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唐初有座城

《我在唐初有座城》

第143章敦敦教导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不过雄主始终是雄主,李世民不过只是有片刻之间的犹豫和彷徨而已。

想必也是听到了宫中之人的回报以后,心中有了一些感慨,所以才会这么说。

在大殿之中走了几步以后,李世民转头就对楚风开口说道。

“你现在尽快启程,前去河南之地视察农作物的收获情况。回来之后马上就准备筹集军粮,。这一段时间匈奴人也好,吐谷浑人也好都不消停,要是不打上一场仗的话,我大唐恐怕没有安宁之日,所以要早做准备你马上就要前往南召,此事不能拖延。”

看起来此时李世民已经决定了,对突厥人首先用兵,毕竟突厥人趁着这一段时间,大唐内忧外患之时,可是索取了不少好处。

虽然说渭水之盟让大唐获得了喘息之急,但是以现在来看,突厥人还是对大唐保有一定的优势,这也是李世民一直担忧的事情。

楚风自然也不敢怠慢马上拱手,开口说道。

“既然如此的话,微臣马上就回去准备,明日一早就出发,行军的路上微臣就会准备此事,争取在微臣前往南召之前,筹备到足够的军粮。”

李世民听完以后点了点头,如果要是这样的话,原本对于突厥人的战争就可以提前了。

要不是因为贞观元年到贞观二年之间,发生了太多的自然灾害,李世民就会趁着渭水之盟的胜利,趁胜对突厥人进行打击,可惜天不遂人愿,就这样耽误了两年。

为此李世民不得不忍气吞声,对于外族的一些动作委曲求全,用此来换取时间,迅速的平定了大唐国内的叛乱,现在的大唐,民心不稳。

毕竟玄武门之变已经传了出去,大多数人对于新登基的李世民,还没有一个足够的印象。

所以李世民需要一场对外的大胜,来奠定自己在国内的威望,只有这样才能震慑住那些心怀不轨之人,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盯着楚风看了一阵以后,李世民这才开口说道。

“做人做事当以谨慎为主,但是恰逢其会也当抓住时机,乘风而上,这就需要对于局势有足够的掌控,才能从纷乱的时局之中找到合适的机会,抓住重点。”这算是李世民给自己的提点,由此也能看出来他与李渊的不同。

李渊过于强调稳妥,而没有太多的进取之心,但是李世民却是在谨慎之余,还不忘砥砺前行。

这也就为什么李世民登基之后,对于李渊的政策很多都推翻了重新再来。

也就是因为这样,造成了很多跟随李渊的官员心中多少有些惴惴不安,毕竟李渊可不是主动退位的,是受到了李世民的胁迫之后,无奈之下选择了退位。

楚风也渐渐明白,为什么那些李渊时期的官员,会在贞观元年以后纷纷起兵造反。

估计也是因为李世民的政策,跟李渊相差太多,让这些人过分解读,才会选择铤而走险。

而这个时候,李世民的话锋一转,忽然提起来了王玄策。

“王玄策虽然年轻,但是在地方上政绩颇为突出,而且所献之策可行性非常大,你到了南召之地以后,要多听从他的意见,军粮之事做好以后要多用一些时间,多去请教一下卫国公。”

这样的谆谆教诲,让楚风感觉心中也是十分的感动,他也能够理解了,为什么李世民的那些手下对他忠心耿耿,像是这样的信任和栽培,让人不得不折服。

于是楚峰诚心实意地对着李世民行了一礼,开口说道。

“陛下请放心,之前在长孙大人的府上,跟王玄策见过一面,确实此人眼光颇为独到。而且这一次微臣也想让王玄策随行,以便路上请教一些治理南召之地的方略。”

听到他这么说李世民点了点头,很是满意走到了天下舆图之前,看着南召之地说道。

“南召之地若归于我大唐的话,一来可以牵制吐蕃人,二来还能保证让南方之地不会发生什么变故,如此一来,大唐就可以专心对付北面和西面的那些外族。”

说着李世民转过身来对楚风说道。

“只要你能够做的好,那么朕就让你永镇南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