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原始时代之三界伊始

《穿越原始时代之三界伊始》

第23章燧人华胥喜结连理终于炼出…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杆秤的问世,让整个商市再次活跃了起来,任黄目睹此景,心里也是说不出的激动,这才是市场该有的景象。

一块绿色的石头引起了任黄的注意,弯下身,拿起来仔细端详,竟然惊讶的发现,这居然是孔雀石,孔雀石做为装饰品自然是很漂亮,但是孔雀石最大的一个用途,那就是可以用孔雀石炼铜,这才是令任黄惊讶的地方。

连忙询问,这孔雀石怎么来的?那位首领回复,是从来时的路上捡的,任黄继续追问,是在哪捡的?那首领仅仅指了一个大概的方向,对此,任黄也是非常无奈。

想了想,便嘱咐这位首领,自己需要大量的这种石头,希望他下次遇见时,多多收集,圣地愿用陶器兑换。

陶器现在可算是一种抢手货,那首领听闻圣人愿意用陶器兑换,忙不迭的答应了,并保证一定努力收集这种石头,并亲手将这块孔雀石赠与了任黄。

把玩着这块孔雀石,任黄命令大壮把这块石头送往有巢氏,并嘱咐他们大量收集这类矿石,大壮接到命令,驴不停蹄的赶到了有巢氏的村寨,寨门护卫看是圣地来人,急忙前往通知有巢氏,有巢氏见过大壮,询问大壮此来传达什么命令。

大壮掏出那块孔雀石,言明,圣人要求有巢氏大量收集这种石头,有巢氏接过孔雀石,仔细端详了一番,印象里并没有在哪里发现过,便传下命令,要求大巢国人提供线索。

大壮命令传到,随即返回,任黄并没有收到什么有用的消息,想来安徽这一代,孔雀石应该比较少,还是期待那个商人能给自己一些惊喜吧!

等待的时间总是过得非常缓慢,那个首领并没有频繁的出现在商市,想来路途应该很远吧,语言的传播依然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度量衡的标准也分发了下去,令三大酋长惊叹连连,圣人到底是圣人,这些统一的标准,他到底是怎么想起来的。

随着文明的传播,私有制的萌芽渐渐兴起,任黄决定逐步开放私有制,狩猎采集所得,不再全部上交部落仓库,由获取者自行分配,部落仓库只收三成储备,用于应对特殊情况的发生。

农耕初建,依然是集体所有制,将来所得由部落均分给所有族人,将来耕地面积扩大,作物收成稳定下来,再有相应政策。

陶器制作,衣服制作,家具制作,武器制作依然归部落所有,各工坊工作人员,由部落支付工钱,当前主要以陶器支付,或等价于陶器的其他东西。

命令公布下去,一时间,群情激昂,所有人的干劲都空前强大起来,三五个和得来的家庭组成小队四处狩猎采集,这其中难免出现一些矛盾,这个时候,首领的作用就彰显出来了,一旦判定谁的错误,将会判以监禁或是罚款,当然这个罚款依然是等价于一些陶器的价值。

各种政策大刀阔斧的实施着,顶着圣人的头衔,政策实施的倒还顺利,虽然三个酋长以及子民不太明白圣人的意思,但是还是机械式的执行着,大巢国的威名也是越传越远。

期盼已久的华胥氏,终于再次到来,他们带来了更多的亚麻,当看到大巢国的各种器具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体会到了大巢国制度的优势,她决定留下来,她要学习大巢国的文化,她要把大巢国的风土人情带回华胥。

圣人高高在上不可亵渎,华胥把目光锁定在了燧人的身上,这个大巢国的继承者,辅助已经渐渐衰老的父亲,将各项政策准确的执行下去,燧人的睿智与果断,深深震撼了华胥的内心,她渐渐的被燧人吸引。

终于,在一个月满中天的长夜,在圣人的见证下,他们举办了隆重的婚礼,盛大的篝火晚会持续到了半夜,才渐渐安静了下来,华胥与燧人正式结为连理。

任黄对此还是比较满意的,历史的走向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到来而偏离,但是女娲的出生,任黄还是有些不明白,难道华胥生下伏羲后就与燧人离婚了,然后回到华胥族群再次嫁人,生下了女娲,不然怎么解释伏羲与女娲的兄妹关系,越想越狗血,任黄干脆不去理他,爱咋咋滴吧!

有巢氏年岁渐长,渐感体力不支,遂将联合酋长之位传给了燧人,燧人在华胥的帮助下,将大巢国管理的井井有条。

任黄难得的清闲,正在房间里逗弄自己的儿子,大壮来报,有一个首领要求求见圣主,任黄刹那间就不淡定了,急匆匆跑了出去。

果然,那个首领带领20余人,每人都背着一背筐绿色的孔雀石,估摸着得有千余斤,可把任黄高兴坏了,特意嘱咐平平为众人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餐,并由陶工运过来了100余件陶器兑换给了那个首领。

能换到如此多的陶器,也出乎了那个首领的意料,因此对任黄万分感谢,他所带领的众人,也没想到这绿色的石头得圣人如此青睐,一时间也是有些惊喜,这一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话说这东西还是挺重的。

任黄问他到底是从哪找来的这么多孔雀石,那首领表示,自己的族群在西南30余个太阳日的地方,虽然也是大巢国的一员,但因为路途遥远,大巢国的政策并没有被推广到那边。

任黄估算了一下,听这位首领的表述,他们族群大概已经属于湖北地界了,湖北黄石就是孔雀石的主要产地,这也印证了他的猜测。而且对大巢国的影响力也有了一个大概的认知,按大巢国现在的影响范围来看,大概相当于安徽全境以及相邻各省的边缘地带。

任黄表示,大巢国将尽快将政策推广过去,没有语言文字,任黄也不知道该称他们为什么,姑且称之为孔雀氏,并吩咐他们,但凡来此地交易一定要带足够的孔雀石,那首领点头答应,然后带领族人走出了房门,他们将会用刚刚换到的陶器换取更多有用的东西,

任黄看着满地的孔雀石,满心欢喜,派人送到了陶工的工坊,然后亲自过去,他要把铜炼出来,炼铜的必要设备,一是火炉,二是不可或缺的风箱。

火炉倒是好说,将陶窑稍加改造便可以了,风箱这个东西必须要做出来,有了风箱可以为陶窑或者火炉提供足够的氧气,间接的提高木柴的燃烧温度。

风箱大体可分为两层,上面一层较高,下面一层要矮很多,中间以木板隔开,木板左下角与右上角均留有较为狭窄的风道,上层需建立一个木制方形挡风板,周围固定一些较为柔软的皮毛,尽量增加挡风板与上层风箱的严密性,在挡风板中间以榫卯法,固定一根连接杆通向风箱外面,上层风箱前后接近下层顶板的地方需留有两个进出风口,辅以能前后活动的小挡板,最后在下层留下出风口,这样一个完整的风箱就完工了。

风箱整体并不大,任黄携木工用陶锯将木板整齐的解开,倒也不是多么困难,经过半天的时间,一个完整的风箱终于完工了,任黄试验了一下,感觉风力还行。

炼铜的炉子,任黄并没有见过,出生在那个年代,谁没事去参观是怎么炼铜的,但是总体来说,其根本依然是将含铜矿石放在火炉里煅烧,然后想办法尽量增加燃烧的温度,使铜融化沉积到炉底。

思索了片刻,任黄还是准备重新再做一个炉子,依然是用粘土层层堆砌,炉高大概一米3,在大约30厘米的位置留有带有通风口的隔断,将风箱固定好位置,风口连接好下层风道,然后将下层封死,准备工作就做好了。

下面就要开始炼铜了,首先要在上层加足够的木柴,点燃,然后拉动风箱,充足的氧气会让火焰非常的旺盛,再加上外壁粘土的保护,基本能达到1000度以上,然后将砸碎的孔雀石丢在里面,孔雀石里的铜融化后自然下坠,或者流下风道或者沉积于炉底,待冷却下来将炉子的下层砸开,烧剩下的残渣里,一块块的铜块就显形了。

孔雀石里铜的含量还是比较高的,这千余斤孔雀石,任黄共计炼出了将近200斤铜,含量之高,让任黄欣喜万分,首先需要铸的就是代表权力的王剑,这是任黄考虑再三的结果,为了将来能更好的执行自己的政策,有必要给自己增加一些神秘。

任黄先用木板做了一个王剑的模型,然后在被木板四面固定的粘土平面上印出王剑的模型,将碎铜用陶罐烧化,倒入模型里,随着赤红色的铜水灌满整个模型,等到完全冷却,一把简单的铜剑就算完成了,然后经过打磨,便成了一把杀伤力很大的青铜剑了,

任黄握在手里试了一下,很沉重的一种感觉,毕竟是铜制的,总是有一些分量的。

孔雀石采用这种方法炼出的铜其实并不算是纯净的铜,里面多少含有一些铅和锡,但是也是因为铅和锡的存在,才使得铸造的器具硬度上升了一个台阶,纯铜质地较软,做成兵器的话反而不美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