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之殇

《西晋之殇》

第2章偃武修文续18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又做了巨型火把,又长又粗,灌上麻油,放置船头,遇到铁索,就点燃火把,慢慢将铁索熔化,这样,战船就畅行无阻。

灭吴之战的第二年二月初三,王濬攻克西陵,俘虏吴国镇南将军留宪等一众将领。

初五,攻克荆门、夷道二城,俘虏吴国监军陆晏。

初八,攻克乐乡,俘虏水军都督陆景,吴国平西将军施洪等投降。

王濬从益州出发,一路上兵不血刃,夏口、武昌的吴军,都没有做什么像样的抵抗就投降了。

王濬率领水师继续东下,直指吴都附近的三山,吴主孙皓急忙派遣游击将军张象率领10000多人的水军抵御王濬,结果,张象还没有打就直接投降了。

孙皓及众臣听说王濬的水师旌旗蔽日,威势极盛,都吓得要死。

这时,吴国的光禄勋薛莹、中书令胡冲建议吴主向王濬投降。

孙皓眼看大势已去,只好采纳二人的建议,向王濬投降。

递上降表,言辞恳切地说:“我向您投降叩头认罪,我祖先在汉室分裂之际,乘机占有江南这个地方,凭借长江天险与魏国相抗衡,晋国建立后,广施德政,而我却偏安一隅,没有认识到晋国才是天命所在。现在又劳烦您的大军,风餐露宿,来到这里,吴国上下很是震惊,在这关乎命运的关键时刻,希望能沐浴天朝的阳光雨露。现派我的私臣张夔送上我的玉玺、绶带,听凭处分。”

3月15日,王濬率军进入建业城。

孙皓按照投降的礼仪,驾着素车白马,袒露肩膀,捆住双手,衔壁牵羊,大臣们穿着丧服,士人们抬着棺材,率领着伪太子孙瑾等一众人,到达王濬军营门前。

王濬亲自为吴主松绑,接受了玉壁,烧掉了棺材,将孙皓送往洛阳。

王濬接收了东吴的图书簿籍,封存了府库,完成了接收东吴的各项工作。

晋武帝很高兴,派遣使者慰劳王濬的军队。

王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应该说离不开杜预的支持,杜预不贪功,大公无私,一心为了大晋。

我们知道,最初,王濬的军队攻下建平以后,应该受杜预的节制,到秣陵(今南京)后受王浑节制,这是武帝的诏书要求的。

可是,杜预比较信任王濬,也比较看好王濬,杜预到达江陵后,对手下各位将官说:“如果王濬能攻下建平,就已经建立了威名,应该顺流东下,不应再受我节制。如果攻不下建平,则我也无理由节制他了。”

王濬到了西陵后,杜预就写信鼓励他说:“将军摧毁了吴国西边的屏障后,便应当直取秣陵(今南京),讨伐几代来为患的吴国,解救吴国民众于水火之中。然后,再从长江向北入淮水,度过泗水、卞水,溯黄河而上,率领大军回到京城,这将是亘古未有的盛事。”

有了杜预的鼓励,王濬精神大振,立即向武帝上表杜预的想法,并附上杜预的书信。

即便有了杜预的支持,王濬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王濬快到秣陵时,还是斗志昂扬的,梦想不久自己就可以成就伟大的功业,心情也是愉快的。

可是,此时,王浑已经派使者给王濬送来了书信,要求王濬暂停进军,到王浑军中商议军情。

为什么王浑要求他暂停进军呢?

因为,王浑也想建立旷世的功勋,这是绝好的机会,他也不想错过,因而,他要阻止王濬进军。

王浑很显然是要争功,而且,要求也合理,因为他是负责攻取秣陵的总指挥。

王濬显然也不想错过这个机会,根本就不理会王浑的要求,张起船帆继续前行,还派人回报王浑说:“风大,船不能停。”

王濬早就想好了对策,理由虽然很牵强,但是,表明了王濬的决心,不达秣陵,誓不收兵。

其实,王浑早就打败了孙皓的中军,杀了张悌等将领,但是,按兵不动,有些害怕,不敢继续前进,不懂得兵贵神速的道理。

等到王濬继续前进,一举扫清了孙皓的余孽,先一步接受了孙皓的投降后,王浑感到受了莫大的耻辱,非常的愤怒,于是,后果很严重。

王浑向朝廷上表,说王濬违背诏命,不服从自己调度,对王濬开始打击报复,各种手段开始使出来。

朝廷各种人都有,趁机打击报复,支持王浑的人,就要求用囚车把王濬征召回京。

武帝没有答应,毕竟是伐吴的大功臣。

但是,武帝为了平息王浑的愤怒,开始搞平衡,下诏指责王濬说:“伐吴是大事,应该有统一的军令。之前有诏书命令将军受安东将军王浑调度,王浑深谋远虑,按兵等待将军,为何将军径直前行,不听王浑号令,有违制度,将军虽然立了大功,但是,在战争将要结束的时候,自持有功,任意行事,我如何来号令天下!”

王濬上书给自己辩解说:“之前的诏书事这样的‘自镇东大将军司马伷及王浑、王濬、唐彬等’皆受太尉贾充节度,没有让臣另受王浑节度之文。在三山,王浑给我送了一封信,信中没有说让我受他节度。”

王浑心里不甘心,自然要百般刁难王濬,他又拿出一个证据。

这个证据是扬州刺史周浚的信,信上说王濬得到了孙皓的宝物,火烧了孙皓的宫殿。

王濬只得再次上表辩解说:“在三山得到周浚的书信,信里说孙皓将宝物都赐给了将士,国库已经空虚了。而现在却说金银很多,数以万计,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王濬对王浑的这种不依不饶很生气,干脆主动出击,他是如何反击的呢?

他上表说:“王浑的军队只歼灭了吴军2000多人,却谎报数以万计。”

王濬回到洛阳,有关部门以他违背诏令,准备给他治大不敬罪。

武帝下诏说:“王濬开始接受是直抵秣陵的诏书,之后改为受王浑节度,诏书在途中滞留,没有按时送到,不能和不受诏等同。王濬有征伐灭吴的功劳,这点小错不足以掩盖他的大功。”

很显然,武帝还是比较偏袒王濬的。

下面这个事例足以说明武帝比较认可王濬。

由于王浑与王濬两个人不停争功,武帝曾命令廷尉刘颂来评判。

刘颂认为,王浑立了上功,王濬是中功。

晋武帝认为刘颂评判的不合理,就把刘颂降职为京兆太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