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认贼作父,我比吕布还猛

《三国:认贼作父,我比吕布还猛》

第431章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此时此刻司徒王允走了进来,然后黝黑色的面孔上也是带着一丝兴奋的笑容,他冲着王易拱了拱手,也不忘跟其他人颔首示意。

“陛下,文和、文若、你们都在这里啊,这样正好,有些事情一并说了,也方便各位大人以后做事儿。”

看得出来这家伙心情极好,而且能被陛下物尽其用,这司徒王允也算是恪尽职守、尽职尽责了。

“陛下,最近您推广的新品种生长的很旺盛,而且今天你委托我做的蜂窝煤也已经研究成功,洛阳城里的铁匠说这东西绝对能取暖,而且烧水煮饭的速度极快,再加上烟雾也几乎没有,绝对是天佑我大汉啊。”

农田里的作物会茁壮成长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不过用石炭打造出蜂窝煤却没想到能这么快。

要知道司徒王允在朝中也算是有名有姓的人,没想到竟然会搞的这样灰头土脸,关键听他的意思好像陛下的一些想法真的成功了。

不过这也难怪,在这个年代许多的东西都未曾创造出来,王易以大汉天子的身份发明东西,这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咳咳!"

“咳咳!"

贾诩和荀残两个人也是咳嗽了一声,他们觉得司徒王允是不是有些大惊小怪了,于是乎荀残直接开口说道:“陛下,司徒王允大人这是.....

“文若啊,你是不知道啊,陛下今早托我研究这蜂窝煤,说是如果成功是造福百姓的,结果下午你们把石炭带回来的时候,没想到按照陛下说的方法一弄就成功了!”

司徒王允看上去兴奋的像是一个孩子,这绝对是利民的事情,他过去也是平民出身,如今能够为百姓、为陛下做事儿,他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凤雏,不知你现在感觉如何啊?”王易没有第一时间回应司徒王允,反而是看向了一旁的小庞统。

这家伙明显有试探自己的意思,不过对于王易而言这并不是什么太难解释的问题,有的时候收复凭借的就是无上之姿,尤其像庞统这样的寒门子弟那更是如此。

庞统没有说话,他很明显是有些不信的,不过那司徒王允也不似作伪,所以当下踌躇片刻,也是不忘询问道:“陛下,不知能否让我看看那蜂窝煤?”

“有何不可,王允蜂窝煤你应该带来了吧?”王易笑着点了点头,同时看向司徒王允的目光也是带着些许的赞赏。

这家伙的忠心天地可鉴,只不过在历史上他没有用到正地方而已,如今给他找准了定位,那自然也是可以把许多事情干好的。

“当然带过来了,不过在陛下的御书房里生火的话....

“无妨,我早已经准备好了工具,为的就是这一刻了。”王易笑着站起身,在从御书房后面搬出一个炭火炉子的时候,也是带着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石炭既然已经做成了蜂窝煤,那么做炭火炉子自然也要提上日程,所以他把东西搬出来之后,也是不忘说道:“命人带点蜂窝煤过来,朕今天让你们见识、见识朕的发明。”

“喏!“

司徒王允听到命令,立即出去找人帯蜂窝煤过来,不一会儿的功夫几袋子蜂窝煤已经被搬了过来。

“啪!”

“啪!”

“啪!”

一个一个蜂窝煤被放进炭火炉子上面,之后王易命人点火,贾诩、荀残、庞统发现这里面的煤炭迅速就点着了,而且温度很高、烟也少。

几个人蹲在炭火炉子旁边感受着热量,显然这御书房也是温暖了不少,三个人的眸子瞪的大大的,显然没有想到王易竟然能够搞出这样的东西。

“有了这东西以后行军打仗根本不用顾忌冬天了,陛下此番研究

出来的东西当真是神奇之至啊。”

荀或夸赞了一句,那些石炭都是从山上采集到的,换而言之平民老百姓也能用得起,如果这东西推广起来,那绝对是造福万民的啊,他头一次觉得投奔王易是最正确的选择,因为这位陛下真的是为自己的子民考虑。

至于贾诩则是面露一丝喜色,他乃是毒士自然知道这东西用在部队里面会带来怎样的提升,甚至能够提升士气,这绝对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啊。

“陛下圣人之姿,贾诩拜服!”是的,贾诩现在是真的服了,过去如果说贾诩只是被王易威逼利诱的话,那么现在他真的是心悦诚服。

跟着一个明君他们未来也是可以名垂千史的,这是让贾诩非常兴奋的,当谋士谁不想名流千古,但是在王易的身上他看到了希望,一种千秋万代、名垂千古的希望!

“呼!,?

庞统也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这位陛下思想当真是天马行空,跟着这样的人未来何愁不不名垂千史。

“陛下,我庞统愿意在陛下麾下效犬马之劳。”说完,庞统跪倒在地,恭恭敬敬的给王易磕了几个响头之后,也是目光闪烁、面色通红。

这个时候的庞统远远没有未来那般运筹帷幄,不过小成的他也算是一个顶级谋士以及人才了。

庞统能够加入到自己的大家庭王易当然欢迎,不过这家伙还未学成,所以首先还是需要让他丰富一下知识。

“可以,不过你现在年龄尚小,且在洛阳学习吧,未来我会亲自开课为你们讲述世界的知识,等到你什么时候从学院毕业在为我出仕如何?”

三个月后。

一上午的时间,数千名百姓还有将士们一起农收,好说歹说之下终于是将第一批农作物给收拾了出来。

作为王易推广的新型农作物,这玉米、土豆、杂交水稻是重中之重,所以这三个月的时间大家也是悉心照料。

三个月的时间,虎牢关那边虽说也有一些摩擦,不过都被陈宫和赵云巧妙的化解,甚至让袁绍损失惨重,所以对方一时间也是不敢有大规模的动向。

清君侧,虽说在这个年代也是很管用的,不过尴尬的是王氏子弟不能响应,再加上一些忠于大汉的人也不会有所动向,所以袁绍就成了一个笑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