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驳风云传

《骑驳风云传》

第一回 义士肝胆,忠魂逝,子流亡(五)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第二天早饭刚过,王遴与王世贞各自带了六七个家人,不约而同来到杨继盛的家中。他们二人都是来帮忙处理杨继盛尸身入殓的事情,张贞与杨应尾孤儿寡母的,确实很不容易。

杨应尾已经醒了过来,只是一直牢牢地盯着母亲的面庞,一声不吭,王一鸣安抚了几句,便牵着他的手一起来到厅堂,把昨天晚上发生的事情跟王世贞与王遴说了一遍。听说张贞已经自缢随夫,他们二人都既感震惊,又觉惋惜,两人都是文人,感慨唏嘘,良久不休。

过了一会,王一鸣终于忍不住,打断他们说道:“现在事情已经这样了,为今之计,我们需要先将椒山夫妇安葬了,让他们入土为安,至于其它的事情,以后慢慢再说不迟。”于是他们三人小声商议,一直说了有半个时辰,然后,王遴与王世贞把他们带来的家人从院内叫了进来,一件一件的将事情安排下去。

张贞笃信佛教,他们从白马寺请了几个和尚来诵了半日的地藏经。到了黄昏的时候,杨家院内,哭声震天,院门打开,一阵木鱼声与梵唱过后,众街坊见是有两具棺材从里面抬了出来,都觉得诧异。孝子着麻戴孝,扶棺痛哭,声音嘶哑。

旁观的众人一打听,才知道杨继盛的夫人在昨夜也已上吊死了,都动了恻隐之心,既感慨老天不公,杨继盛夫妇这样的好人会有如此横祸,又可怜杨应尾年纪幼小就父母双亡。

人们便自发的跟随着送丧队伍,一起为杨继盛夫妇送行,人群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多。送丧的队伍经宣武门大街,往西行至校场五条,望定兴县而去,一直到了月上中天,已经快要出京城了,陪同送行的人群方才渐渐散去。

送丧的人众都不说话,只是赶路,待走到燕都莲花池,已过了子时。此时月朗星稀,王世贞眼尖,隔老远就望见有两个人横马立在道路中央。

待他们又走得近些,看清前面的一个人身粗体阔,五短身材,只是不见脖子,那头就如同是直接安在两个肩膀上面,偏生头颅硕大,想来脖颈原本是有的,只是不堪头颅之重,又被压回到胸腹去了。后面的那人是个中年女子,身材修长,面目也还算得清秀,只是一张脸白森森的甚是吓人。这二人两马,站在道路正中,送葬队伍便过不去了,只得停了下来。

王遴与王世贞对望一眼,心中暗道:“真的来了,王一鸣料得果然没错。”今天早上他们在一起商议时,王一鸣说送葬的时候,必定有人前来拦截,王遴和王世贞都还不怎么相信,他们认为,杨家现在就只剩下杨应尾这样一个稚龄孩童,严嵩即使是再丧心病狂,总不至于对一个毫无威胁的小小孩童下手。然而王一鸣却坚持异常,他说在张贞上吊自戕后,还有夜行人在房顶窥探,那一定是还有其他图谋。

王遴和王世贞是杨继盛的生前好友,都曾听杨继盛提起过王一鸣,知道这位武林中人的江湖经验,实在是要远胜于自己。况且,他还是杨应尾的义父,算下来也是目前杨家的唯一亲人,所以他们虽然不信,可还是都依了王一鸣的主意。

王世贞朝旁边的管家一使眼色,他的管家叫张默,上前两步,大声对那大头矮子说道:“兵部员外郎与刑部主事两位王大人送故友棺椁回乡,闲杂人等请回避。”

大头矮胖子偏腿下马,众人见他落地之后,身高仅及马腹,正欲发笑,但见那矮胖子将身一晃,右手伸出,已将张默抄在手中,张默比常人还略高一些,被他提在手上,如拎一个小小婴孩。众人见了这矮胖子如此威势,虽张大了嘴,却哪里敢笑出声来?都慌忙将嘴巴闭上,大大的吸了一口凉气。

王世贞眉头一皱,问道:“你们是什么人?要干什么?放他下来。”矮胖子桀桀怪笑,声如夜枭,颇为刺耳,笑声刚歇,便咧开大嘴说道:“两位王大人,我是来找杨继盛的儿子的,二位都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做官的,我劝你们别来蹚这趟浑水,免得平白无故沾惹上一身的晦气。”

王遴硬了头皮,拍马上前说道:“你们到底是什么人?杨家的小公子因为父母双亡,伤心过度,昨晚就已经病倒了,今早我们看他还是走不动路,就让他留在家中养病。”

“咦?”那女子一声轻哼,身形一动,众人都觉眼前一花,定睛一看,那中年女子已到了那个孝子身边,伸手将他的孝帽掀开,目光一冷,缓缓问道:“你是谁?”

那哭灵孝子是个侏儒,此时已是吓得软了,瘫倒在地,结结巴巴的答道:“我.......我是这家主人雇来哭......哭灵的。”矮胖子大喊一声:“糟糕!”将张默往地上一摔,疾奔上马。

“不错,河间双煞,这次丢人丢大了。”那中年女子口中说着,脚尖一点正踩在地上那个侏儒的胸口,跃过了众人头顶,稳稳当当的坐在马背上,他们调转马头,朝众人冲了过来,人群慌忙让开了一条道来。

那矮胖子驱马毫不停留,却恨恨说道:“两位王大人,现在我没工夫与你们罗唣,这笔帐先给你们记下了。”两匹马向京城方向疾驰而去,一会就不见了踪影。

这一男一女受命捉拿杨应尾,他二人平常行事本十分精细,今天从早上开始,两人就藏身在杨继盛家门前的一株大樟树上,出入众人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一直都没看到有小孩进出。故此先入为主,一直认定那个哭灵孝子便是杨应尾。

这两人又担心中途换人,是以一路跟随,四只眼睛不离这矮小身躯,而孝帽本就宽大,孝子又是扶棺痛哭,他们一直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对。

前面的一段路是在京城闹市,送葬的人又多,闹出动静来多有不便,故此直到深夜时,他二人这才现身出来,赶在前方拦住去路。

现在两人见正主儿不在,知道中计,不敢耽搁,急匆匆的去了。众人都舒了口气,用手去拭额头冷汗,忽然有人大声喊:“张默死了。”都围拢去看,张默脖颈已被捏断,脑袋耷拉在一旁,舌头伸出有两寸来长,死状颇是恐怖。又有人喊道:“哭灵的也死了。”大家又围过去看,那侏儒确实已经断气,浑身上下却不见一处伤口。

送葬的众人都感惊怖,不自觉的回头去望,害怕那两个瘟神去而复返,那么一抓一踩,就让人去见了阎王,只是不知这次又是谁的脖子胸口遭殃。

王遴与王世贞知道,那二人因为事情紧急,不能停留,一心着急赶去杨继盛的家中,然而上了这样的恶当,一口怒气便就近发作在张默与哭灵人的身上,手段如此狠辣,真是让人有些毛骨悚然。

王遴与王世贞又再对望一眼,心中暗道好险,幸亏王一鸣思虑周全,否则刚才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因张贞自缢而亡,上午他们安排家人出去再买口棺材,另外,就是去雇那个侏儒哭灵人。王遴在他伯父上月过世时,他便见到这个侏儒在哭灵,他叮嘱家人多给了十两银子,只是提了两个要求:躺在棺材中进府,哭灵时不许抬头。

那哭灵人见到白花花的银子,便想那些个奇怪的要求,定然是大户人家的诸多忌讳,哪里想到其它?收了银子,忙不迭的应承下来,一路之上,卖力哭号,却不忘约定,始终不曾抬头。

两位王大人简单商议两句,留下两个家人就近报官,其余的人继续前行,一路之上,有人总感到脖子后面凉飕飕的,不由自主的向后张望了好多回。

幸而路上不再有其它波折,到了第二日中午,终于到达定兴县卧龙岗村。卧龙岗村是杨继盛的祖籍所在,墓地是杨继盛夫妇在生时就已选好的,在该村西北面的一座土山之上,杨继盛弹劾严嵩被关入刑部大牢,张贞就知道祸事迟早难免,两年多前,就已雇人修建好了夫妇二人的墓穴。

山路崎

(本章未完,请翻页)

岖,好不容易上得山来,抬棺的人刚将棺材放下,从中走出来一个棺杠,来到张贞的棺材前,弯腰将棺盖稍稍提起。众人都惊得目瞪口呆,不知他为什么要动棺盖,更加奇怪的是,两位王大人也任他胡来,并不出声喝止。

那人将棺材盖轻轻移开两尺,突然,从棺材里蹦出来一个小孩,白衣白帽,双手抱剑。众人以为见鬼,唬得退后三步,还有人一屁股坐跌在地上。小孩纵身出来后,就站在那棺杠的身旁,青天白日下,太阳下照出影子来,却又不像鬼了,接着便有人认出这个小孩了,他便是杨继盛的儿子杨应尾。

除了两位王大人外,其他人都觉得摸不着头脑。只见杨应尾朝那棺杠叫道:“义父。”将手中长剑双手呈上,那开棺之人缓缓将棺材盖起,直起身来,正是青松剑侠王一鸣。王一鸣接过长剑,摸了摸杨应尾的头发。

昨日他们三人商量,要怎样才能让杨应尾躲开追杀,王世贞与王遴提出金蝉脱壳之计,以哭灵人假扮杨应尾吸引杀手跟随,王一鸣则带着杨应尾脱身离去。可王一鸣则认为,父母入土而子不在,是为大不孝,杨应尾即使因此逃得性命,他长大后回想起来必然会懊恼不已,甚至还会埋怨他们这些长辈。

所以王一鸣索性行险,让杨应尾拿着他的青锋剑,躲在张贞的棺材里,他自己就和棺杠们一起抬着棺材。王一鸣又恐棺材内空气不足,便在张贞的棺材底部开了一个小孔。河间双煞一路跟随,王一鸣早已发觉,只是暗自留神,偷眼看到二人的形貌,就已判定他们两人便是“阳煞”郑关远与“阴煞”马芸。

王一鸣心中暗暗诧异,河间双煞在武林中算得上是颇有来头的人物,这二人本是绿林巨盗,在山东河南一带,做没本钱的买卖。他们号称双煞,一是手段毒辣,二是武功的确了得,阳煞的“大力金刚爪”,阴煞的“兰花拂阴指”在鲁豫一带从没有过敌手。

两人出道二十来年,着实让河南山东一带的武林正道人士颇感头痛,可在一年前,这二人突然销声匿迹,仿佛凭空消失一般。有江湖传闻说是二人多行不义,被华山派的前掌门山河大侠谢嘉仁撞见,废了他们的武功,可当有人向谢大侠求证时,谢大侠却只是笑着摇头,并未承认这事,所以这二人去向成谜,不想今日却在这里现身。

等到河间双煞出手,王一鸣冷眼一看,便知若是单打独斗,六七十招内可操胜算,若他们两人齐上,自己新伤初愈,要赢他们可能需要二百招开外,也不知道他们是否还有其他的帮手,是以虽见二人伤人,一是不及阻拦,二是当下事大,所以隐忍未动。

王一鸣让四个人将张贞的棺材再次抬起,从怀中掏出一个银锭,用手一搓,银锭便成了条状,王一鸣比比大小,将银条楔入棺底孔洞之中,手掌用力按了按,那银条便与棺材底面平齐,更无透气之处。众人见了,只张大了嘴合不起来,王一鸣依次吩咐将杨继盛、张贞的棺材入土,封上墓门,盖上泥土,立起墓碑。

杨应尾见父母尽皆长眠于地下,以后永远不能相见,再也听不到父亲吟诵诗词,再也不能挨在母亲身边听讲故事,不由得悲从中来,在坟前放声痛哭,王一鸣眼眶湿润,王遴、王世贞与余下众人皆是悯然落泪。

等到安葬完毕,日已薄山,余晖似血。

王一鸣携了杨应尾的手过来,让他拜谢了两位王大人,而后挥手与王遴、王世贞道别,带着杨应尾先行下山而去。

王遴与王世贞知道,他们此去便是逃亡江湖,必定凶险重重,也不问他们将去何方,只站在山上以目相送。眼看王一鸣大袖飘飘,杨应尾脚步蹒跚,他们正由小路下山,树影婆娑之中,几转之后终于不见,王遴与王世贞都在心中大念佛号:“阿弥陀佛,椒山兄你在天有灵,保佑杨应尾能逃过此劫,为杨家保留一条血脉。”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