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匠

《大明宫匠》

第二十三章 火焚身诳语成谶04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班师回朝的亲征军浩浩荡荡地开出乐安城门。城门上的“乐安”二字已经改成了“武定州”。

皇帝御辇的前后都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军队。

蒯祥、蔡小芹、田铎、郭文英、徐果骑马走在一起。

“终于回家了!”蒯祥一脸欣喜。

小芹默默无语。

蒯祥问她:“怎么,你不高兴么?”

“高兴。”小芹脸上却没流露出一丝一毫劫后余生的喜悦。

“那你怎没个笑模样?哦,我明白了。”他回头望了望后方远处的俘虏队伍。

俘虏队伍中有王斌、朱恒等带着枷锁的王府臣僚,还有汉王的眷属,以及侍女、太监,凄凄惨惨。吴莹也行走在他们当中。

“莹姐姐不知会怎样。”小芹心有戚戚。

“你不必过虑,圣上会秉公处置的。”蒯祥安慰她道。

“话是这么说,一个微不足道的侍女,当然不至于杀头。可是,罪臣的婢女,大都会被送进教坊司。若果真那样,她的后半辈子就算毁了。”

“别想那么多了,”蒯祥劝道。“车到山前自有路,走一步说一步吧。”

赵王朱高燧在王府的便殿中与左右长史胡永兴、赵亨道议事。

朱高燧一脸惊恐。“二哥刚刚起兵,便被朝廷的大军给剿灭了。乐安已改名武定州,二哥自己也沦为了阶下囚!”

赵亨道庆幸地说:“幸亏彰德没来得及出兵,否则的话,这会儿大家也都在解往京城的路上了。”

“可是,孤给二哥写了回信,说彰德与乐安共进退。这封信若是落到朝廷手里……完了,完了!”朱高燧后悔不迭。

“殿下不必为这封信焦虑,它不会落到朝廷手里。”赵亨道宽慰他。

“为何?”

“因为捎信回去的汉王使者,他并没有回到乐安城。”

朱高燧诧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赵亨道看了一眼胡永兴。

胡永兴下跪:“请殿下赦臣之罪!”

“你做什么了?”朱高燧问。“讲!”

“臣私做主张,拦下了使者,拿回了殿下的回信。臣罪该万死!”胡永兴将一封书信呈上。

朱高燧打开书信,满头冒汗。他随即将书信撕得粉碎,大大地松了口气。

凯旋大军行至乐陵黄家店时,久旱的山东地界下起了磅礴大雨,一下就是几日。大军只好在此就地休整。

晚上,闲得没事可做的蒯祥、蔡小芹、田铎、秋红、郭文英、徐果围坐在营帐里的一个小桌旁,喝酒,吃火锅。

田铎饮干一杯酒,心满意足地说:“下雨天,留客天。吃着火锅喝着酒,舒坦!”

秋红道:“吃吃吃!没看你师父,一脑门子官司。”

田铎问蒯祥:“师娘已经顺利脱险,咱们就要回京城了,师父您还有什么事可烦心的?”

蒯祥道:“时至今日咱们此行可以说大功告成了,可这些天芹儿一直在念叨她的那个莹姐姐,咱们若是早一步将她救出来就好了。”

田铎不以为意:“没关系的吧?吴莹只不过是个侍女,带回去问问话也就罢了,很快就会重见天日的。”

小芹道:“你哪里懂得,罪臣的婢女,但分有几分姿色,都是要送入教坊司的。”

“教坊司,那多好啊!”田铎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整日介吹拉弹唱,吴莹姑娘会弹琵琶,正好发挥专长。”

“别胡说!”蒯祥呵斥。

“徒儿不明白,徒儿哪句话说错了?”田铎不解。

“你知道教坊司是做什么的吗?”秋红问。

“梨园班子呗。”田铎张口就来。

“那是对外的说法。”秋红道。

“其实呢?”

“其实就是官家的清吟小班!”

“官妓!”田铎吃了一惊。“你如何晓得?”

“你以为秋红跟着妙锦姑姑这些年,是白在宫里吃干饭吗?”

众人一时无语。

郭文英道:“怪不得小芹姑娘着急呢。”

蒯祥叹了口气:“但愿吉人天相吧。”

正说着,帐房的门帘挑起,走进一人,是于谦。

“说什么呢,这么热闹?”于谦放下雨伞。“哟,火锅就酒!真会找乐,我都流哈喇子了!”

蒯祥道:“廷益兄,大晚上的不在皇帝跟前听用,跑到我们这儿来,不是为了讨口酒喝吧?”

于谦道:“我来还是真有正事。”

“廷益兄请讲。”

“皇上宣你和小芹姑娘即刻去行宫见驾。”

“宣我俩?”

“皇上说,小芹姑娘曾在扬州城挺身救驾,为此沦落乐安饱受磨难,如今终于脱离苦海。他要见见你们两个,当面表示慰问。”

蒯祥忙说:“我们可不敢当!这都是臣民应职应分的事情,何足挂齿?”

于谦道:“得了,别拿着了,赶紧随我去吧。皇上等着呢!”

“我们换件衣服。”蒯祥道。

“不用换了,就这样吧。皇上要见的是人,不是衣服。”

蒯祥道:“那好,芹儿,拿上把伞,我们随廷益走。”

蒯祥和蔡小芹来到行宫,只见宣德帝朱瞻基端坐于御座上。陈符侍奉于一侧。

二人趋步上前,跪拜:“臣蒯祥,民女蔡小芹,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朱瞻基道。

二人站起,垂手恭立。

朱瞻基道:“营救小芹姑娘的事,朕已经听袁校尉说了,惊心动魄啊!蒯爱卿,你机智勇敢,不光救出了小芹姑娘,你的徒弟田铎和他兄弟,还协助李默,为朝廷做了不少事情。你们忠勇可嘉!”

蒯祥奏答:“全仗陛下的天威,朝廷的庇佑,还有袁忠、樊忠两位校尉全力支持,蒯祥才得以将芹儿救出,顺带效力了一把朝廷。至于微臣等人所做的微薄小事,实在不足挂齿。”

朱瞻基道:“蒯爱卿此行既然已经功德圆满,那就再辛苦辛苦,为朕在京城办一件事情吧。”

“微臣但凭陛下差遣。”

“汉王抵京后总要有个住处,朕想让他住在西安门。此事就交给爱卿吧。西安门有一处院落,你就比照公侯的规格,把它给拾掇出来,供他一家居住。”

蒯祥奏道:“臣回去后就着手设计,请陛下过目,然后立刻施工。”

“活要得急,朕不必过目了,你让工部侍郎蔡信看看就可以了。”

“微臣遵旨。既如此,微臣明日一早便先行赶回京城,办理陛下交给微臣的这件差事。”

“还是等雨住了再走吧,不在乎这一两日。”朱瞻基扭头:“陈符!”

陈符躬身:“陈符在!”

“拟旨,擢升蒯祥为工部主事。”

“喏!”

蒯祥:“谢陛下隆恩!”

朱瞻基点点头,然后转向蔡小芹:“小芹姑娘,你在乐安城囚禁一年,受苦了!”

小芹道:“谢陛下惦念!”

朱瞻基道:“一年前你在扬州城及时给朕报信,才使得朕免于落入虎狼埋

(本章未完,请翻页)

伏。朕要对你道声谢!”

“那是陛下洪福齐天,民女只是做了民女应该做的。”她不卑不亢,对答得体。

朱瞻基:“陈符!”

“陈符在!”

“回头从汉王府抄没的财物中,拿一百两黄金,赏给小芹姑娘。”

小芹道:“谢陛下!可这黄金民女不要。”

“为何不要?”朱瞻基感觉意外,拒赏的事他还从来没见过。

“民女给陛下报信,不是为了金银。”

“朕知道你不是为了这区区百两黄金。不过朕还是一定要赏你,赏你的忠勇。”

小芹道:“谢陛下恩赏。金银民女真的不敢要,也不需要。倘若陛下真心赏赐民女,民女倒是恳请陛下答应民女一个请求。”

“讲。”朱瞻基很是诧异,不接受皇帝恩赏的黄金,另外提出请求,这本是很犯忌讳的事情。

“民女恳请陛下赦免汉王府的一个人。”

“汉王府的人?”朱瞻基的脸沉了下来。“什么人?”

“侍女吴莹。”

“汉王侍女?你为何单单为她求情?”

“回陛下的话,民女被扣乐安期间,近几个月一直是这个吴莹陪伴着民女。没有她的陪伴与照顾,民女真不知道该如何打发时光。还有,二师兄来营救民女时,也是这个吴莹机智地配合,周旋,支开赶来追杀的王斌。为此,她自己险些丢了性命。而此时此刻,她却与王府的其他宫人及太监一起,被当作俘虏,由锦衣卫解往京城。据说,汉王身边的女人大部分会被送入教坊司。民女着实于心不忍。”

朱瞻基道:“听起来这个女子倒是不一般。好吧,朕知道了,朕自有分寸。”

蒯祥奏道:“陛下若没别的事,臣与师妹就跪安了。”

“跪安吧。”

蒯祥和小芹再次跪拜:“蒯祥、蔡小芹谢陛下隆恩!”然后起身退出。

朱瞻基吩咐陈符:“你去,把蔡小芹说的那个吴莹带来。”

“这个时候?”

“就此刻。朕想亲眼看看她宁肯谢绝黄金也要为其求情的女子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喏!”

当怀抱琵琶的吴莹跟在陈符身后,扭动着小蛮腰,款款走进行宫时,朱瞻基眼前一亮。

吴莹下跪:“奴婢吴莹给皇上请安!”

“抬起头来。”朱瞻基道。

吴莹抬起头,她素面朝天,恬静的脸上挂着一抹淡淡的忧伤,显得楚楚可怜。

朱瞻基上下打量着她,她那胆怯的目光使他想起林中狩猎时走投无路的小鹿。

“你会弹琵琶?”他问。

“会一点点。”

“起来吧,你给朕弹一曲。”

吴莹站起身。

“赐坐。”

吴莹屈了一下身,然后在朱瞻基对面坐下,调调琴弦,问:“陛下想听什么?”

“随你吧。”

“此刻外边正在下雨,奴婢就给陛下弹一曲《雨打芭蕉》吧。”

她拨弄着琴弦,弹奏了起来。叮叮咚咚的琴声如泣如诉,如醉如痴,与外边的雨声融为一体,亦幻亦真。

琵琶弹完了,陷入沉思的朱瞻基好一会儿没做声。

“完了?”他问。

“完了,”吴莹答。“陛下还想听什么,奴婢再给陛下弹。”

“今晚就到这儿吧。来日方长,有的是时间听你弹。”

吴莹站起身。“谢陛下,若是没别的事,奴婢就告退了。”

“你不要走。”朱瞻基叫住她。

吴莹诧异地望着年轻的皇帝。

“今晚你就留下来侍寝吧。”朱瞻基道。

吴莹满面羞红,屈身道:“奴婢遵旨!”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