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与道德经.

《墨子与道德经.》

第六十三章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1]。大小多少[2]。报怨以德。

图[3]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4],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注释】[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此句意为把无为当作为,把无事当作事,把无味当作味。

为:施政,行政。[2]大小多少: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另一解释是大的看作小,小的看作大,多的看作少,少的看作多,还有一说是,去其大,取其小,去其多,取其少。

[3]图:图谋,谋虑也。[4]不为大:不自以为做了大事。【译文】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

大生于小,多起于少。以德回报别人的怨恨。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

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

因此,有

“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

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解析】此章老子主要阐述他的自然无为的思想的含义。

所谓无为是指为无为,因此无为的含意其实是说做任何事都不要掺杂进自身的主观意志在内,不要妄图用自身的主观意志去改变事物的客观属性,而不是什么事也不做。

能够不把自身的主观意志强加于行为之中,也就做到了自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老子所讲的自然无为其实是在讲一种抛弃主观而顺从客观的空灵澄净的思想境界。

这种思想的实践解说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多事变少,少事变无,以德报怨。

老子的哲学是一种调和的哲学,他是反对任何形式的对抗与斗争的。但老子也看到,世间之事客观上永远无法逃避矛盾与斗争的存在,因此他从

“把矛盾与斗争从激烈的对抗拉回到相对平和的消弥”的愿望出发,去规划他的为无为,希望矛盾斗争在其刚刚萌生就予以消除,并通过谨慎小心的行事不产生新的矛盾与斗争。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本章主旨在于说明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这才是成就大事的必经之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