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风波

《避风波》

第1章 001.楔子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大明建文四年六月乙丑。

落日的余晖散去,空气中有丝清凉,只是谁都没心思关注这些。就在几个时辰前,京城金川门守将谷王朱橞、曹国公李景隆打开了城门。

城外,是二十万燕军兵不血刃;城内,是二十万守军不战而降。就算城中还有零星抵抗,但四年的兵戈,到这一刻已经全部结束。

进城的燕军迅速接管京城各项事务,除了位于城中主轴的那座巍峨皇城。至此,属于万岁的,也只剩下这座皇城。

皇城各门紧闭,不见守卫禁军,而燕军也只是包围了此地。

这是一种诡异的宁静,所有人似乎都在等万岁的一个交待,包括燕王朱棣,以及三个时辰前,秘密入宫的燕军参军罗中林。

罗中林曾是燕王护卫,与宫中几位太监有旧。他受燕王之命,来‘劝’万岁禅让。但三个时辰前,奉天殿内,万岁的那番话却不断在他耳边回荡。

‘朕对得起天地良心、列祖列宗,对得起满朝文武、黎民百姓!四叔却要清君侧,清的是君?!还是侧?!’

‘四叔从北平到京城走了四年,四叔可知,天下有多少人因此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有多少人为此陪葬?!好!今天,这天下,你拿去!连朕全家的性命,你都拿去!但禅让,绝不!’

那刻,罗中林紧了紧袖中暗藏的匕首,退出了奉天殿。道衍早就说过‘叔侄之间已不能善了’。所以燕王殿下在等的交待,本就不是禅让,而是‘自尽’。至于自己的任务,则是助……不,是——弑君!

三个时辰了,这三个时辰内,见到王应能、叶希贤、程济进殿;见到马皇后将皇子托付给老内侍王钺。该做的都做好了吧。

此刻的奉天殿外,跪着几十名内臣、宫女,哭声一片,罗中林远远站开。有一位白发内侍大步走来,在二丈开外停住脚步,随即郑重跪倒,向他磕了三个头。

罗中林微微一愣,急忙避开,不受此礼。

那位内侍并不在意,起身从身后小内侍手中接过火把,又匆匆向奉天殿赶去。他来,只是为了道谢。

谢?不用了。罗中林苦笑。

这位白发老内侍王钺一直伺候太祖皇帝,直到太祖归天,他才选择在宫中养老。不过,罗中林今日才知,原来他竟守着这么一个任务。

火,终于起来了。片刻功夫,就从奉天殿内忽隐忽显的小火光,变成冲天而起的火浪。

看着这大火,罗中林有些心酸。大殿内,应该只有马皇后了。大难来时,女人总是第一时间被放弃,即便她是皇后。

突然,一声“皇后娘娘!”撕心裂肺、盖过所有的痛哭声,一名宫女抱着孩子,疯了一般冲进火场中。她的举动,让殿外十多人如受了感召,哭喊着跟随她投向火海。

孩子?罗中林瞥见这一幕,皱起眉。

片刻功夫,火海中有凄厉的女声划破长空:“王钺!你骗我!为什么带文圭来死!为什么?!”

文圭?万岁幼子。那孩子才二岁!

罗中林低下头,不看那片火海,但耳边似乎听见孩子的哭声,脑海里居然浮现出自己女儿那张胖胖的小脸。宝笙也会这么哭,哭的上气不接下气。

这哭声……罗中林闭上眼纠结良久,终于受不了了,突然飞身而起,冲进了奉天殿。

殿中除了烈火,就是各种惨叫。罗中林一眼见到了火场中的孩子,他坐在地上狂哭,身边没有一个人,好在大火没烧到他。

“圭儿!圭儿!”大火中依稀有个女子被人拉住,发出绝望的哭喊。

罗中林一把抱起朱文圭,毫不犹豫的冲出火场。

“谢谢……”从火人口中飘了出来,至此再没了声音。

奉天殿外,罗中林不停拍着身上的火星,怀中的孩子早已哭晕。

“罗将军。”一名内侍神色慌张的迎上来。

罗中林看了他一眼,随手将朱文圭交给他,吩咐道:“让他活下去。”

内侍流泪,点头。

罗中林看他抱着孩子小跑离开,心中一阵悲伤。

万岁给了另一个交待,可这绝不是燕王殿下要的。而自己……罗中林拔出暗藏在袖中的匕首,回头看向冲天大火。就这样吧,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就是,看不到宝笙长大,月娘不会怪吧,还有爹……

皇城外,张辅小跑着进入朱棣的营帐,紧张的说:“殿下,宫城起火了。”

朱棣一愣,随即大步出帐。

宫城方向一片火光,映亮了夜空。

“奉天殿?”朱棣皱起眉,想了想问:“罗中林回来了?”

“没。”张辅摇头,着急的问:“殿下,可要入内救火?”

朱棣微微叹气,小声道:“宫中无人求救,我们不方便强行入内。”

张辅看了眼冲天火光,只能无奈点了点头。

片刻,朱棣盯着火光,露出轻蔑的笑,“这么大火,还有谁看不见?”接着又吩咐张辅道:“去通知曹国公。”

李景隆直到天亮才叫开了皇城的城门,张辅带兵赶到奉天殿外,一眼见到的却是倒在血泊中的罗中林,早已冰冷。

大明永乐九年,冬,京城。

九年前,被大火焚毁的奉天殿虽做了修缮,但仍隐约看得出过火的痕迹。朱棣并不喜欢这处大殿,于是就将日常处理公务之地挪到了武英殿。

姚广孝一身僧袍,由内侍引着走了进来,合什道:“万岁。”

朱棣抬头见他,笑起来,“还没到晚上,少师怎么就这身打扮?”

“回万岁,退了朝,贫僧就是道衍。”姚广孝低头微笑答道。

朱棣离了座,随手拿了桌上几本奏折,走到他面前,递给他道:“快过年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事,朕还想是不是让钦天监看看。”

姚广孝打开其中一份,粗粗看了遍,喃喃道:“明年大疫?苏州?”

朱棣笑着问:“你是苏州人,有这可能吗?”

“贫僧倒不会看天像。但这份密折,来源是锦衣卫?”姚广孝皱了皱眉。这内容,确实更像是钦天监的事。

朱棣点头,实在的说:“锦衣卫什么都不懂,讲的又是明年的事,有哗众取宠之嫌。”

姚广孝接着翻开另一份奏折,上面只有一行字。微微一愣,忙打开前一份,看了眼起奏之人的名字,抬头问:“万岁,这人死了?”

朱棣叹气,“是啊,写了这份密折,就被人杀了。”

“万岁是担心,明年所谓的苏州大疫,是真有其事?”姚广孝小心的问。

朱棣笑起来,摇头,点了点第三份,看着殿外的天空,轻轻念道:“一年自是不要见、三年秦淮河边见、五年祖地城外见、八年修道山中见、十年过后加一年,万家团圆祭祖先。”

姚广孝心中一惊。建文君?

九年前,燕军入京。最后一刻,叔侄在皇城对峙。燕王无奈只能派参将罗中林秘密潜入宫中,助建文君‘自尽’,以全叔侄二人的大义。

可是当天,一把大火烧了奉天殿。燕王当机立断指了其中两具,认定为建文君与其妻马氏,并诏告天下。

只是,那天在宫中的人都知道,建文君没死!同时失踪的,还有他七岁的长子朱文奎。因为,罗中林没动手。或许‘弑君’二字,是他永远都担不起的,所以只能以死回报燕王。

这首唱词是兵部给事中胡濙查到的。说明当年,建文父子分两路离京。因而,他们约定了重聚的时间、地点,后年春节就是他们父子最后的约定。还有整整一年。

姚广孝手中拿着的第三份密折,正是胡濙所写。

据他所述,已在苏州找到当年带出朱文奎的宫中内臣。他建议找人代替朱文奎赴约,以寻到建文君。

“文奎?”姚广孝迟疑了一下,问:“他,不在了?”

朱棣苦笑道:“胡濙也这么怀疑。”

姚广孝合上这些奏折。看来圣上是准了胡濙所奏,于是问道:“此事,万岁有人选?”

“谷王长子,倒与文奎年纪相仿。”朱棣看看姚广孝,用了询问的语气。

姚广孝笑了笑。万岁将这三份密折放一起,恐怕更担心这所谓‘大疫’,并非实指。于是,微微摇头,“苏州一向富庶。几十年前,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吴王张士诚曾定都于此。之后太祖皇帝为一统天下,曾与其在苏州大战。苏州百姓经此战火,再加大明建立后,太祖皇帝对苏州的怨念,使得此地民心不太安稳。”

“他毕竟是功臣。”朱棣知他不放心谷王。

“万岁,一不知谷王心思、二不知苏州实力。虽然即便弄假成真,也不过跳梁小丑,但大明日渐安定,实在没必要故意引起此乱。”姚广孝劝道。

“朕也听说了谷王的事。”朱棣不再说下去。这几年,谷王行事极为跋扈,传言他有反心。

“万岁,依贫僧所见,这种事,最好是真假莫辨、大事化小。”姚广孝建议。

朱棣叹气:“但,安全的人选,根本不会答应做这事。”

姚广孝点头,“是啊,此事涉嫌谋反。”

二人静了静。

姚广孝并不主张把财力、精力放在寻人上。毕竟快要永乐十年了,当年的人还有几个能再出来蹦哒?但这始终是万岁的一块心病。所以,才有胡濙寻仙、郑和出海。

朱棣笑起来,“那就找个借口,宗室里寻个能搞事的,反正有胡濙在,总能让那些人以为他要谋反。”转头对姚广孝道:“左右不过一年,朕只想知道个结果。”

姚广孝点头,也跟着笑了笑。一年?若是自己放不下,此事就不会有结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