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片警那些年一少年篇

《我当片警那些年一少年篇》

第三卷 第十五章 林家铺子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适才在面包车上,黄叔一边开车一边给我们大致介绍了一下林文斌的背景资料。小胖之前告诉我,他开了家殡仪馆,其实不太准确。殡仪馆是国有性质事业单位,个人不允许开设,不过,有一句倒是误打误撞碰上了,林家祖上做的还真就是看守义庄这门营生。

义庄始于北宋年间,原本是古时一项善举,捐赠人拿出一些田地,其田租专用于慈善。义庄之中还包含有学校、公田、祠堂等等设施,随着社会结构的改变,义庄原有功能也逐渐变小变少,到了近代,几乎只以祠堂为主,后来又有了一个专门用途:寄放棺柩。

旧时,一时还未曾找到好地方安葬,或是死者客死他乡,家人准备运回故土,又或是穷得无以为殓,只好暂时将棺柩寄放在义庄之中。那时候,讲究的便是个人死为大,入土为安,再穷再难,但凡是有点家底,即便相隔千里,也要将亲人送返故乡,入土安葬。

自然,大家也不会怠慢了义庄看守人。林家祖上虽然家境贫寒,但是捡了这份没人干的差使,多多少少有些进项,因而熬过了那段艰苦岁月,活了下来。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减少土葬对环境的污染,国家大力推行火葬,这才有了殡仪馆。只是那个年代社会上普遍观念,对这一行讳莫如深,总觉得不太吉利。

这里面既包含对死者的敬畏,又包含对鬼神之说的畏惧,还包含基于几千年民俗文化等诸多原因。所以,即便它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国家公职单位,但里面的工作鲜少有人愿意去干。

干这一门营生的人,人们意识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些看法,除非万不得已,一般鲜少有人主动跟他们打交道,四周街坊邻居一般远远瞧见也都是要躲开的。

林家倒没有这个忌讳。林文斌的父亲自建国之后,一直在县里火葬场工作。因为火葬场是国家单位,一般不对社会招聘,而是在体制内挑选,所以林文斌早年也随父亲在火葬场干过。

只是干了没几年,他发现工作虽然稳定,但赚不到什么钱,再加上平时跟人正常打交道都艰难,更何况他还想着要娶媳妇生孩子,说什么也不肯像他爹一样,在火葬场奉献自己一生。

林文斌从火葬场出来以后,因着自己也没什么其他工作经历,为了糊口,他便在陶家沟开了一家殡葬服务公司。虽说还是在殡葬行业这个圈子里混饭吃,但多少跟普通人接触更多了。

乡下地方,大伙见识少,讲起什么公司,只觉得特别高大上,不接地气,很有些距离,但说起殡仪馆,火葬场,棺材铺子什么,大伙便明白这家店做的是什么生意。不过做生意嘛,多多少少还是要图个吉利,林文斌是个脑子活泛的人,又因为有他父亲那层关系在,所以他给自己公司取名叫做‘林记殡仪馆‘。这名字吧,比棺材铺子,要稍微好上那么一丢丢。

这收敛装椁,装扮灵堂,答谢亲友,请师傅念经超度,等等等等一整套下来都有固定的章程和仪式,若是办丧事的人家家境殷实,这一套更是格外讲究,当然,也更舍得花钱。林文斌祖上好几辈都干这个,也算家学渊源,没有人比他更熟悉这方面的流程,钱,也自然赚得更多。

听了黄叔讲起林文斌这段背景,我方才了解,怪不得,他把陶二妹看得那般重要。原本他这个职业,能够取上媳妇都已经很是艰难,何况,陶二妹长得还不错。只怕当初为了娶陶二妹当老婆,他费了不知道多少力气,也怪不得,即便是他自己没有生育能力,骗婚耽误了陶二妹,他也绝不肯轻易跟她一拍两散。

以上暂且不表,再继续回到林家铺子。在农村,房子都不怎么值钱,所以林家铺子,占地还不小,前院后庭,口字形一进院落。进门口小院一侧有一畦菜地,菜地三面围着几重月季,正面还有一只石桌几只石凳供人休憩,等过了影壁,才是正房,左右两侧厢房门上都落了大锁,想必是用来存放东西的库房。

院落各处虽然简朴,但是收拾得非常整洁,地面铺满碎石,打扫得十分干净清爽。眼前所见,有些颠覆我们对棺材铺子或是义庄固有印象。据说林文斌婚后,陶二妹是一次都没有进过这间铺子,所以这里一应物事,全是林文斌一人包办,我心中对林文斌的脸谱,又多了一个形容词,‘细致’。

我们一行正好三人,一人挑选了一间房舍,准备去屋中搜寻线索。小胖挑了正房,我挑了西厢房,黄叔便选了东厢房,三人各自施展手段,进屋中查看。

正房屋门虚掩,并未落锁,一进院落,我便观察到了,相信难不住小胖。西厢房却是关得十分严实,我绕了一圈,又在背面发现一扇窗户,用手一推,推不动,应该是从里面拴上了插销,不过这也难不倒我,四下无人,我便使了个小手段,松了插销,拉开窗户,跳窗翻进室内。

就着窗外月光,屋里概况依稀可见,朦朦胧胧似乎堆放着许多东西,我实在瞧不清楚,凭着个轮廓摸到屋门口,在房门一侧果然找到一根灯绳。拉下灯绳,房舍之中顿时大放光明。

屋里刚一开灯,冷不丁地,面前闯入一张苍白的大脸盘子,大脸盘子上还涂着两团鲜红的红脸蛋子,吓得我差点蹦了起来。

我去,这是什么鬼!怎么在屋门两侧各自立着一个童男,一个童女,用白纸扎成,身量刚好与我相仿,这猛然一下子,差点没把我吓得尿了裤子。

待我平缓了心神,这才发现,原来这间库房里,存放的全是些纸活物件。

有什么童男童女,丫鬟仆从,也有灯笼纸马,魂幡纸钱,除了这些,什么大别墅、大彩电、小汽车、小洋房、金山银山聚宝盆,花圈挽联白纸花,总之是古往今来,应有尽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

大的小的,粗的细的,一干纸活全都做得那是惟妙惟肖,没想到林文斌还有这手艺,这些纸活做得着实精巧,把我看得那是目瞪口呆。

我一路查看,又在房屋正中,发现几把条凳,条凳四周散放着许多竹条并一把柴刀些许浆糊,以及若干未完工的小物件等诸多物事。

柴刀!

虽然没有发现坐垫,但是眼前此物又让我精神为之一振。我仔细打量了片刻这把柴刀,果不其然,跟集市上,老铁匠卖的那款一模一样。接口包住刀柄三分之一位置,也正是我们在枯井中发现的凶器同款。虽然不知道这两把柴刀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但我还是掏出物证袋,小心地将刀装进袋子里。

关了灯,沿原路返回,跳出窗外,阂上窗户,我又拐回院落当中,眼瞧着小胖正好从正房出来。一瞅见我,他便冲我招招手,我连忙快步走过去,二人坐在屋檐下的台阶上,等待黄叔出来。

“你有什么发现?”小胖推推我。

我拿出物证袋,“瞧见了没有,枯井案凶器同款柴刀!”

小胖目不转睛地盯着我手中柴刀,一脸羡慕,“你运气可真好,我就什么都没发现。那正房里面,有一股奇奇怪怪的香味,香得闷人,我实在呆不住,又想着,可不能白来一趟,刚好桌上摆着一摞单据,我找了全了,就全收拾了装进物证袋里。”

“单据?什么单据?”

小胖将他手中的物证袋给我看,“就是这个,全都是火化单,也不知道有没有用。不过,话说回来,这火化单是做什么用的?”

我接过小胖手里的袋子,抽出一沓纸,一面惯性地按照时间顺序整理出来,一面跟小胖解释什么是火化单。

“通常人死了以后,得有死亡证明,没有死亡证明的尸体,火葬厂绝对不能烧掉,不能烧掉就只能先存放起来,搁古代,就是存放在义庄里。

尸体放久了,不是都有味儿吗!所以义庄看守人,或多或少都懂得一些保持尸体不腐的秘方,这些秘方,要么是酒,要么是醋,要么是香,我估计你说的那股闷人的香味多半就是那个什么防腐香。它还有个用途就是祛除蛇蚁毒虫。”

我想了想,先给小胖解释了一下主屋内的那股闷香。

“继续回到你刚才的问题,火葬厂得拿到死者家属给的死亡证明,或是火化证明,他们才能焚烧尸体。

你说的这个东西,其实应该叫做火化证明,都是开给火葬厂的,告诉他们这具遗体已经没有生命体征了,经家属同意,予以火化,就是这么一份证明材料。

要不然,若是人还没有死透,又或是家属对死者的死因尚有疑虑,哪怕是尸体运到了火葬厂,人家工作人员也是不会烧的。你手上的单子就是这么个东西!”

“那这证明是谁来开?”

“不一样,得分情况。比如说是在医院去世,那么死亡证明就是由医院来出具;要是非正常死亡,那么就是公安部门来开;要是,是在家里面正常离世,这种情况,要么是居委会开,要么是街道办开,要么是派出所开,也有些是由单位来出具死亡证明,或者说火化证明。”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我倒是长见识了!”

正聊着,却见黄叔从东厢房屋后走了出来,一见他两手空空,我便猜到,看来我们要找的沙发垫子并非如林文斌所说的那样,放在了棺材铺内。

这个东西若是不重要,他为什么要对陶二妹撒谎呢?这么一想,我越发笃定,这个坐垫肯定有些蹊跷,说不定会成为我们破案的关键线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