚钱不费力。

从此以后,他们便不再以卖黄泥来谋生,而已盗掘古墓的文物为职业。这样,就在长沙,出现了一批另类的土夫子。并且在东南北各区形成了盗墓团伙。后来,土夫子就成了盗墓者的混名。

由于土夫子经常盗掘古墓,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墓葬封土和填土的特征逐渐有了很强的识别能力。只要用锄头透过地表浮土取出样土来观察,就能鉴别是哪个朝代的墓葬,然后挖成竖井式盗洞,从墓中取出文物。因此百挖百中,从不落空。他们所盗的文物无奇不有,除陶瓷器之外,还有铜器、玉器、琉璃器以及漆木器等。此时,不仅是收古玩、珠宝的小商贩常来常往,一些有名的古董商如蔡继襄,也成了土夫子的大主顾。

生意越做越大,成交一次,少则光洋几十,多则上千。这些土夫子的所作所为,致使新中国成立前,长沙的古墓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大量的珍贵文物流失。其中,国宝战国帛书就是土夫子在CS市南区一座楚墓中所盗,为蔡继襄所得,后被原雅礼中学的美籍教师科克斯所骗走,现在流失在美国。

新中国成立后,鉴于这些土夫子精湛的技术,当时的文管会就聘请了当中个别优秀者当了发掘工人。他们的土办法为考古发掘工作带来了很大方便,被称为土专家。尤其是在长沙汉墓的科学发掘中,他们指路引线免去了诸多不便。

据说马王堆汉墓发掘时,当时千年女尸在棺内难以取出,就是土夫子们出主意,用五块木板斜插进去,将棺侧起,谨慎将女尸取出。因此而得以保存。

长沙自古便是历史文化名城,城内及周边存在大量古墓。过去的时间里,这里不断吸引着各路盗墓团伙前来拓荒,而特别的历史记载,加之充满神秘色彩的传说,让只存在于故事中的老九门上演了不一样的传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