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片警那些年一少年篇

《我当片警那些年一少年篇》

第三卷 第十九章 杀人与反杀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1995年7月,大盘县陶家沟,本村居民陶三春因为喝夜酒,无意间醉倒在一处废弃机井处。第二天清晨,陶三春和另外两个村民,发现机井中倒插着一个没有穿衣服,并且已经高度腐烂的裸尸。

从发现尸体,排查附近地点失踪人口共计四十三名,将嫌犯锁定马有财,揪出林文斌,再到确认韩大山、韩小川二人为重大嫌疑人,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十天。

在这三十天里,此案可谓跌宕起伏,迷雾重重。每一次发现线索,掀开迷雾,我们以为就快要看到光明的时候,门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关上,也不知道这一次,是否能够让我们如愿以偿,找到真相!

商丘市公安部门收到请求后,经过调查,将嫌犯相关信息传真回大盘县。这些资料包括了嫌犯近照、身份证、档案等等,除此以外,还调查到他们的行踪情况。今年1月初,二人买了两张长途汽车票前往蓉城,至今下落不明。

看来韩大山、韩小川在大盘县作案之后,并没有潜逃回老家。以大盘县为起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只是不知道他们往那个方向逃窜隐匿,又或是,如今躲藏在哪个不知名的乡村山林中。遇到这种情况,最有效的方法是发布通缉令,追捕在逃嫌犯。

黄叔打了报告申请,很快,市公安局发布了通缉令,通缉韩大山、韩小川二人,张贴出二人近照,对发现线索的举报人,缉捕有功的单位或个人每人给予人民币200元奖励。

这一次,我们总算是交上了好运,没过多久,就接到土桥镇一位热心群众打来的举报电话。电话里说,三个月前巴山茶厂招聘工人,来了一名外地人,身上证件、钱财、衣物、都被车匪路霸抢走了,没钱返乡。大伙同情他的遭遇,将他留在茶厂帮工。

土桥镇靠近巴岳山南麓,巴岳山则位于渝城大足、铜梁、永川三区交界处,隶属永川地界。离开大盘地界往东行,不过百里之遥,便是群峰峻秀,层峦叠嶂的巴岳山。此处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还是我国最早的贡茶——水南茶产地,巴岳山茶早在明朝永乐年间便被定为蜀王贡茶。茶厂依山势而建,在山中林莽间错落有致,袅袅炊烟升腾,隐约可见其轮廓概貌。

说完了茶厂历史,顺便再提一嘴关于车匪路霸的往事。

九零年代是长途运输兴起的年代,这个时候开始出现成规模的货车运输,特别是私人运输队的兴起,让中长途货运司机成了高收入人群,这群人自然也成了被抢劫的热门对象。

货运兴起同时,针对货车司机的抢劫也爆炸式增长。许多地方甚至出现了这样的名言:走过三江六码头,难过XXXX州、火车好坐,XX难过。

那时候火车经过某些站点时,乘务员都会紧张地广播:“各位旅客同志请注意,XXX站到了,马上会聚集大量犯罪分子,请各位看管好自己随身物品,不要随便下车。”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这种情况持续到本世纪初,经过国家大力整治之后,才逐渐变得销声匿迹。那时候,时不时就会从电视、报纸、收音广播中看到、听到各种报道。

后来,我们又从黄叔和我爸口中,陆陆续续,听说过许多故事,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此处略过不表,让我们继续回到本案这通举报电话当中。

来茶厂帮工这名外地人,不会说川话,操着一口山东口音蹩脚普通话,人非常老实,少言寡语,也不惹事,也不爱跟人打交道,一味肯干活,大家也多信任他。

直到打电话这位热心群众去镇上办事,无意中看到通缉令上的照片。他越看越觉得,照片上嫌犯韩小川,跟茶园新收工人长得非常挂相,尤其是右眼角下方,有一颗泪痣,无论大小、形状、还是位置,都一模一样。

这位热心群众思考了半天,觉得茶厂新来那名帮工,外貌口音特征都实在太符合通缉令上的描述,于是打通了举报电话。

接到举报电话之后,黄叔立刻跟渝城公安部门进行了电话联系。严格来说,蓉城跟渝城属于两个不同行政区划,需要渝城公安部门予以逮捕嫌犯后,再移交至立案地公安机关。

商量完以后,因为巴岳山距离两地都挺近,大家决定协同合作,将嫌疑人抓捕后,由黄叔他们带队将嫌疑人押送回大盘县。

这种情况下,我跟小胖自然是不便掺合进来。我俩眼巴巴地目送黄叔一干人等离开,他们乘车前往巴岳山,缉拿嫌疑犯韩小川。

车已远去,冒出地烟气都已经消散了,小胖还在眼巴巴地看着,动也未动。

“我们要不要买张去巴岳山的车票,偷偷地跟过去?”小胖转过头问我。

“你可别犯傻,你爸他们可是坐的专车,并且人人都佩戴了武器。且不说,有没有直达到土桥镇的大巴车,就算是有,等我们买完票,到时间坐上车,再到了地方。这么算下来,估计他们也都早完事了,都坐车回来了。

更何况,咱们刚刚讲的那是直线距离,坐大巴过去还指不定什么时候到呢!

还有啊,你别不长记性,没听到他们刚才说起车匪路霸的事情么!我们两个,还是算了吧!”

“哎呀!你说这事整得!让人干着急,一点办法都没有!也不知道高速公路啥时候修好,修好了,到渝城就快了!”

那个时候,我俩谁都没想到,小胖口中那条高速公路在半个月后,即将通车。正是有了这些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大量兴建的高速公路路网,才使得“拦车断路”这种作案方式,失去了作案空间,也为后面全力整治车匪路霸打下了坚实基础。

眼瞧着黄叔他们一行五人前往巴岳山缉拿嫌犯,我跟小胖二人闲来无事,终于记起了自己学生的本分,再过半个月,可就要开学了!

无论我跟小胖打赌输赢如何,这一次让我觉得非常欣慰,小胖他终于不抄作业了,但是随即而来我变得十分后悔!!!

因为这厮偷懒太久,哪哪哪儿,他都不会,每每问起我,我都几欲抓狂,真想把他脑袋劈开,看看里面装的是不是豆腐渣!

我实在被他问得没耐性了,“这样吧,咱们休息会儿!不然,我就得打人了!上次你爸答应请我们喝羊肉汤,我还没喝着!今天中饭你就请我喝羊肉汤吧。我要是心情好点,这个老师的苦差事还能忍忍干下去,要不然,我可是要撂挑子不干了!”

小胖无语,但他还算是个聪明人,“行行行!小王老师,只要你吃得下,油条、糍粑块管够,先说好啊,羊肉汤只能买一碗!!!”

羊肉汤论碗卖,一碗五块钱,里面的肉啊羊杂什么的定量,但是汤管够,不算钱,油条糍粑价格一样都是五毛,小胖这算盘打得飞起。

“那行,我还要两根油条,两块糍粑!”

“这么多,你吃得下吗?都快赶上我的饭量了!”

“我吃下的都长在个子跟智商上了,跟你不一样,你吃下的都长成肥肉贴你肚子上了。你点就是了,你少吃点啊,我肯定是能吃下的。”

……

片刻之后,我俩便来到卖羊汤的早餐铺子前。大锅里正咕嘟咕嘟着雪白的浓汤,香气在空气里堆叠,把我跟小胖馋得口水直流!

“老板,我们这边要两碗羊汤,多放香菜葱葱,一点点油辣子,再来八根油条,五块、啊不,还是六块糍粑好了。”

我顿觉无语,两碗冒尖的羊汤比我脸都大、八根大油条、再加上六块炸糍粑块,这饭量,我可赶不上。在羊汤的香味弥漫中,我跟小胖二人大快朵颐。

日子过得飞快,小胖这几天被暑假作业虐得那是一个鬼哭狼嚎,而我,每天都在咆哮,主要是被他给气的。两天之后,黄叔一行押解着一个蔫头耷脑的犯人从土石镇返回大盘县。

将犯人收押之后,众人未待休息,便又立即开会商量要如何审那韩小川。

怎么审韩小川,确实是值得一番思考。到目前为止,大伙都没有收到关于韩大山行踪的任何线报,也不知道,韩大山跟韩小川二人是如何失散,或是二人早就定好了计划要分开潜逃,又或是在潜逃这段日子里发生了什么未知状况。眼下这种情况,只能指望能够从韩小川口中套出关于韩大山的行踪消息。

蒋叔提议,再捋一遍二人的档案资料,这个时候,我跟小胖二人方才第一次听到关于这俩人的个人资料。嗯,是的,开会时,我跟小胖又继续蹲墙根下偷听来着。

韩大山身高183公分、体重78公斤,三十二岁;韩小川身高174公分、体重83公斤,二十九岁,二人是远房表亲,均为山东省商丘市老王集乡人。这俩人在乡下成日里偷鸡摸狗,坑蒙拐骗,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二流子。

1993年到1994年这两年时间,两人并没有待在家乡,档案记录他们前往省城齐城,说是要去赚钱。一直到94年11月,二人才从齐城回到家乡,1月初,又购买了长途汽车票前往蓉城。

二人是如何跟远在川省蓉城,大盘县陶家沟乡下地方的马有财搭上线,档案里没说,留给我们继续挖掘。

但在此刻,我突然注意到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这件事就是韩大山的身高,183公分,这个高度,与我们在枯井中发现尸体身高非常接近。

我老妈在县里外科手术室工作,因为我爸的关系,虽然她没有上手做检查,但是经常需要配合医生工作,并填写尸检报告,再搞点收尾工作。报告上经常会出现人在死亡之后,测量的身高会比家属提供的身高少那么几厘米的情况。

这种情况很好解释,人死亡之后,因为肌肉大量脱水会导致身型缩小,身高自然也会矮上那么几公分。

所以,当蒋叔提及韩大山身高,联想到他目前下落不明,再联想到井里那具尸体,我心中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假设。

莫不是这两个笨贼杀人未遂,反而被人所杀,他二人行径被林文斌撞破之后,被林文斌设计反杀。

想那林文斌的智谋,能够李代桃僵,设计将马有财烧得灰飞烟灭,连渣都没剩下,反杀两个笨贼,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一切推断假设依据在于,井里面这具尸体,究竟是不是便我们一直遍寻不着的韩大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