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孤轶闻

《九孤轶闻》

第1章皇登基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武德元年二月一日,圣都宣政殿。

在度过了老圣皇三个月的国丧期后,今天是武德圣皇芈临正式举行登基仪式的日子。

百官觐见,藩王入朝,外邦来贺,各路势力也要前来向新皇宣誓效忠。沉寂已久的圣都在这样的大日子又将热闹非凡好长一段时日了。

蜀宁朝是个奇怪的王朝,它以武起家,却成为仙武道门公认的盟主,并以世家之首的地位得到了诸如秦、方、林、赵等古老世族的支持,最后以郡县和分封制并存的体制立业建国。武道、仙道、诸侯、世家等各种势力互相交错,内部情况很是错综复杂。

随着几代强大的圣皇列祖去世,皇芈作为全国中枢的影响力日渐消退。至少各个势力现在还得给中央面子,毕竟皇权中央掌握着帝国十二大行省的中州四省及十八支帝国军团的八个主力军。

特别是圣皇手上有三支强大的皇家亲卫:龙骧卫、虎步卫以及镇守靖旷关的靖旷卫。尤其这靖旷卫,那可是长期抵御着蜀宁最强大的外敌鬼戎,军中无一不是百战精兵。

不得不说今天开始的这段日子是新皇芈临最头疼的几天。经过近三个月的国丧后,各大势力都通知得不能再通知了,无一不到。他得一一接见,个个“宣政”。其实就是与这些政坛老油条们周旋利益而已,一想到那些繁文缛节,生性慵懒的他逊位的心都有了。

为了他父皇和他自己的理想,他不得不忍着上这个难耐的“战场”。我们的武德圣皇就是这么想这种场合的。

“新皇登基,全场行跪礼!”司礼太监开始了第一个步骤--“登基”。

芈临身披金丝龙袍,头戴镶玉皇冠,脚穿龙头靴,手提蜀宁镇国剑一步步的踏上通往大殿的玉阶,全场一片寂静,只能听到他的脚步声。

在这种庄严肃穆的情景中,芈临没有登基为皇的喜悦,是的,他没有。他只感觉到非常沉重的压力迎面而来。

“朕登基了,朕真的能如父皇所愿横扫天下、廓清宇内,让万民安康快乐,做一个旷世明君么?”他怀着这种忐忑难安的心情走过了玉阶,踏入了大殿,坐上了那把让许多人朝思暮想不惜用尽诡诈去争夺却让他心情沉重难以释怀的龙椅。

芈临落座后,司礼太监卖力的吆喝道:“全场叩祝吾皇,跪!”

随着司礼太监的话落下,全场都在山呼:“恭贺吾皇登临大宝,祝吾皇万寿无疆!”每个人都在声嘶力竭的叩首嘶吼着,不管其内心愿意还是不愿意,他们都通过卖力的呼吼来极力表现着自己对新皇的拥戴。生怕旁边的人没听到自己的呼喊,传到新皇的耳朵里,新皇一生气就给自己或者自己的势力小鞋穿。

芈临端坐龙椅,对身边的太监吩咐道:“众卿平身,宣各位卿家觐见!”

“百官听旨上殿觐见!”太监们卖力的吆喝传递着圣命。

首先入殿的是王朝的监察系统,御史大夫方泰容光焕发器宇轩昂的带着十个下属走过玉阶来到殿中齐齐跪拜叩首,他恭敬的道:“臣御史大夫方泰率元老御史院十人议政团恭贺新皇登基,并代表所有元老御史启奏吾皇万岁,我等元老世族誓死拥戴新皇,将极力做好监察国事的本分。”

元老御史们勾结在一起的影响力可想而知,他们是各地土豪、贵族、世家组成的监察系统,是蜀宁朝势力最大的政治体系。御史大夫历来更是王朝三公之首。所谓十人议政团则是各大族的代表组成的监察议会,可在平时代表全体元老监察国事,对圣皇有建议否决权,对百官有监察质询审核权。

真可谓是权势滔天,是历代圣皇的一大心病。

芈临和颜悦色的道:“方卿及众元老免礼归班!”

接下来是王朝的行政系统入殿,天丞周王齐汌带着属下意气风发大步流星的迈入殿中叩首跪拜道:“臣天丞芈汌率天地人三部知行恭贺新皇登基,我等必勤劳国事为吾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天丞相当于帮助圣皇处置政务的丞相,是文官系统的首领。天部知行是冷衙门天部的最高长官,天部主要负责所谓天事,什么星象、占卜、祭祀之类的东西全是他们的事;地部知行是地部的最高长官,地部主要负责蜀宁帝国的日常政务,振农兴商守业安邦就是他们的职责;人部知行是人部的最高长官,人部则主管人事,官吏的举荐、任命、考核都是他们的事。

芈临满意的点头赞许道:“卿等平身,入列归班吧。”

然后就是王朝的军事系统了,承天大将军林仲带着一众军中大将龙行虎步的走过玉阶,迈入大殿执完军礼后单膝跪拜道:“臣承天大将军林仲率八卫卫帅叩见新皇,吾等是军人,只知道誓死报国,任何敢跟吾皇作对的人都将是我军的剑下亡魂。”

承天大将军是蜀宁王朝名义上的兵马总元帅,他实际掌握也就隶属中央的八个卫军而已,包括中州四省卫军、天堑卫、皇家三卫。

各卫的长官称之为卫帅。

芈临微笑着点头示意表示赞许后说道。“卿等平身归班,宣诸侯入朝!”

“臣楚王芈枢代表南州七国参见新皇,恭贺吾皇登基,我南方七国永远都是我蜀宁帝国最忠诚的藩属,誓死为吾皇镇守南疆,永不敢负!”楚国,是蜀宁朝最大的诸侯国,当今楚王就是这位芈枢,此人年约四十,仪表不凡,相貌堂堂,胸有大志,世人尽知。

这里说下蜀宁帝国的行政区划:王朝共划五州十二省,州的名字很简单,分别为中州、西州、南州、北州、东州。其中中州辖有晋陕秦汉四省,圣都位于汉省;西州辖有川凉二省;南州辖有广贵二省;北州辖有蒙陇二省;东州辖有苏沪二省。

楚国占据南州广省全境以及贵省的一半,其他六诸侯和朝廷天堑关驻军分割贵省。王朝第二大诸侯镇北王国也不过占据蒙省三分之二的土地而已。南方除了朝廷控制的天堑关外,都明里暗里的被楚王牢牢的控制着。

帝国正规军团共十八支,楚国完全控制着三支。

“楚王辛苦来朝,忠心可表,朕甚是欣喜。来人,赐楚王坐!”芈临听着这个中央最大威胁的表忠心中很是苦闷和无奈,他真正能运用的军队就龙骧虎步两卫而已,中州四卫是拱卫京师的第一防线不可乱动,靖旷卫常年驻扎靖旷关抵御鬼戎分身乏术。楚王用一支军队守土,率领两支军队加上其他六国仆从军就能对中央造成莫大的威胁。

如果有人说楚王忠心耿耿,那还不如直接说母猪会爬树都令人可信得多,此时此刻芈临还不得不跟他客客气气的互相寒暄问候极力的表现主藩和睦。

楚王闻言大大咧咧的径直坐下,莫大的荣誉对他而言好像吃饭喝水般应当如此一样。

“有朝一日朕必要削平诸侯,让后代君王高枕无忧!”刚夸完楚王的武德帝如是想着。

“臣弟镇北王芈战代表北州十国叩见皇兄,愿吾皇万寿安康!”此为王朝第二大诸侯镇北王芈战,他年方十六却生得魁梧不凡,颇有一番少年勇将的模样,真是一个英武好少年!

如果说去世的显仁圣皇做得最好的一件事是什么?显仁朝的老臣都绝对会说是镇北王府内乱案一事的处置。

显仁二十七年夏,镇北王芈泰被王储芈河弑杀,深得芈泰宠爱的芈河胞弟芈流愤怒难当率府内卫士起兵讨逆却因兵微将寡落得个兵败自尽。

其独子芈战在忠仆的护卫下逃往京师求援。显仁圣皇听完芈战的诉说难得的勤劳了一次军事,亲率皇家龙骧虎步两支卫军攻伐芈河。

芈河篡逆不得人心,敌不过皇家亲卫后自刎谢罪。

关于如何处置无主的镇北国,国内各势力众说纷纭。

北方诸侯要求平分镇北国;其他地方的诸侯就不爽了,他们就要求分得镇北国财产,土地由北方诸侯平分;元老御史院闻讯怒了,他们要求把镇北国全境改为郡县,并摩拳擦掌的准备安插监察长;就连八竿子打不着的武仙两道都要求能够让他们在镇北国拥有自由宣道权。

老圣皇无奈的看着各方的奏章,很是苦闷烦躁不已。

这时皇储芈临携镇北国遗孤芈战来了,芈临只是拉着自己的堂弟跪拜在老圣皇脚下,他默默的注视着父皇,一言不发。芈战从小作为镇北国派遣的太子陪读是在圣都皇储府长大的,其视芈临为亲兄长,而没弟妹的独生子芈临也视之为亲弟弟,他此时带着芈战来拜求父皇,明显是希望能扶芈战上位称王的。

老圣皇沉思半晌后叫芈临退下,单独留下了芈战。

第二天,老圣皇发了份国书。大意是镇北国遗孤尚在,应立芈战为王,并派遣虎步卫驻守在镇北国整整三年。

从那时起,镇北国成为了皇家最为坚决的拥护者,镇北王芈战最后还付出了莫大的代价。

“呵呵,小战,当了几年王是不一样了啊,你也坐吧!”武德帝微笑着,并示意太监赐座。

“臣战,叩谢吾皇赐座!”跟楚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帝国第二大诸侯镇北王恭敬的叩首谢恩后才领坐的,他以此表达了自己坚决支持新皇的态度。

“小战的王位就不削了吧,这孩子在关键时刻真靠得住啊!”如果在场的人知道这个将以“武”流芳万世的武德帝当时居然如此儿戏的傻笑着想削藩之事的话,全都会当场跌倒吧。

“臣定西公芈旭代表西州九国参见吾皇,咳,咳,愿吾皇万寿无疆。”定西公,这个史上令人色变的名字。他在当时登基大典的形象只是一个七十岁高龄的瘦病老头,好像下一秒就会去见先祖一般。

此时谁都不会知道,就是这个老妖怪,在他七十四岁高龄的时候起兵叛逆,并数次置武德帝于死地之中。

后来他突然“病死”,连武德帝都长吁了一口气,叹道:“定西公薨,吾无忧矣!”

武德帝一生几大对手,定西公名列第一,是武德帝最畏惧的敌人。但从另一面说,或许他也是武德帝年轻时期最优秀的“老师”。

“定西老祖七十高龄还不远千里来见朕,朕感激涕零,来啊,赐老祖坐!”不知为何,芈临第一眼看见这个远房爷爷就有种莫名的敌意,但他还得假装亲切口中叫着老祖。

“老祖天纵奇才,若非天意,朕必难敌!虽与我为敌,但实可敬,以王礼葬之,定西国一分为四,赐老祖子孙分而治之。”若干年后,打败了定西军的武德帝看见芈旭尸首时如是说。

“臣东海侯佘赫代表东州二十国参见吾皇,愿吾皇光耀千秋。”东海国,是唯一一个主动归属中央的诸侯。因为东海国是四大诸侯中最小的,也是唯一的外姓族。在芈家内讧的时候,他们表示中立。内战结束后,他们马上就向胜利方归降了。

作为蜀宁朝唯一精通水战的世家大族,他们的恩宠却从未断绝,最差的族长都是水师卫帅,这也算是一大政治奇迹了吧。

司礼太监宣道:“诸侯礼毕,武侠各派上朝晋见”

“草民侠义盟马天远叩见盟主陛下,愿陛下武道绵长、仙福永享。”侠义盟,武道所谓正派之首。盟主是武道世家马家,马家《侠义功》擅长外功,阳刚武勇,马家子弟一身铜皮铁骨刀剑难开,拳能碎石,脚可破金,很多马家子弟都是军中教头。

“草民冥域魔主(对内称君,朝廷最不喜欢的武道势力)阳霄叩见陛下,愿陛下武道绵长、仙福永享。”冥域是武道的一个最奇怪的组织,他们的成员功法各异,讲究个强者为尊。自成一子弟军,常助靖旷军御敌。

“贫僧白云寺方丈道空拜见吾皇,贫僧有一事请陛下主持。”白云寺,仙道佛门圣地,功法祥和,讲究助人向善,仇视杀戮。

芈临听闻要自己主持什么事,他奇道:“哦,大师有何事?”

“贫道枯荣寺道主羽李叩见吾皇,愿吾皇武道绵长、仙福永享。请陛下原谅方外之人的无礼,但老道实在忍不住了。道空和尚的事就是国师之位。跟这老和尚说了这届国师我来尽忠效劳的,他非要跟老道争,说他们的道法更适合国师之位。老道当然忍不住了就抢了他一次白,愿吾皇宽恕。”枯荣观,仙道道门领袖,功法飘逸,讲究与世无争,逍遥随性,自在安乐。

“哦,两位大师竟然是为国师一事。这可难办了,每届国师都是两大仙道圣地公推一位来为皇家劳心劳力。以往都是你们自己推选出来的,为何这次争执到殿上来了呢?”面对着这两个所谓“方外之人”芈临着实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治他们失礼吧,显得自己小气,帮他们主持这事吧还真是一个头,两个大,怎么办呢?他点了点头,仿佛听到了什么耳语。

“咦,此乃何人隐门功法如此了得,居然我们都听不到他的传音。”殿中看似在“争执”的两位大师互相运功传音着。

”哦,原来如此!朕命你二人皆为国师,可愿否?”言罢,芈临对殿下二人运功传音道:“朕已知两位素为好友,都不想彼此操劳世俗之务。此番争执也不过做戏耳,难道两位以为朕少年可欺么?朕也不点破你二人的欺君之罪,且朕向你们保证,做朕的国师不会多劳苦,陪朕下棋说话即可。两位愿否?”

“陛下功力竟如此深厚,《圣皇诀》练得直逼先皇,唉,好吧,臭牛鼻子(光头)咱们认命吧。”芈临温和却不失威严的传音竟在两个仙道门主的耳中如虎吼一般,两个老滑头的护体真气都消减不了,顿感没趣双双应诺。

芈临看着两个老滑头的窘相,微笑着道:“好,下面宣外邦使节觐见!”

“外邦使节晋见!”传令太监卯足了功力吆喝着。

“外臣鬼戎特使阿姆泰觐见蜀宁新皇!”一个雄浑的声音响起,竟有压过传令太监狮吼功之势,随即一个身穿兽皮大衣的戎族中年男人走进大殿,不下跪,不鞠躬,态度甚是傲慢。

眼见来人如此傲慢无礼,芈临面色有一丝不悦,右手指尖轻敲龙案道:“鬼戎使节,见朕为何不行礼?”

阿姆泰昂头挺胸傲然而立,他面带鄙夷的道:“孱弱中原,喜繁文缛节,我鬼戎儿郎素来不耻,且我等草原健儿只拜鬼帝,不识其他,陛下谅解!”

芈临闻言大怒不已,目光如电的死死盯着阿姆泰,他拍案喝道:“贵使可闻入乡就需随俗,你们就是这样来贺友邦圣皇登基的么?”

阿姆泰闻言从容的与芈临对视,不温不火的道:“阿姆泰此来当然是来祝贺陛下登基的,礼都带来了,陛下请聆听?”

芈临怒极反笑道:“哈,还有礼?愿闻其详。”

“羊一百头,牛五十头,减尔等岁币一万,仅限此年。怎么样,蜀宁圣皇,此礼可有诚意?”阿姆泰盛气凌人的说着所谓的“礼”。

“好礼,尔鬼戎的礼真重啊!重得朕得记住你们的这份重礼一辈子!”芈临气极之下反而平心静气了,他心里对自己如是说。

他发现连从头至尾都是自己一个人在生气,反观自己的百官们,特别是拍着胸脯要让跟自己作对的人都死无藏身之地的承天大将军林仲都对鬼戎嚣张的态度选择了听之任之。

鬼戎使节进来起,天丞看着横梁,眼睛都没眨;大将军着数着自己的脚丫,虽然他穿着靴子,他还在那聚精会神的数着;其他文臣武将、诸侯、门主都用各种姿势回避了鬼戎使节嚣张的态度。

甚至连自己背后那位智者都不发一言,选择了让自己难堪。

“难怪父皇临终要我扫荡蛮夷,不想我堂堂蜀宁帝国在自己的朝堂上竟被一个化外蛮夷小吏欺辱得百官禁口。此等耻辱,终朕一生必将讨还。”芈临心中这样想着,嘴上却和气的道:“鬼戎使节携礼远道来贺,甚是辛苦,来啊,赐坐。”

阿姆泰志得意满的道:“外臣谢蜀宁圣皇赐座!”

刚才的不愉快芈临和鬼戎使节都选择性失忆了。

接下来,芈临匆匆见了西蛮十二族外交特使格格木木齐,叫这个拗口的名字的时候,他把自己的舌头都差点咬到了。

最后,他急急的将两位蛮夷使节安置去休息了。

待外臣都走后,芈临面带不悦,语气愠怒的道:“这就是我蜀宁朝的庙堂?下面的就是刚刚才宣誓效忠朕的百官、王侯、门主?竟被一个外邦蛮夷小吏欺辱至此,朕很痛心。”

言罢,他拂袖而去,不再理会下面众人。

芈临走到后殿,对身边的随侍太监喝道:“叫帝师秦瑟速来见朕!”

“武德元年二月一日,帝行登基礼,百官觐见,诸侯俯首,万门朝拜。戎主使节恭顺来朝,贡羊万口,牛千头,加贡银十万。帝大悦,于翌日大宴群臣使节,甚祥和。”《蜀宁志?武德本纪》如是记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