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雨晴风初破冬

《暖雨晴风初破冬》

第五十九章 沈昱奇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苏季在一个管家的带领下在无锡沈家的宅子里四处绕,听管家说沈老要在暖阁里见他,苏季还觉得有些意外,毕竟自己跟他不熟,也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意思。至于为什么要说“绕”呢,呃,可能是江南水乡的通病吧,修个宅子总恨不得修成一个景园,一定要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苏季这边正瞎想着,前面带路的那个管事歉疚地说:“抱歉了少廷尉,我们老爷喜静,再加上又喜欢平生园的景,便把住院设在了那儿,辛苦少廷尉要绕这么远的路了。”

“没关系,顺路赏赏景也是不错的。”

再走了一会儿,苏季听到从月洞那边传来了琵琶和柔婉的唱歌声,等过了月洞,果然看到了一处院子。那管事领着他走到了一处门前,转身对他说道:“少廷尉稍等一会儿,我去知会一下老爷。“

苏季点了点头,管事行了一礼进了屋子。站在屋前,那柔婉的歌声如今更清晰了。

“天下第二泉呀,惠山脚半边,泉水碧清,茶叶泡香片呀。锡山末相对那惠泉山呀,山脚下开两边,开个泥佛……“

歌声虽是小,但是伴着舒缓的琵琶声,一时还让人有些陶醉。听着听着,声音突然就中断了,再过了会儿门口走出来一位看着年龄有三十多岁的,嗯……妇人。那妇人看见他微微欠了个身绕过他过去了,等她过去了苏季才注意到后面还跟着管家手里抱着琵琶,管家看着他笑了笑说:“少廷尉进去吧。“

“好。“

苏季应了一声走了进去,入眼先是一张松鹤的屏风,等绕过屏风就看到了软榻上坐着一个穿着很是朴素的老人,须发已经白了,人看着却还是很精神,笑起来很是和蔼,让苏季觉得仿佛是看到了当年的祖父。那老人看到人进来了,从座位上站起来笑着说道:“这便是京城那位有名的少廷尉啊。”

苏季听言连忙往前走了两步行了一礼不好意思地说:“沈老过誉了。”

“在下苏季,字沐哲,苏州人士,这次是专程来拜访沈老的。”

“好。来坐这儿吧,坐我对面,也好说话些。”

沈昱奇引着一脸受宠若惊的苏季坐到了软榻的对面,一个小厮进来换掉了原先放在旁边的茶,重新换上了一套茶具。沈昱奇拿起壶给自己和苏季倒了杯茶,然后说道:“我向来喜欢在暖阁接待客人,觉得这样会亲切些,沐哲不要介意。辛苦沐哲特意来一趟无锡了。”

“不会。苏季受命在杭州审理一件案子,想着既然都已经到了杭州,再不来无锡拜访一下沈老,未免有些太过遗憾了。”

“真是太客气了,有什么好拜访的呢,我致仕已经很多年了,朝堂上的事情也不知道了,何必麻烦你们老远跑一趟呢。”

苏季笑了笑说:“我们来拜访沈老,不过是想亲自见见敬仰许久的您,在沈老这里学习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罢了。”

沈昱奇爽朗的笑了声说道:“哪有什么敬仰不敬仰的,大家都是常人罢了。不过我也确实在官场上浸润的时间久,经历的事情的多,倒也可以跟你们聊一些经验。”

沈昱奇顿了顿看着苏季接着说:“长江后浪推前浪,这话确也当真。看你小小年纪都能熬过科举,在御前待了那么些年,日后定有大作为。”

“沈老谬赞了,苏季也没有多少宏图大志,只要能做好本职,维持初心便好。”

沈昱奇闻言愣了一下,盯着一脸真诚的苏季看了会儿说:“好,好。我往常问他们志向,他们都会跟我说政事,什么征税啊、养兵啊,说的头头是道的。这朝堂上的人,多的是有一番政见想要实现的。为了实现自己的政见,他们就会拼命的往上爬,可爬着爬着,被周边的风景迷了眼,他们就忘了一开始为的是什么了。倒是你这做好本职,维持初心来的更实在些。”

苏季听他这么说低头腼腆地笑了一下,看到案桌上摆着一盘没下完的棋盘有些奇怪,沈昱奇见状解释道:“一个人待着无聊,便下了盘棋。”

苏季点了点头示意自己明白了,沈昱奇又问道:“沐哲方才说自己去杭州审理案子,什么案子还需要少廷尉特意跑一趟啊?”

“倒也不是什么大案子,就是浙江按察使审理的时候钻了一点儿牛角尖,所以廷尉才让我过来。”

沈昱奇思考了一会儿说:“浙江按察使,是许镜清吧。我听说他这人审案子不够公正,总是会偏向弱势的人。若是为官之人平常的时候有这种恻隐之心,倒也是好事,可放到审案子的时候,确实不合时宜了。”

“许臬台就是心肠有些软,却也不是顽固不化,为人还是很通情达理的。只是毕竟这种观念已经影响臬台很久了,一时要改变也不容易。”

“是呀。”

苏季顿了顿问道:“对了沈老,我去浙江臬司衙门的时候,无意看到了建宁十三年的几份卷宗,我觉得这位前辈审理案子倒是不错,不管是一般纠纷还是人命案子,都能细细梳理出案件情况找出关键所在,苏季当真是有些佩服。就是可惜时间有些久了,臬司衙门不大记得那位前辈是谁了,请问沈老知道吗?”

“建宁十三年?嗯……我想想。哦,你说的人应当是李泠,这人确实是有真本事的。我还记着他原本是工部的人,有一次刑部那儿卡了一个案子一直解决不了,是他找出来了纰漏才结了这个案子,所以后来推举浙江按察使的时候便挑了他。不过我跟他不太熟,他向来跟苏祁苏阁老走得近,我现在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是这样啊,多谢沈老。”

“没事儿。”

沈昱奇说完端起茶杯吹了吹喝了一口,苏季低头犹豫了一会儿,轻轻咳了一声看着放下茶杯的沈昱奇说道:“沈老,不瞒您说,苏季是苏州人士,我们家与苏祁苏阁老本是一族,按理来说我是要唤他一声伯祖父的。当年伯祖父一家出了事,我爹颇为心痛,这么多年来还时时挂怀。之前阿爹得知我任了大理寺少卿,便托我看看当年的卷宗,想具体了解当时的情况。沈老当时就在朝堂为官,或许知道一些苏季如今不知道的,沈老可否告诉我一二,我也好安安家父的心。”

沈昱奇听言叹了口气感慨的说:“原来你竟是他的亲戚,那也难怪如此聪慧。我与他共事了那么多年,说实话,其实我们之间相处的也并不是多融洽。可不管朝堂上怎样,他这个人为人处世我还是很欣赏的。建宁十三年那年,他突然辞了官,我当时还想着,等再过几年我也不干了的时候,就去找他聊聊天,喝喝茶,也不知道他还愿不愿意见我。可惜,可惜后来苏州就传来了他出事的消息。那件事闹得挺大的,案子直接被报上了京城,说是王氏倭寇借着招安之际向苏祁报当年的剿倭之仇。不过因为这案子是九卿会同审理的,再加上先前东林和苏党闹得挺不愉快,所以我从头到尾都没有参与过问这件事,具体的情况,我怕是也未必比你知道的多。”

苏季失落地点了点头,然后回味起刚才他的话又问道:“沈老方才说王氏倭寇借着招安之际是?”

“是这样,在出事之前,当时的浙直总督说服了王氏倭寇接受朝廷的招安,那段时间他们就待在杭州商量招安事宜。其实当时在内阁,我是不同意招安的,我觉得前些年的剿倭颇有成效,根本就没必要招抚他们,同意的反倒是他,却没想到最后……”

沈昱奇说到这儿遗憾地摇了摇头,苏季也觉得心里很是难受,低头缓了一会儿笑了笑对他说:“多谢沈老今日告诉我这些。”

“没关系。你父亲也是重情义的,这么些年了还记挂着他,倒也难得。你这次回去便把事情的原委告知他,也好让他放心。”

“诶。”

“如今时辰也不早了,苏季就不久留了。先前沈老的叮嘱,苏季记住了,苏季定会在为官生涯中,安于本职,坚守本心。”

“这就要急着走吗?”

“苏季这次是因为公差过来的,总不好把大理寺的事耽搁太久,还是早些回去复命的好。下次若有机会,苏季定会再来看望沈老。”

“那好吧,一路上要小心些。”

“诶,苏季记住了。”

苏季说完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行了一礼,沈昱奇也随之站了起来,苏季见状连忙说:“沈老歇着就好。”

“没关系,我送送你。”天才一秒钟就记住:

沈昱奇说完带着苏季出了门,管家不知道什么时候又走了回来站在了暖阁门口,看到他们出来弯腰行了一礼。沈昱奇拉着苏季的手叮嘱道:“回京路上要把行程规划好,一定提前进城安全些。还有,若是可以的话,帮我给他上柱香。”

“好,我记得了。沈老回去吧,苏季这就走了。”

“嗯。”

苏季说完又行了礼,和那管事一起走了。沈昱奇看着他们两个走远了,转身走进了屋子。

………………………………………………………………………………………………………………………………………………………………

夏宅里,夏衡坐在暖阁里的软榻边看书,正翻着书却感到右手关节突然一阵刺疼,皱眉用左手紧紧抱着右手往窗外望了一眼,看着天色有些阴,还起了风,站起来关上了窗子,然后坐好倒了杯茶握在手里。再看了一会儿书,夏衡听着门口有些动静,抬眼一看是白潇走了进来,整个人恹恹地,看着一副不太高兴的样子。

“爷。”

白潇打了声招呼坐在了夏衡对面,夏衡倒了杯茶放到她面前问道:“怎么了?看着一点儿精神都没有。”

“没什么,就是铺子的事。我先前明明已经跟丝绸商定好一批布料了,可货到了他都没有跟我说一声转手就给了别人,我让人去问他他还用契书堵我,说是契书上写着一个月后提货,是我去晚了。可那明明是他自己路上耽搁了啊,他凭什么要怪我。”

夏衡看着她气呼呼地对自己抱怨,抱着茶杯笑了笑说:“你不要生气,生意场上这种事情很常见的,这次有了经验下次注意些也就是了。要是你实在咽不下这口气的话,不如我帮你教训教训他?”

“不用,这种事情还不需要爷出手。铺子里的事情我想自己来,不然显得我在夏宅里一点儿用都没有。”

“你头一次开铺子,有些问题也是难免的,倘若生意那么好做的话,那大家不都去了嘛。不过你有事情也不要自己一个人憋着,若是有需要帮忙的大可以向我和夏安提出来。”

白潇对着夏衡笑了笑说道:“好,我知道,谢谢爷。我在铺子里认识了位姐姐,她也是一个女人家自己打理铺子,把铺子里的事情处理的井井有条,她这几日也帮了我不少。“ m..coma

夏衡点了点头说:“认识一个友人也挺好的,但是要保证自己平安。那个侍女如何?“

“挺好的,她人看着柔柔弱弱的,没想到力气挺大,身手也不错,平常有她陪着也确实很方便。“

“那就好,以后出门的时候都带着她一起。“

“嗯。“

白潇跟夏衡说了会儿话觉得心情好了些,看着夏衡面前的书问道:“爷看什么呢?“

“一些史料。”

“爷又不写史书,看这些做什么?”

“看故事啊。“

屋外起了风,卷起了从屋子里传来的说话的声音,又渐渐地消散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