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士无双

《唐士无双》

第80章某不喜太子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李承乾被训斥一通,回到了寝宫,他很想找长孙氏倾诉一番,可是却没有找到,因为长孙氏去了南山。

这一夜,李承乾失眠了。

谢昭睡得很香甜,在梦里,他看到了未来,车水马龙的现代化城市里,红男绿女们肆意挥洒着青春。

这是梦,却又似乎不是梦。

他睡了很久,一直到日头偏西,才从美梦中醒了过来。

洗漱、用餐、处理文件。

他对于这种生活,已经习惯了。

没有人问他电从何来,电线是怎么做成的,灯泡是怎么做成的。

大家都似乎觉得理所当然,这让谢昭有些伤感。

没有求知欲,何来进步?

午后四点钟声响起,谢昭终于处理完事情。

郑观音走了进来,很直接的道:“子慎,你对太子是怎么看的。”

怎么看?不看!

还是那句话,三岁看到老,能回头是岸的毕竟是少数,而这些少数中,皇二代绝不在其中,就算是富二代,也是凤毛麟角。

李承乾是被寄予厚望的,因为出生于承乾殿被取名为李承乾,有长孙皇后所生,这可是李世民最爱的女人,也是对李世民影响最大的女人。这个名字也寄托了两人对儿子的期待与盼望,承乾,承帝位,领乾坤!www.zuye.org 石头小说网

不过太子李承乾是在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才册立的,而当时的太子李承乾也非常争气,年仅八岁就已经成了一个集赞誉于一身的人。

在年幼时期就被称赞为聪颖,甚至在十四岁的时候被李世民命写一篇治国之策也被认为很有价值,甚至李世民还得意地炫耀。

由此可见,李承乾早期的教育也是很成功的,不过看看李世民给他配备的师资团队,房玄龄,孔颖达等等,一个个都是治世经邦之才,在李承乾幼年还没有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时候还是可以有较大的影响的。

但是,再大的影响,对孩子影响对大的人就是孩子自己的父亲,孩子会模仿父亲的一举一动,而且生在皇家之中,李世民作为一个帝王一举一动都是有深意,每一句话,每一个旨意都是有其背后内涵的意义。

李世民做父亲最大的失败在于他本身就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父亲的位置,他始终是觉得自己是千古一帝,所以,他将自己在政治上的做法用在了自己的子女身上,他玩起了权衡。

在古代,礼仪制度是非常有讲究的,太子也好,亲王也好,皇帝也好,都有符合自身的礼仪规格,越阶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但是,李世民立了李承乾为太子,给了他应有的礼制规格与待遇,但是因为宠爱李泰,见李泰的礼制竟然提升的跟李承乾这个太子几乎差不多。

李世民在早年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对自己大哥,三弟做的事情深深的影响着李承乾,自己的父亲是这么登的位,现在自己的弟弟以后会不会这么对待自己?

再加上后来长孙氏去世,还缺少父爱,虽然年幼的时候深受大人喜爱,但是李承乾在十六岁之后基本都是在大臣们的弹核与呵责中度过。

没有母亲的爱护与教导,而且还患上了腿疾,这使得李承乾性格越来越乖戾,他没有李世民那么高的眼界与那么广的胸怀,在不断地被严厉的言辞刺激之后,他竟然干出了刺杀自己老师的事情。

甚至说出了自己成为皇帝后,一人反对我杀一人,十人反对我杀十人的话语,这深深使得他自己在朝堂上失去了人心,毕竟没有一个臣子愿意辅佐一个暴戾不听谏言的皇帝。

这在古代史失去人伦的事情,这个时候朝堂上已经有大臣开始提出要废除他的太子之位,另立太子,但是李世民自己就不是太子登的基,就更不可能同意另立太子了,不然自己之前的行为就不是平叛登基了!

打心底,李世民还是爱自己孩子的,只是他不知道作为一个父亲应该怎么做,他虽然没有废除太子的身份,但是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替身李泰的礼制规格,这个李承乾带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而且李世民还经常教育自己的孩子,当你成了皇帝的时候,什么东西你会得不到呢?

好吧!

李承乾就想,我干啥你都管我,你们都反对我,自己的弟弟有这么的跟我争,那好吧,咱们掀桌子吧,大家都别玩了!再加上自己身边那些不怀好意的人的教唆,于是,李承乾造反了。

当然,他没有他老爸的能力与魄力,造反甚至没有多一会就已经烟消云散,虽然他有侯君集,但是唐朝那个武将如此之多的年代一个侯君集可能还真不够看。

李世民身边有多少人才才当地皇帝,李承乾就一个侯君集,就算还有别人的帮助也没用。造反失败,他成为了庶民,对,庶民,李世民并没有处死他,但是跟他一起的所有人都死了。

你说李世民不爱他的儿子吗?最后造反都没有处死李承乾,但是李承乾到最后这个处境李世民没有关系吗?有李世民的很大责任。在李承乾整个人生中,李世民没有尽到一个做父亲的责任,他用权术来处理自己父子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用亲人之间的亲情来填补双方之间的裂痕与距离。

他不明白帝王身份与父亲身份的区别于转换,自己的儿子不是自己的臣子,孩子的培养考的是耐心与正确的引导,孩子的自身性格与思想要在成长中不断地塑造,而不是通过严厉的言语来刺激。

李世民作为一个帝王他是合格的,但是作为一个父亲他是不负责的,然后教出了造反的李承乾。

当然,这与李承乾的秉性肯定也有很大的关系,不过是被管的严厉了一些,就受不住了。

至于断腿这件事,你自己不作,也不会断不是?

没事就知道折腾,没死已经算是天意了。

“某不喜太子。”谢昭终于开口道:“太子也不喜某。”

郑观音叹了口气,道:“太子终究是半君,将来若是登基,你与他的关系又是如此,只怕不好。”

谢昭摇了摇头,道:“就算是他入了某之门下,将来他登基,也不会对咱们南山多好,他没有陛下的心胸,必然会对承道下手,彰显自己的威严,这才是某迟迟不愿收他的原因。”

郑观音神情有些恍惚,在两个孩子还小的时候,就经常起争执,关系不说差吧,却绝算不上好。

若是李承乾真的登基为帝,只怕自己那孩子就没了生机。

到时候,一切都晚了。

说到底,谢昭之所以宁愿与李承乾不合,也不愿收他,也是为了将来考虑。

若是真收了李承乾,将来两个弟子相残,他到底帮谁呢?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太子尚是半君,帝王那便是君主。

到时候就算是自己帮了李承道,只怕大唐也没了立足之地,只能远遁海外了。

而谢昭,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走这一步。

既然如此,不如索性直接把李承乾排除在外。

反正按照历史,他也做不成皇帝,对于自己没有威胁。

虽然早早把长孙无忌与侯君集按了下去,但是这年头拍马溜须之辈如过江之鲫,尤其是太子身边,从来不会缺少这种人。

那就让他好生按照历史去造反吧,反正自己手里握着两个皇子,一个嫡子、一个身负两朝血脉,哪一个都不差。

他们的性子可比李承乾好多了,至于李治,以后再看吧,不是还没生呢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