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与道德经.

《墨子与道德经.》

第三十七章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原文】道常无为而无不为[1]。侯王若能守之[2],万物将自化[3]。

化而欲作,吾将镇[4]之以无名之朴[5],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6]。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注释】[1]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指顺其自然,不妄为。

“无不为”是说没有一件事是它所不能为的。[2]守之:即守道。之,指道。

[3]自化:自我化育、自生自长。化:化育。[4]镇:端正、安定。

[5]无名之朴:“无名”指

“道”。

“朴”形容

“道”的真朴。[6]不欲:本作

“无欲”。欲:欲望、贪欲。【译文】道永远是顺任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

侯王如果能按照道的原则为政治民,万事万物就会自我化育、自生自灭而得以充分发展。

自生自长而产生贪欲时,就要用

“道”来镇住它。用道的真朴来镇服它,就不会产生贪欲之心了,万事万物没有贪欲之心了,天下便自然而然达到稳定、安宁。

【解析】本章是《道德经》中

“道经”的最后一章,本章中老子把第一章提出的

“道”的概念,落实到他理想的社会。在老子看来,统治者能依照

“道”的法则来统治国家,不妄加干涉,百姓们将会自由自在地发展,国家也会越来越昌盛。

无名之朴,亦即无为、无欲之道。在上位的人其居心若出于无欲、无为,人民自然会顺从,不化而自育。

大自然中的太阳、月亮、江河、川谷,它们无为无欲地运行着,但若碰到外力的干预、催化的话,那么整个世界也就失去了它的秩序。

由此看,这并不是仅仅代表某一个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和意愿,而是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角度考虑问题。

这表现出老子内心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因而这是进步的、积极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