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士无双

《唐士无双》

第157章蝗灾的解决办法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影帝上演了一场悯农,谢昭也闲着,李恪没闲着,冯盎更没闲着。

岭南的所有大船,尽皆被征用,一船船白生生的大米,顺着海岸线,入了长江口,进了大运河,猥集长安。

渭水之上,白帆点点。

李世民有些后悔,不应该生吞蝗虫,那恶心的滋味,他现在回想起来,依旧有些反胃,早知道就该听从谢昭的建议,油炸一下,再不济也该火烤一下。

听说这样甚是美味,也不知是真是假。

不过都没关系啦,岭南的粮食来的很及时。

足足上百艘千料大船,这还只是先行而来的,后续还有。

这是李恪说的,李世民一点都不怀疑真实性。

说实话,当初谢昭要开发岭南,李世民是持怀疑态度的,毕竟冯盎态度暧昧,跟他做生意,万一资敌可就不好了。

现在嘛,李世民心里只有欢喜。

早知道岭南能弄到这么多粮食,朕就自己干了。

当然,这跟冯盎亲自随着船队而来也有极大的关系。

随着船队的到来,原本被谢昭打压的有些抬头的粮价,再度掉落。

一时间关中米贱,囤积了大量粮食,想着趁机赚一笔的世家地主们,再度落泪。

李恪的爵位又升了,吴王李恪,诏书明发天下。

冯盎也升了一级,楚国公。

随着大量赈灾粮食的到来,李世民的声望再度飙升。www.zuye.org 石头小说网

太极宫中,李世民笑的很是开怀。

儿子有本事,臣子忠心,家里又赚了不少钱。

他觉得自己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李承乾看李恪的眼神中充满了嫉妒,数百万石粮食,这等大功,青史留名不在话下,关中的百姓,都得感念自己这个弟弟。

虽然明知李恪继承皇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李承乾依旧难以遏制心中的忌惮之意。

“冯卿!饮胜!”

冯盎举杯,豪迈的一饮而尽。

李世民大笑道:“冯卿此次运粮入京,功莫大焉,朕替万民,谢过冯卿。”

“不敢不敢!”冯盎连忙道:“都是陛下运筹帷幄,若非陛下早有准备,名吴王从占城、真腊购买粮食,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话说的漂亮,直接把功劳甩给了李世民,顺带分给了李恪。

要不说老狐狸就是老狐狸,能占据高位的,不管外表看着多憨傻,内里一个个都是人精。

要真有人认为他们憨傻,那才是真傻子。

龙屁拍的李世民很开心,笑的极其豪迈。

“不管怎么说,没有冯卿的协助,这么多粮食,又怎么可能弄到长安来?”

冯盎满面红光,他觉得自己这一步走的太对了,这辈子他做的决定中,与南山集团交好的决定,绝对可以排进前三。

排第一的,当然是拍皇帝马屁。

“粮食的问题解决了,只是这漫天的蝗虫,着实令人头疼。”

冯盎闻言,也是心有余悸,来的路上,他见识过蝗灾过境。

蝗虫远看像是滚滚浓烟,接近后这数十亿蝗虫大军又像难以数计的雨点,这种恶名昭彰的生物弥漫天空,犹如恶运蔽日。

大批的蝗虫源源不断地飞来。天空中翻滚着一团团毛茸茸的云,无数的翅膀扇动,发出令人胆战心惊的巨响。

天空昏黄,太阳被遮没,腥风血雨,宛若末日降临。

它们疯狂地啃嚼着,田野里响起急雨般的声音,满坡丰收在望的庄稼转眼间便消失了。

蝗虫是打不完的,死亡的蝗虫堆集在街道上,深可盈尺。

被人的脚踩得格格唧唧响,黑汁四溅,腥臭扑鼻,令大多数人呕吐不止。

这种堪称末世的景象,冯盎是不想再见到了。

李承乾笑吟吟的道:“阿耶,校书郎谢昭,宣扬科学,想来有办法吧?”

李世民心中不悦,自己就是随口一提,你小子往谢昭身上推什么?他就算是有些本事,这天灾,又如何能治?

冯盎斜睨李承乾,对于太子,他是不怕的,岭南山高皇帝远,皇帝他都不想鸟,太子算老几?

李恪与李泰相视一眼,今日宴请冯盎,算是家宴,没有外臣。

既然太子提到了老师,作为入室弟子,他们不能不出头。

而李恪学的是经世济民,李泰不同,他跟着谢昭学了不少偏门的东西。

蝗灾,正是书院研究的课题之一。

只是自从书院差点改弦易辙之后,没有人重视了,能说出个所以然来的,大约只有李泰了。

于是,他当仁不让的挺身而出。

“阿耶,此事老师曾经说过,蝗灾的形成,是因为蝗虫是将其虫卵产在土壤之下,倘若湿度过高,蝗虫的虫卵就会无法顺利孵化,而现在南方已经开始进入梅雨时节,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回潮,再过半个月,南方阴雨绵绵的季节就会到来,这也是这次东非蝗灾无法进入中国的原因。

而当旱灾发生时,土壤的含水量快速下降,在含水量低的干旱时,是最适合蝗虫孵化的环境。因此大家会发现,蝗灾一旦出现都是突然的集中爆发。

这就是因为当旱灾来临时,大量的蝗虫开始产卵孵化,所以在短时间里能够迅速的组成一支吃货大军,所谓蝗虫过处,寸草不生。而干旱又因为导致其它农作物无法生长,就会导致蝗虫就行大规模的迁徙,到那水草茂盛的地方开辟新的领地。

可见这是一个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反应,干旱为蝗虫提供了温床,但是无法供它们生存,为了填饱肚子,只好迁徙。不得不说大自然的安排可谓是环环相扣,都给你算得死死的。

现代防治蝗灾主要是从环境治理下手,譬如保持植被的完整,气候的均衡,避免土地沙漠化,这是从长期的防治角度来说。大家会发现,像植被茂密的森林,牧场是不会发生蝗灾的。

但在植被稀少,且容易干旱的地区,蝗灾总是时而发生,所以过度开垦和放牧,导致植被退化也是造成蝗灾的原因之一。”

李世民双目闪动,笑问道:“可有办法消灭蝗虫?”

李泰摇头道:“可以预防,却不能消灭。”

李世民双眉一挑,这种说法还是第一次听说,于是继续道:“你说说。”

李泰起身,开口道:“简单来说,唯一的办法就是没有办法,除了进行有限的捕杀以及捕食以外,古人面对蝗灾只能任其自由发展,然后落得个一地鸡毛的最终结局。这

些都是因为科学技术的落后导致的,如今有各种手段可以应对蝗灾,不过也够呛,毕竟数量太大,一旦形成就会十分棘手。

其实蝗虫也是吃的,但是吃并不能够解决问题了。

这是因为蝗灾的迁徙活动极快,若比起吃的速度,人类虽然嘴巴大,一张嘴能够塞个数十只蝗虫,但是架不住蝗虫量级大,迁徙速度快的特点。

譬如这一次的蝗灾,不过短短半月之间,就遍及关中,这种速度显然是人类的进食速度无法消弭的。

不过老师已经让集团发了公告,集团收蝗虫,捕捉之后晒干,一文钱一斤,不限量!”

李承乾张大了嘴巴,收蝗虫?你们还真敢干,不怕御史弹劾吗?

自古以来,蝗虫都是灾星,你明目张胆的收蝗虫,御史弹劾你一个散布蝗灾的罪名不过分吧?

李世民倒是不以为意,好奇道:“蝗虫可以吃朕知道,只是收来作甚?”

李泰道:“老师说,蝗虫晒干,磨成粉,是顶好的事物,虽然比不得大米白面,但也是肉,如今遍地蝗虫,百姓又有了粮食,吃蝗虫就是吃肉啊!

老师为此,已经印刷了蝗虫菜谱,让人传了出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