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百年之祸

《消除百年之祸》

第六十二章 残元复辟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副元帅,江浙官员汇报,去年税粮都储藏在府衙粮仓之中,总数大约在八十万石,足够我们三军所用一个月。”郑州知府前来汇报。

“很好!”蓝闹早就计算过了,将那些当地豪强多年来偷税的补上,粮食根本不用愁。

“但是,这些粮食都是县级粮仓之中,需要众多的人手搬运,这个有点麻烦,更需要时间。”

“我将以郑州为基地,大元帅将以济南为基地,以黄河为屏障,严防鞑靼部继续南下。给你半个月时间,建造粮库,开春之后江南雨季即将来临。至于运输粮食的事情,就不用你操心了。”蓝闹不急着北上,反正北方也没什么东西了!

“是!”

庆和三年(1405年)正月二十。

过了元宵之后,在蓝闹的计划下,蓝玉率领部队,徐徐北上,在山东济南城扎根。

“韩同旭、陆明华,这是据点最先消息。太师需要大量的人员,为他运输粮食。”陈叔达拿着刚从据点里拿到的报纸,立刻去找其他两位了。

“陈叔达你的意思?”陆明华没有什么主见,都是听陈叔达的是。

“太师既然将这个消息,传达至我们,意思非常明确了,需要我们这些人帮他运粮。还有一件事情,第二批义务兵也到时间了,但是他们并没有回家,说明他们被征用了。好歹我们也是老兵,现在太师真用人之际,我们应该去效力!”陈叔达是蓝闹的铁杆粉丝,愿意为他赴汤蹈火。

“有道理!”韩同旭也同意陈叔达的意思。

“我们还得回村里,拉上几个壮汉,也许上战场杀敌不行,运输粮食做劳力没问题。”陈叔达再次提议。

“好!大家回村,各自召集村民,不管结果怎么样,明天清晨,据点集合!”韩同旭当即拍板。

“好!”

“好吧!”

第二天,陈叔达带着同村十二位壮汉出现在据点之中。韩同旭和陆明华还没有到。

“陈叔达,这是你们的意思?”据点负责人简单的问了一句。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就是我当了一年的义务兵学到的。现在,太师北上抵抗鞑靼,我们虽然上不了战场,在后面帮他们般点东西也好。”陈叔达话说的大义凛然,不容人拒绝。

“好,你们几个先来登记!”蓝闹早就吩咐过各级据点,那些义务兵愿意帮忙,多多益善。

就在陈叔达登记好后,韩同旭陆华明也到了,各自带了十几个人。

“陈叔达,这是你们的凭证,你们这些人直接去临海找三级据点,他们会帮你们安排的。”

“谢谢!”陈叔达接过碟文。

陈叔达一帮人走了整整一天时间,才达到临海,发现那里已经聚集了好多人,他们开始将粮食搬运上船,准备走水路,将粮食运至宁波。

陈叔达将碟文交给三级据点负责人后,不说二话,直接加入搬运大军之中。

“陈叔达人在哪里?”就在大家搬运之时,一个身穿知府官服之人在人群中大喊。

“大人,我在这里!

(本章未完,请翻页)

”陈叔达赶紧出来。

“十船粮食已经装运完毕,现在由你押运至宁波,这是你们令箭。”临海知府竟然将押运的事情交给了陈叔达。

“是!”陈叔达知道这是自己的一个机会,毫不犹豫地接下令箭。

“带上你的人,立刻出发!”

“是!”

船不大,十艘船也就是五千石左右。从临海出海到宁波,大概天亮就到了。

“鄙人陈叔达,温岭人。各位船老大,接下来就靠大家了。只要安全达到宁波,我请大家喝酒!”陈叔达知道,自己虽然是押运,那些船老大才是关键。

“爽快,你这个朋友我交了!”一个船老大当即表态了。

“没事,这条水路,我走了没有一百次,也有八十次了!”

“你就准备好银子吧!”

虽然是军务,船老大也是赚钱的,所以没有什么抵触心里。

十艘船开出灵江,陈叔达将自己的人平均分在十艘上。

“陈叔达,你们几个都是温岭的?”

“是啊!”

“我还有亲戚在玉环,好多年没走动了!”船老大跟陈叔达聊天。

“玉环我也没去过,听说那里打鱼的人挺多了!”

“你们温岭也不是靠海吗?怎么不打鱼?”

“对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也可以打鱼啊!”陈叔达突然醒悟了。

路上一切顺利,达到宁波港的时候,天已经亮了,可是将小船上的粮食搬运上大船,要轮着来。轮到陈叔达装卸的时候,也不含糊,直接拉着自己老乡,三十多人开始搬运十艘粮食。

“陈叔达,临海府,粮食是五千四百石!”陈叔达自己三十多人,加上港口搬运士兵一起,花了两个时辰,才搬运完毕,同时在港口一个登基员处,交了任务。

“陈叔达,你的任务已经完成,休息一天,明天据点报到!”一个身穿据点服饰是人,跟陈叔达说到。

“谢谢大人!”

“普通的吃饭和休息,据点可以提供,想吃好,自己掏钱。”负责人看了陈叔达一眼后,再次说到。

“谢谢大人!”

“船老大,我们喝酒去!”这边交代完毕后,陈叔达赶紧回去找那些船老大,履行若言。

“陈叔达,酒就不喝了,我们还得赶回去,运粮要紧!”那些船老大站在船上,朝陈叔达喊到。

“谢谢了,等事情结束后,我一定要请你们喝酒!”

“好,下一次!”

“陈叔达!”就在陈叔达看着那些船远离时,身后有人喊道。

“是你!”陈叔达认出来了,喊话之人,也是义务兵,他是宁波人,当初是一个班学习认字的。

“走,喝一杯!”

“好,喝一杯!”

陈叔达在港口,看到了很多跟自己一样的义务兵,他们全来帮忙了。

交情深的开始叙旧,没交情的,点个头算是打招呼了。还没等他们过多的交谈,上面来人了。

“陈叔达、韩同旭、

(本章未完,请翻页)

陆明华!”在据点饭堂之中,有个身穿官府之人,拿着一本名册喊话。

“有!”

“在!”

“到!”

“你们三人军营报到,其他村民回家!”来人继续查看名册,低着头说到。

“是!”陈叔达兴奋地回答。

“晚上你们三就上船!”来人说完后,就走出饭堂。

“不亏是陈叔达,第一个完成丈量土地的人,上面肯定认识你了!”跟陈叔达一起吃饭喝酒的人,羡慕地说到。

“我们得先走一步了!”

四天后,陈叔达、韩同旭、陆明华三再次回到,他们曾经生活了一年的军营。

“陈叔达、韩同旭、陆明华,三人前来报到!”陈叔达来到军营登记处。

“军营候命!”登记处的在花名册中,找到三人的名字后,记录上报到时间,同时拿出三块金属令牌。

作为老兵,军营你的规矩自然清楚,也清楚军营情况。

给老兵等候的军营,有几十个,以数字标记。他们到手的令牌,就是他们要去的军营。上面如果有任务下派,也将直接去营房找他们。

“两位,赶紧休息一下,也不知道接下来会有什么事情。”陈叔达看到军营里的大通铺,二话不说赶紧上去躺一躺。

“离饭点还早,休息一下也好!”韩同旭也上来了。

军营变化不大,虽然现在跟鞑靼两军对垒,战争一触即发。可是这里,一点都没有战争那种压抑的气氛。原本,去年十一月份就该回家的义务兵,因为种种原因,全都被留下了。现在,更多的是,跟陈叔达一样的老兵在陆陆续续回来了。

陈叔达、韩同旭、陆明华三人在军营待了三天,任务来了,三人全都分开了。陈叔达被任命为队长,他要带着二十名新兵,上战场将受伤的士兵,运输至后方救治。韩同旭的任务就安全一点,他只是负责运输粮草,远离战场。陆明华被安排到了,炊事班烧火。不管怎么样,他们三人也被转移到了郑州,可以说到达一线。

就在鞑靼部准备登基的时候,蓝闹和蓝玉父子两,暗中调兵遣将。首先蓝玉将部队北移至济南,跟对方隔河相望。另外,蓝闹手下的辽东部,也秘密地通过海船,已经转移至原先的驻防。跟他们一起过去的,还有三千武魂军。

别小看这武魂军只有区区的三千人,蓝闹可是给了他们下了重注了。一起北上的,还有200门,能打出三里远的实心炮。还有100门,能够打出100丈的开花炮。在此还有,六千柄单眼枪,一千柄六眼枪,以及三十万枚药丸和火信。

火信刚刚研制出来的时候,造价达到三两之多。在蓝闹早有预谋的情况下,从海外弄来了海量的硝石,火信的成本,从三两直接降低到六钱银子,火药的性价比也大幅度提升。否则,三十万枚火信,就价值百万两银子,打仗就是烧钱。

庆和三年(1405年)二月初二,鞑靼首领本雅失里开始登基称帝。同时,被关押在牢里的不少汉臣,都被放了出来,并且大部分都是官复原职。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