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匠

《大明宫匠》

第二十四章 不是闲人闲不得04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徐珵一路来到南昌,直奔退休在家的国子监祭酒胡俨家。他抬手叩门。

开门的是胡家仆人。“请问,公子有何贵干?”

徐珵满脸堆笑:“在下徐珵,求见胡大人。劳烦通报一声。”

“你来得实在不巧,”胡家仆人道。“我家老爷近日抱恙,不见任何人。公子请回吧。”

徐珵恳求:“在下千里迢迢,专程来拜,还望通报一声。”

“不成就是不成,”仆人毫不通融。“待我家老爷病愈后你再来吧。”

徐珵掏出一封书信。“那请你把这封信呈给你家主人,是吴讷大人写的。他看过此信,也许会愿意接见在下。”

仆人犹豫了一下,接过书信。“好吧,你等着。”吴讷的名字果然好使。

过了一会儿,仆人返回。“我家老爷说让你进去,打个照面。”

“明白了,谢谢!徐某不会久留,说几句话就走。”

“随我来吧!”仆人引领徐珵进院,送入满屋都是草药味的寝室。

七十岁的一代名儒胡俨躺在病榻上,旁边的茶几上放着药罐子。

“你叫徐程?”胡俨打量着眼前的小个子。

“学生徐珵,拜见恩师!”

“恩师是随便叫的么?”胡俨板着脸道。“老夫还没说收你做门生呢。思庵先生推荐你来,说你通古博今,是个大大的江南才子。老夫只是想看看‘才子’究竟是什么模样。”他的口气中不无嘲讽。

徐珵道:“学生不敢当‘才子’二字,学生只是多读了几本书而已。”

“多读了几本书?在国子监祭酒面前敢说自己多读了几本书,这得有多大的学问啊!好吧,老夫来考考你。”

“大人请出题。”

胡俨道:“老夫不考你别的,思庵先生在信中说你十二岁便能作诗,你就当场给老夫作首诗吧。题目嘛,就以你我此次相见为题吧。”

徐珵略做思考。“有了,大人请听。”

“说吧。”

徐珵不慌不忙地吟诵:“共喜斯文有主盟,诸生谁不仰仪刑。当时已见尊乔岳,后代应传是列星。上报明君心独赤,下延晚学眼能青。童蒙久抱相求志,请向贤关授一经。”

这首七律虽充满溢美,却并不显谄媚,更暗含着殷殷的求师诚意。

胡俨越听越兴奋,脸上的表情迅速变化着。徐珵吟罢,他竟激动得从榻上一跃而起。

“好诗!此乃鼎铉之器也!”胡俨大赞。

“随口拈来,不成样子,还望大人多多指正!”徐珵道。

“你这个学生,老夫收了!”

徐珵当即跪下,磕头。“恩师在上,请受门生徐珵一拜!”

四岁的太子朱祁镇溜出坤宁宫院门,在院门外独自玩耍。

一个宫女模样的女人躲在远处的树后张望,见四下里无人,悄悄溜了过来。她未施脂粉,面容憔悴,但掩不住胎里带的俊俏。

“太子殿下!”她柔声呼唤。

朱祁镇吓了一跳。

“别害怕,太子殿下,我来是给你这个。”她拿出一枚和田玉的平安扣。平安扣的造型很别致:一个同心同圆的玉环,外边又多了一圈圆环。

“这是什么?”朱祁镇好奇。

“平安扣,”女人回答。“母子平安扣。”她一边说着,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一边把平安扣系在小太子的腰带上。她的目光中充满了柔情。

这时,太监王振从坤宁宫走出,冲着女人高喊:“你怎么跑这儿来了?赶紧走!赶紧走!”

他连推带搡地将女人赶走。

“她是谁呀?”朱祁镇好奇地问王振。

“针工局的绣女。”王振轻描淡写地回答。

“每回遇到她,只要近旁没人,她都会凑过来,”朱祁镇道。“眼神怪怪的。”

“这还了得?”王振急了。“喜宁!”他朝院子里喊。

一个小长随连跑带颠地从院子里跑出。

“你给我盯好了,千万别让那个疯婆子再靠近太子!”

“是!”

“好了,”王振转向小太子。“咱们做游戏吧!”

“好啊!”朱祁镇兴奋起来。“今日玩什么?”

“骑马好不好?”

“骑马好!骑马好!”

王振立刻趴在地上。“马来了!咴!咴!”他像模像样地学着马嘶。

朱祁镇跨到王振背上。“驾!驾!”他一脸的兴奋,拿着一根小树枝抽打王振屁股。“去坤宁宫!”

如此一玩一闹,小太子早把刚才的那个绣女忘在了脑后。

“太子爷您坐稳了!”王振手足并用,一路爬进坤宁宫院子,继续满院子蹿爬,还不时地尥个蹶子,逗得院子里的宫女们咯咯笑。

一名宫女议论:“王先生真是好脾气!”

另一名宫女道:“可堂堂的宫中教官,也不能如此没形呀!”

自永乐二十一年自宫进宫,王振教女官读书教得不错。他尽管学识平平,但是放在不识字的宫女堆里,就显得鹤立鸡群了。再加上他会来事,很受女官们欢迎,大家都尊他一声王先生。宣德帝朱瞻基对他也不免另眼相看,让他一并教小太子朱祁镇识字。王振牢牢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小太子身上,打着陪伴太子的旗号,一天到晚变着法儿地哄他玩。

孙皇后从宫中走出,见状呵斥道:“镇儿!还不快下来!你把先生当马骑,成何体统!”

朱祁镇不情愿地从王振身上爬下。

王振站起身,掸掸衣服上的灰土。“皇后娘娘,太子喜欢骑在咱家身上,就让他骑呗。难得他高兴。”

孙皇后批评王振:“镇儿是储君,将来是要君临天下的。皇帝让你当他的开蒙老师,教他识字,你首先要让他懂得尊师重道,怎可把老师当马骑?镇儿,跟娘进屋去!”

朱祁镇嚷嚷:“不!我要跟王伴伴玩!”

王振哄他:“听皇后娘娘的话,跟娘娘进屋去吧!”

朱祁镇撅着小嘴跟随母亲进了坤宁宫。

孙皇后吩咐宫女:“好好给太子洗洗。到处打滚,瞧他脏的,成小泥猴了!”

她一眼瞅见朱祁镇腰带上的平安扣,一把夺下。“这是从哪儿来的?娘怎么没见过?”

“一个宫女给的。”朱祁镇回答。

“宫女?哪个宫女?”孙皇后警惕起来。

“镇儿也不认识。”

“王振!”孙皇后朝门外喊。

守在门外的王振快步走进。“皇后娘娘!”

“刚才谁把这个给太子的?”孙皇后问。

王振吃了一惊。“奴婢没看见呀。”

“说是一个宫女。”

“一定是她!”王振一拍脑门儿。“她刚才和太子说话来着!”

“谁?”

王振凑到皇后跟前,咬耳朵。

“这还了得!”孙皇后大惊。“这种事万万不可再发生了!”

“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这样,”王振悄声出主意。“把她送到宫外去。”

“宫外?”

“浣衣局,健德门西。”

他所说的浣衣局是内廷八局中唯一一个设在皇城之外的机构。

“这样最好不过,抓紧办吧!”孙皇后道。

“是,奴婢这就去办。”王振欲转身退下。

外边忽然传来太监的喊声:“皇-上-驾-到!”

宣德帝朱瞻基大步走进坤宁宫,身后跟着陈符。

孙皇后率众躬身相迎:“臣妾恭祝皇上圣安!”

朱瞻基“嗯”了一声,然后径直走到朱祁镇跟前。“让朕瞅瞅朕的宝贝儿子!哟,怎地小花脸啦?”

孙皇后抱怨道:“别提了,太淘气了,不是滚就是爬,他这么贪玩可不行!”

“贪玩怎么啦?”朱瞻基不予苟同。“朕就不贪玩吗?朕斗了半辈子蛐蛐,也没耽误治国理政呀!”

孙皇后道:“小玩怡情,大玩乱性。他是太子,将来是要君临天下的。皇上没看见他刚才的样子呢,把王先生当马骑,满院子爬!”

“哈哈哈哈!”朱瞻基大笑。“朕的儿子生来就是骑马打仗平天下的,对不对,镇儿?”

“对!骑马打仗平天下!”朱祁镇雄赳赳地回答。

“皇上您尽惯着他!”孙皇后埋怨。

“朕哪里是惯他,朕是希望他从小就有男子汉气概!”朱瞻基一把抱起儿子。“镇儿,你能使天下太平吗?”

“能!”

“若有人干扰国家纲纪,你敢不敢率六师出征?”

“敢!”

朱瞻基大喜,将儿子抱上椅子,脱下龙袍宝带,覆在他身上。

陈符、王振与众宫女齐刷刷跪倒在地,齐声高颂:“万岁,万岁,万万岁!”

童年最彰显天性,这一点朱瞻基自己深有体会。他做皇太孙时,一次宫宴中永乐帝朱棣想考验一下众皇孙的文采,随即出了一个上联:“万方玉帛风云会”。话音未落,朱瞻基朗声作答:“一统江山日月明”。对仗格律工整,平仄整齐,更兼意味深长,英雄气概十足。如此少年英武,自让朱棣喜上眉梢,更坚定了他让这个不同寻常的孙子做皇位继承人的决心。如今朱瞻基君临天下已近六载,他重农兴桑,常微服私访考察民情;并重手整顿江南税赋,可谓惠泽苍生;在纳谏方面,素来倡导广开言路,堪称一代明君。他开启了一朝盛世,他的文治武功,足以证明当年皇祖父没有看走眼。而眼前的这个皇长子朱祁镇,小小年纪便敢于担当,使他不禁想起了童年时的自己,他岂能不喜,岂能不感怀?

“王振!”朱瞻基叫道。

“奴婢在!”

朱瞻基道:“这些年你在宫中教女官识字,口碑不错。女官们都说你学问好,尊你一声王先生。朕的太子也喜欢你,爱跟你在一起玩。朕让你陪伴他,可你却纵容他把你当马骑。”

“奴婢知罪,奴婢不敢了!”王振慌了神。

朱瞻基道:“朕没有怪罪你的意思,男孩子淘气些本无大碍。只不过,你也不能任由着太子一味玩耍,书还是要让他静下心来读。你是教谕出身,这对你不难吧?”

“不难,不难!奴婢谨记圣谕,督促太子读书!”

朱瞻基道:“好吧,朕任命你为东宫局郎,从即日起,专陪太子读书识字。”

“谢陛下!”王振叩首谢恩。

“好了,你下去吧!”

王振起身退下。

朱祁镇从椅子上跳下来,试图跟出去。

“站住!”孙皇后喝住他。“要用膳了,与你父皇一起用过膳再去玩!”

小太子恋恋不舍地望着王伴伴的背影。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