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去刺绣

《回到古代去刺绣》

第九十五章 才艺大赛开幕(2)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了广场之上,连看台上都来了不少人。

过了一会儿,开始有士兵陆续进场有序的将人群按照参赛项目的不同进行了划分。

待人群排列整齐之后,四面响起低沉的号角声,五颜六色的礼炮在空中炸响,然后又四散开去,渐渐的消失在空中。

此等绝美的场景顿时引起在场众人的高声惊呼,都没见过啊!

“这个还没有寺夕在春节时做的烟花好看呢。”小蝶扫了一眼四周才小声的说道。

寺夕笑着揉了一下小蝶的头,“能在此时就将烟花做出来已经很厉害了呢!”

还记得上次见面的时候李世民才发现褐色火药,这才过去几天,就已经着手将烟花给制作了出来,估计要不了多久,热武器就要面世了啊!

礼炮响尽,号角声渐收,初觉新奇的人群也安静了下来。

“皇上驾到!!”一道尖细的声音传入众人耳朵。

话音刚落,全场包括看台上的观众都纷纷下跪,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是何人?如此大胆,见皇上还不下跪?”

“就是...简直不要命了!”

“虽然皇上一向宅心仁厚,但这小子胆子也忒肥了吧!”

“这...这不是穆兰家的那位刺绣大宗师吗?”

“看吧!看吧...说什么来什么!士兵已经将他包围了。”

“......”

众人跪下之后余光发现居然有人见皇上而不跪,埋着头纷纷低声议论着。

没办法,当一个数万人的广场上,所有人都跪着,只有一人在那杵着,就好比鹤立鸡群,想不被发现都难。

被议论的对象不是寺夕还会是谁?

穆兰婉莹和小蝶分别在寺夕两侧狂拽他的裤腿,只差没把他的裤子给扒了,就是想提醒他赶紧下跪。

二女是知道寺夕跟着卫怀王李大德进过宫的,但二女不知道的是在宫内寺夕都不曾跪过,更别说在这了。

看着士兵将他们几人团团围住,二女心中都生出一个念头。

“晚了!”

作为当事人的寺夕来说,在华国跪天跪地跪师傅。至于到了这儿,还没有什么能当得起他一跪。

扫了眼周遭已经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的士兵,确实是训练有素。

最前排是盾甲兵手持一块重盾,第二排是矛兵,再往后是弩兵。

并且因为出现了这个变故,四周的山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密密麻麻的兵丁,个个都是手持长弓,箭在弦上。

“好了!都退下吧!”一道充满威严的声音传来,声音并不大,但却能让在场众人听得清清楚楚。

好像只是转眼的功夫,兵丁就全都有序的退了下去,四周山上的兵丁也消失不见了。

只不过寺夕知道,是因为山体上有无数个小型的山洞给士兵藏身,而每个洞前都栽种了葱郁的灌木用作遮挡。

寺夕循声望去,只见李世民已经站上了高台,面带微笑,双目炯炯有神的看着他。

身着衮冕,冕上镶有金饰,白玉珠串十二旒垂于面前,以组为缨,颜色与绶带相同,皆呈黑色。

又有黈纩充耳悬于冠冕之上,垂在两耳旁,以示不欲妄听是非,冠冕导以玉簪贯之。

黑色的衣,浅红色的裳,共有十二道章纹。

上衣有八章,分别是绣制在两肩与后领之上的日、月、星三种章纹,其寓意是指天子肩挑日月,背负七星。

兽纹则是分布在袖口与衣领处,而山、华虫、火、宗彝这四种章纹,每种一行,一行十二个均匀的绣制在两袖之上。

裙上绣有四种纹章,分别是:藻、粉米、黼、黻。

腰绑金边革带,脚踏镶金饰的舄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此盛装足以看得出李世民对才艺大赛的重视程度。

未追究寺夕的忤逆之罪,微抬手臂说道:“众位平身吧!”

“谢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穆兰婉莹和小蝶起身之后略带责怪的眼神看着寺夕。

“你以后莫要如此肆意妄为,需知你现在是...是有家室的人,你要是出了什么事,叫我们几人怎么活?”

穆兰婉莹说到后面,声音已经细弱蚊蝇,低着头脸却已经红透了。

“就是!就是!”小蝶在旁点头附和道。

寺夕知道二女是担心自己,心中倍感温暖,笑了笑,小声的说道:“哈哈...放心了,我和皇上已经是老熟人了,上次去皇宫临走了还让我有空常去呢。”

二女知道寺夕并非信口开河之人,而且皇上也没怪罪下来,这才放下心。

“各位可知朕为何坚持举办这三年一届的才艺大赛?”

李世民抛出一个问题之后,广场上顿时传来嗡嗡的讨论声,只是无人敢冒头回答。

“在场诸位皆是我文唐的栋梁之才,大到一方城池,小到一根丝线,都离不开在场的诸位。”

“是你们让文唐的百姓都有衣可穿,有物可用。”

“无战时能卸甲归田,拿起锄头干些农活;外敌入侵时能盔甲加身,护我文唐河山。这些种种...都离不开在场的诸位。”

目光缓缓扫过全场才说道:“自古以来都称诸位的手艺为奇技淫巧,上不得台面。商贾之道更是被称为下等,所以才有那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是在朕看来,大错特错!”

“朕非要反其道而行之,大力发展商业,扶持诸位的手艺,事实证明...朕没错,朕也没看错你们。”

“现如今的文唐怎么样?虽经历过飘摇岁月,但却越加繁荣昌盛!四方蛮夷臣服,这些...也都离不开在场的诸位。”

目光环视了一圈,“诸位...才是文唐最坚实的基石,这才是朕为何坚持举办才艺大赛的初衷。”

“哗啦啦...”

广场上的众人齐刷刷的跪倒在地,竟异口同声的说道:“我等愿为文唐社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又独留了寺夕一人在那看着眼前的一幕。

老话说得好,士为知己者死。

确实如李世民所说,自古手艺人与商人都是被人瞧不起的职业。

手艺人大多本就传承困难,因为需要花费时间与精力更久,又因为社会地位不高,收入肯定就低,久而久之学的人自然就会越来越少。

而商人地位低下,选择从商的也就少了,从商的少了经济又如何发展得起来?经济发展不起来,那一切就都是空谈。

但因为李世民的出现,这两个被人瞧不起的职业,虽不说一跃成为人人羡慕的行当,却也有了相当高的社会地位。

李世民想以文治国,却并非是粉饰太平的腐文,而是更接近文明的治理。

所以这也是这个时空为什么没有“诗仙”、“诗魔”、“诗圣”之类的存在。

李白被称为谪仙大人,李建成又称他为剑仙,不用想都知道会更偏向武一些。

至于其他的几位,寺夕还没见过,也不知道这个时空会不会有。

“诸位平身。”

“谢皇上...”

一个接一个的站起身来,均是激动得满面通红,他们能有今天,皆离不开李世民颁布出来的政策。

“明日才艺大赛正式开始,朕也会亲自前来观看,望诸位再接再厉,为我文唐盛世添彩!”李世民说完转身离去。

低沉的号角声再一次响起,天空中又燃起了烟花,至此,开幕仪式才算结束。

众人领到参赛号牌之后,都陆续离场而

(本章未完,请翻页)

去。

穆兰婉莹将号牌交由小蝶统一保管,几人正待离去,就被人叫住。

“寺夕公子,穆兰小姐,皇上有请。”

“祝公公,您老身体可好?”寺夕听声音就知道是谁来了。

“劳烦寺夕公子挂念,老奴身体还算硬朗。”祝公公弯腰作揖的回道。

“您老可要保重身体啊!麻烦祝公公前面带路。”寺夕也抱拳说道。

祝公公没过多废话,转身朝前走去。

“看吧!我就说我和皇上是老熟人了。”

几人在祝公公的带领下,穿过一道隐蔽的石门,又穿过一段可供三人并肩同行的甬道,才来到了一处颇大简易非常的石室中。

“哈哈...上次朕就有猜到寺夕兄弟定也是手艺精通之人,今日得见果然不出朕所料。”

看到身旁的穆兰婉莹微笑着说道:“穆兰小姐,上届才艺大赛为何没来参加呀?”

穆兰婉莹这还是私底下第一次见到皇上,惶恐之下,带着小蝶就要下跪。

寺夕一把将二人扶住,低声说道:“不用如此多礼。”

“对对对...朕与寺夕兄弟一见如故,寺夕又与我三弟兄弟相称,穆兰小姐不必如此多礼。”李世民附和着说道。

欠了欠身子,穆兰婉莹才说道:“回皇上,并非民女不来参加,实乃家中琐事缠身,穆兰家近几年一直在生存边缘挣扎,直到去年在寺夕的帮助下才得以脱离困境。”

李世民恍然道:“哦?这么说你父母已经离开了?”

紧接着问道:“穆兰小姐快给朕说说寺夕兄弟如何帮助穆兰家脱离困境的?”

穆兰婉莹本来还想问问李世民为何会知道她父母已经离开,听口气甚至还知道她父母去了哪里。

被打岔儿了之后也不好再问,便将寺夕如何传授她们刺绣技艺,如何酿酒,如何开剧院,如何布局,又如何帮助穆兰家改革等等...

一步紧跟一步,一环套着一环,讲述了一遍。

李世民越听眼睛越亮,待听完之后,抚掌大笑道:“哈哈...寺夕兄弟好心智,好手段!”

“不过朕更感兴趣的是,这所谓的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具体是什么?从民众的角度出发这点,朕还需要向寺夕兄弟多多请教才是呢。”

寺夕尴尬的笑了一下,这些他确实不懂呀,一切都是借鉴照搬华国那些优秀的企业的制度与管理。

“这个其实是我们这些穷苦百姓在底层呆久了之后,知道什么才是我们最迫切需要的。文唐的百姓是最可爱,最善良,也是最勤劳的。”

“他们无非不就是想多赚点钱,可以送自己的孩子去私塾念书,可以有病也能看得起,可以更好的赡养自己年迈的双亲。”

“过年过节也能为家中妻子添置几身像样的衣裳,买得上好肉好酒。”

“他们...真的很淳朴,明明想要的如此简单,却又如此难以办到。”

李世民重重的的叹了一口气,说道:“是朕这皇帝做得不好啊!”

寺夕摇摇手,“并非皇上做得不好,相反,就是因为皇上创造了如此好的环境,才会让百姓有了更多的选择。”

“而只要百姓有选择,他们就能很好的活下去,自古以来的乱世均是百姓没有选择才发生的,当一个人没得选的时候,也就只能反了。”

说出这番话确实也是因为寺夕所了解到的历史皆是这样的,当政者若贤明,百姓勤劳一些还能勉强养家糊口。但你要说家家都能送小孩去念书,生个病也能看得起医生,是不可能的。

若当政者昏庸残暴,下面又是贪官污吏一大堆,苛捐杂税就能将普通百姓压在地上爬不起来,一家人吃饭都成问题,横竖反正都是一个死,不如举旗造反。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