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奇幻录

《大明奇幻录》

第二章 江山易主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子时已过,月亮却如玉盘一般悬在天空显得更加明亮,甚至亮的有些刺眼,把鸡鸣寺的后山照的一片雪青,以至于可以清晰的看见一道身影在山中快速狂奔,闪转腾挪间是遇山过山,遇险过险。不消片刻,人影已行至半山腰才停下来,此人正是刚才在鸡鸣寺经过一场大战之后的老道士。只见老道半身下蹲,脸色苍白的用剑撑地尽量不让自己倒下,脑门上豆大的汗珠不停的冒出,显得极为吃力。

老道一边擦着汗珠一边不停的喘着粗气,看来刚才一战老道也是耗尽了功力,加上之前不眠不休的赶路,如今老道是再难提起半分气力。虽然这后山不是什么悬崖峭壁,但一路蜿蜒曲折,一口气行至半山腰,也是非常人之力所为。

“人一辈子呀,欠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欠人情!道爷我想过自己的一百种死法,就是没想到自己会累死!”想到这里,老道忍不住摇了摇头,然后看向远处的山顶,心中顿时百感交集。

虽然现在是人命关天的时候,龙脉也就在眼前的山顶,奈何老道已无力再前行半步,于是老道盘腿坐下,抱守丹田,开始闭目运功调息。顷刻间,只见一股紫色的氤氲之气从老道周身散发出来。一柱香过后,老道脸上开始有了血色。

金陵城西北城门处的一座军帐大营内,一身形伟岸的中年男子身披胄甲,不怒自威的端坐在案台前,剑眉星目间透露出的英武气势,压的台下两排并列而坐的数十名将领无一人敢吱声。:“诸位将军随本王南征北战多年,均立下汗马功劳,本王感激不尽。今日敌将李景隆和朱橞已经将金川门打开受降,我军现已将皇宫围的水泄不通,稍后攻破皇宫,还恳请各位将军务必保全我那侄儿性命,切莫下杀手。”说话之人中气十足,正是端坐在案台前的中年男子。男子虽是以恳求的话语向眼前的各位将军求情,但语气中透露的威压让人容不得半点拒绝。

“燕王仁慈,我等心感佩服。那小皇帝处处想置燕王于死地,而燕王却始终念及叔侄之情不忍对其加害,有这般仁爱的主上,我等定是誓死追随。”案台下一名为首的将领说道,其他将领见状也是立马齐声附和到:“属下愿誓死追随。”

看着眼前众将的回答,显然这个被称作燕王的人对此很是满意。现如今攻破皇城擒拿小皇帝已是稳操胜券,但凡事都要讲个名正言顺,要是小皇帝被哪个不长眼的小兵小将给结果了,那将来自己登基皇位必然要想方设法堵住悠悠众口。如果能生擒小皇帝,逼其禅位,那这皇位可就手到擒来,虽然这个方法看似老套,但简单粗暴好用,历朝历代的造反者无不例外都是用的这个办法实行朝代的更替。最主要的是同时还能显得自己宅心仁厚,收买一波人心,想到这里朱棣暗自佩服自己这一招的厉害之处。

“好,今日一战,便能一定乾坤,打了这么久,也是时候该结束了。众将听令,以一个时辰为限,一个时辰后,若我那侄儿仍不肯投降,我军便开始破城,切记千万莫伤及我侄儿性命。”燕王再次强调道。

“遵命。”众将起身齐声应道。

“朱能听令。”燕王道:“令你率兵接管李景隆和朱橞兵马,以防止其诈降。”

“末将领命。”起身领过军令的正是刚才为首的大将。

“丘福听令。”燕王接着道:“令你率兵列阵于正阳门前,时辰一到,城门不开便发兵总攻。其他将军听从我的调令便宜行事。”

“领命。”一名被唤作丘福的将领闻言起身领命。

“火里火真,听闻我那侄儿拜一道家高人为师,此人不仅道法通玄,而且传言是前朝皇子,俗家名字叫伯颜真金,你也是蒙古人,可否识得此人?”

“禀告燕王,当年沙巴罗广设法坛,属下曾于沙巴罗坐下听经时,曾与之有过一面之缘。”一名长相粗犷,身材高大的将领起身回应道。

燕王看了看眼前这名叫火里火真的将领接着又发问道:“你觉得此人怎样?”

火里火真也不思索,便脱口而出回答道:“当年一面记忆犹新,此人惊才绝艳,不失为天之骄子。”

燕王见火里火真对此人有如此高的评价,便长“哦”一声说道:“如果他是天之骄子,那你说说看,我是什么?”

听到这里,火里火真心中一紧,顿觉后悔自己说错话了,加上自己又是蒙古人的身份,心中顿时一紧,但又马上反应过来回道:“燕王是天。”

“哈…哈…哈。”朱棣听到这里立马开怀大笑指了指火里火真说道:“火真呀火真,你可真会说话,看来这蒙古人也学会了汉人阿谀奉承的这一套啊!好,既然是人才,我命你领三千精骑,寻得踪迹务必劝其归顺于本王,让其为本王所用。”

火里火真本是前朝大将,归顺朱元璋后被分配至燕王朱棣帐下,而如今听到燕王让自己劝人家归顺,显然这是挖了一个大坑等着自己往里跳。劝人家归顺哪有带三千精骑的,这明显就是断人后路,万一劝降不成,想必是要斩草除根的节奏。

想到此处,火里火真也不得不答应下来,因为火里火真很清楚燕王朱棣的用意,同为蒙古人,如果带不回这位道家高人,自己恐怕有通敌之嫌。如果做不到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话,这三千精骑怕不紧是为对方准备的,恐怕也是为自己准备的。

此时所有事宜布置完毕,所有人都在等着一个时辰后的命运到来,老道也在这一刻开始完成他的使命。

这时只见老道睁开双眼,提掌收功后便是仰天一声长啸,这一啸如黄钟大吕精气十足,已和刚才的精疲力尽的老道判若两人。

老道见自己功力已恢复大半,便提剑朝山顶直奔而去,身边的树木杂草飞速从老道身边掠过。行至一陡峭崖壁前,老道轻轻一跃,单手在崖壁突出的石块处一搭,再一个鹞子翻身,便轻松凌空跃至山顶。

山顶视野开阔,地势平坦,十多丈的地方,竟也无杂草,只有一些石头和一棵梧桐巨树。老道跃至山顶俯瞰脚下,由衷赞叹眼前这金陵城的钟灵毓秀,可惜今夜多半是要毁于战火了。来不及多想,老道便来到这棵梧桐巨树前拔剑伫立,饶是老道见多识广,仍被眼前这粗壮的梧桐巨树所惊到。

民间多有传言,凤凰非梧桐不栖,这梧桐为树中之王,是为灵树,能知时知令。眼前这梧桐树身足有一丈之粗,枝叶繁茂,与这山脉相连浑然天成,从远处望去如一条蜿蜒的巨龙,而这梧桐树简直与龙头上的龙角一般无二。

老道想到如此山川之灵就此被自己毁去,心中也是万分难舍,以至于老道始终有几分犹豫。眼看时间不停在流逝,老道最终还是举起长剑心中默念:“今日所作所为报应在我身上一人即可,切莫牵连无辜。”心念于此,老道便举剑蓄力,面对如此巨大的树干,老道也未有十成把握能将其一举斩断。

老道开始不断蓄力,将真气源源不断的灌入真刚离火剑内,片刻后剑气已达到鼎盛,剑身上剑芒透剑而出,老道看准时机后便用力挥剑斜劈。瞬息之间,长剑伴随着一道强大的剑气如流星一般划破夜空,好像要把这这梧桐树连同黑夜撕成两半。老道这一剑已是倾尽全力没有半点保留,长剑划过树干余势未消,直到剑尖碰到地上三尺见方的石块将其一分而二,梧桐树才跟着石块裂开之声应声而倒。只见梧桐树干和石块断裂之处光滑平整,有如鬼斧神工,可见这一剑当真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剑。

老道见巨树倒下,便将长剑用力插入地面腾出双手,双手立即化掌凌空朝树墩劈去,随着掌力所至,巨大的树墩立即碎裂开来化作无数木屑。就在这时,随着树墩化作木屑四处飞散,只见一道青气从树墩下方冲天而起,直入云霄。伴随着青气冲天而起,一道龙吟震彻山谷。

这突如其来的青气如一道气墙,把老道朝悬崖处猛的推去。老道刚才那一剑已倾尽全力,见一道青色气墙向自己推来,已是来不及闪躲,只得弯身握住插入地面的长剑,想借助长剑插入地面带来的阻力,减轻后退之势。谁知这青色气墙力量太过强大,把老道连人带剑硬生生的挤压出一丈开外,地上也被插入的长剑撕开一道长长的裂口。

待老道稳住身形后,青色气墙开始化作数道无形剑气从老道身上透体而过,

(本章未完,请翻页)

随着剑气散去,青色气墙也随之消散。这时老道扶剑跪地,突然只觉胸口一闷,喉咙一甜,一口鲜血猛的喷出,老道暗自心惊:“没想到报应来的这么快,这龙脉之气竟然能蓄积剑气,待龙脉之气破土而出时,能让剑气将攻击者反噬,天地造物果然玄妙。”

随着青色之气冲入云霄,龙脉被毁,天地突然风云变色,满天黑云席卷而来瞬间便把满天星辰和皓天明月遮的一点不剩,隐约间只有荧惑星散发着猩红的光芒。见此异象,飞来峰上灵隐寺内一老和尚被惊的乍起,并踉踉跄跄的迅速朝方丈室跑去。

来到方丈室前老和尚门都没敲,招呼也没打,便推门而入惊呼道:“方丈师兄,方丈师兄,你也看到了吗?难道禅宗一脉的劫难当真是避无可避吗?”

黑暗的房间里传来一慈祥老者的声音:“荧惑守心,明王降临。龙脉被毁,压制明王的最后一道禁止没了,避不开的岂止是禅宗一脉,整个苍生恐怕也难幸免于难。”说话之人正是灵隐寺的方丈慧明禅师。

“难道真的就没有办法了吗?”老和尚朝慧明禅师焦急的问道。

“世间一切运转皆有天意,非人力可以改变。中洲大地福泽绵长,定不会就此消散,苦难之后必有盛世,你我顺应天命就好,你安排人收拾间禅房出来,不日有贵客来访。”

苗疆十万大山深处,一鹤发童颜的老者,正在一面有着奇怪红色符文的悬崖峭壁前苦思冥想。老者同样也被天上这突如其来异象惊得身形摇晃。老者稳定心神后,长叹一声,于是对身后数名穿戴黑色斗篷的人说道:“明王恐怕已经现世,立刻安排圣女去中原寻找明王,迅速召集各垌垌主前来共同参悟红崖天书。”

老者身后身穿斗篷的几人将面目隐藏在斗篷之下,让人无法看清其长相,看上去十分神秘,但面对老者的吩咐,这里人却是显得极为恭敬,于是齐声回答一声“是”后,便悄无声息的消失在黑夜之中。

老道见龙脉被毁,擦拭了嘴角血迹便朝皇宫方向飞奔而去,随着老道一路狂奔,老道也渐感被剑气反噬后,体内真气在快速流失。

皇宫奉天殿内,一个身着金色龙袍,头戴乌纱翼善冠的年轻男子来回踱步,英俊的面容下掩饰不住满面的愁容,男子左手握拳不断在右手掌心摩擦,显得极为焦虑。

“皇上…皇上不好了,反贼已经将皇宫围的水泄不通了,马上就要攻进来了。”只见一个小太监模样的人惊慌失措的跑进大殿之中,一个踉跄跪倒在英俊男子面前颤声说道:“皇上,要不咱们投降吧!或许还有活命的机会。”听到活命的机会这话时,英俊男子身边的人当中已经有人开始按耐不住想要一起劝英俊男子投降,甚至有人在想,要是此刻能擒下小皇帝献给燕王朱棣,别说活命,说不定更是大功一件,而这名英俊男子正是建文帝朱允炆。

正待有人动手时,只见小皇帝身边一老者挺身而出,一脚直接将跪在地上的小太监踹倒并大声喝斥道:“混账东西,谁给你的勇气让皇上投降的?就算投降老夫也要先宰了你,给我滚。”

随着老者的大喝声,大殿内的那些蠢蠢欲动之人立马又安静了下来。那老者见已震慑众人接着道:“皇上乃九五至尊,岂能做他人阶下囚,就算死,也绝不投降。”

小皇帝眼见大敌就在眼前,此时情形已是凶险万分,何况身边之人早有叛变投敌之心,要不是身边还剩下一名大内高手忠心护主,恐怕自己早就身首异处了。见自己现在已是腹背受敌,谁知道程济这老头不仅不想办法解决问题,竟然硬刚这些人,要是激怒他们,这不是让自己死的更快吗?尤其是听到那句“就算死也不投降”心中更是惊得倒吸凉气,要死让程济那老头去死,自己可不想英年早逝。早就向师父发出求救信号,可为何迟迟不见师父前来?加上皇爷爷曾给自己留下法宝,说是遇到生命危险才能使用,现在正是生死攸关之时,可这法宝到底藏在哪里皇爷爷也没给出半点线索呀!小皇帝想到这里心中更是焦虑,早说过不想当这皇帝,非得让我我来当,子承父业不好吗?非得让我这个孙子来当皇帝,如今江山没了,老家也要被别人给端了,这皇帝当的真孙子。

众人见小皇帝对眼前一切好似熟视无睹,只是不停的来回踱步,口中还念叨着什么,见此情形大殿里的众人一时也不知该如何是好,显然所有的生机大家都寄托在眼前小皇帝一人身上。

小皇帝久久没有想出对策,心中顿时绝望起来,心想自己今日真的要命丧于此吗?如果投降,落在朱棣手上,那还不如死了干脆,可就这么死了,自己愿确实不愿。想到这里,小皇帝便默不作声走上大殿中间的台阶朝龙椅走去,之后便一下瘫坐在在上面。面对如此情形,小皇帝束手无策也只能仰天长叹。

就在小皇帝心灰意冷间,忽然小皇帝的眼光被大殿穹顶深处的一处图案给吸引住。小皇帝看到这图案惊奇万分,这么多年下来,竟无一人抬头发现这穹顶处的图案。也难怪,这奉天殿乃万殿之殿,上承重檐庑殿顶,如果不是仰天直望,根本发现不了穹顶深处有如此玄妙。可奉天殿乃朝堂议事之地,平日大臣面对皇上谁敢仰天说话,而皇上高高在上的端坐龙椅,都是俯瞰群臣,根本没机会做出仰天长望的不雅之举。

大殿穹顶呈金字塔状,越往上走空间便越小,直到穹顶深处,天花板上绘有一副图案,图案中一菩萨法相庄严,右手结印,左手托珠,此图案中的菩萨正是地藏王菩萨。小皇帝再定睛看去,那菩萨手中托不是如意宝珠,反而更像是一个锦盒,由于距离甚远,小皇帝也是看了许久才确认下来。

众人见小皇帝仰天长望久久不动,都以为小皇帝面对眼前劫难失了心智,便上前想要唤醒小皇帝。突然小皇帝起身站立眼放精光,脸上更是恢复了昔日君临天下的气势显得神采奕奕,与之前失魂落魄的小皇帝判若两人。

小皇帝以睥睨之势看向大殿众人,于是大袖一挥向众人大声说道:“众卿莫慌,朕已有退敌之策,且看朕今日力挽狂澜诛杀逆贼。”说罢,小皇帝伸出剑指,朝大殿穹顶深处一指说道:“请太祖皇帝法宝!”

众人随着小皇帝指示的方向望去,不消片刻,眼尖之人就发现了镶嵌于大殿穹顶上的锦盒,不仔细看都以为那图案中地藏王菩萨手中托的是如意宝珠。人群中见到这突如其来的转机,心中均是大喜,人群中开始嘈杂了起来,于是小皇帝命身边仅剩的一名大内高手上前取下宝盒。

这时人群中一中年男人应声而出,众人见此又瞬间安静了下来。有人心中更是暗自庆幸好险,要是刚才有人贸然对小皇帝动手,那隐藏在人群中的大内高手轻易间就会将其斩杀。

那中年男子也不做声,抬头看了看穹顶处的宝盒,掏出怀中匕首,运起真气便飞身拔地而起,待那人行至半空已是力竭,于是中年男人左右脚互点使出脚踏三燕,只见中年男人借力打力一下就飞到穹顶锦盒处。中年男子见状便左手搭住穹顶木梁,右手持匕首朝锦盒与天花相合处一挑,锦盒应势落下,男子见锦盒落下,便立即随着锦盒一起下落,下落时男子摊手接住锦盒,一串动作下来行云流水,可见大内高手在武学造诣上必有过人之处。

待中年男子落地后,便将锦盒呈给小皇帝。小皇帝接过锦盒,看着这手中的锦盒为紫檀所制极为精美,想必太祖皇帝所传法宝定在其中,心中甚是激动异常。

如今法宝在手,小皇帝顿时底气十足,面对大殿众人更是有信心能带大家化险为夷。小皇帝看向目瞪口呆的大臣,心中莞尔,一群没见过世面凡夫俗子,也难怪这般惊讶。想到此处,小皇帝手持锦盒双手高举并大声喝道:“恭请太祖皇帝法宝现身。”众人见状,心中无处欢喜,只见眼前手托锦盒之人如天神下凡般英明神武。

随着话音刚落,小皇帝“啪”的一声朝众人打开锦盒,众人通通朝小皇帝手中锦盒望去,可随即大殿便又陷入死一般的沉寂。

小皇帝看着眼前众人的神情隐约有些不对,于是调转锦盒,只见锦盒没有华光流出,也无宝物现世,映入眼帘的只有普通的袈裟一件,剃刀一把,白银十锭下压着三张度牒,锦盒内盖上还书写一行字:龙椅下有密道,焚殿速离。

小皇帝看到此处,嘴角开始有些抽搐,心中更是惊涛骇浪

(本章未完,请翻页)

。果然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这短短的片刻,大起大落竟也弄得小皇帝脑中一片空白,不知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局面。

大殿内气氛到了紧张的极点,那名叫程济的老者上前说道:“与其死掉,不如出逃。当年太祖皇帝受席应真天师的点化,也曾于皇觉寺出家修行,才有后世的大明皇朝。如今席应真天师的高足正是皇上的老师,有南柯道长在,皇上何不效仿先帝,他日再寻机会重登帝位。只要再坚持半刻,南柯道长一定会赶过来的。”

小皇帝哪还听得进去这些,心中早已万念俱灰,对程济说道:“当初你夜观天象,说北方将有叛乱兵起,我没有听你之言才会酿成今日大错,还有何颜面存活于世。还好这江山也算是落在自家人手里,不然怎敢去见皇爷爷和父亲。你们都是朝廷肱骨,我死后朱棣不会为难你们的。”

说罢,小皇帝一脸决绝的便猛的朝龙椅上的龙头扶手撞去。众人见小皇帝想自寻短见,便急忙上前阻拦,可哪里还拦得住如离弦之箭一般的小皇帝。眼看小皇帝就要殒命当场,千钧一发之际只见龙椅向一侧移动,一老道迅速从龙椅下窜出,正好与迎头撞来的小皇帝撞了个满怀。

小皇帝这一撞用尽全力,已是做好了必死的决心,谁知道自己撞到的地方不仅没让自己头骨碎裂,反而还软棉棉的。好奇之下抬头看去,只见一身背长剑两鬓发白的老道士笑眯眯的看着自己并且说道:“哎呀,没想到皇上这么想念为师呀,这一见面就投怀送抱,一把年纪了,头一次这么感动。”

小皇帝见眼前的老道正是自己的老师,心中又惊又喜,于是对抱住老道说道:“老师你来的正好,快帮我杀了朱棣。”

老道闻言苦笑道:“允炆,是非成败一切自有天数,切莫强求。且不说朱棣帐下能人异士不计其数,何况目前为师已胜负重伤,内力时有不济,能勉强赶来此处已是不易,趁现在我内力还有十之一二,赶紧随我离开。”

小皇帝听到这话便挣扎的站了起来,披头散发仰天大笑,让人望去仿佛已是癫狂。这时程济上前对老道说道:“皇上心智倍受打击,已有轻生之念,我等不敢冒犯,还请南柯道长出手制止,带皇上离开,请您务必保存孝康帝的血脉。”

听到程济这话,老道也不含糊,当机立断一记手刀朝小皇帝后颈切去。小皇帝被这一记手刀击的身子往前一倾,人也清醒过来,于是转身朝老道疑惑的望去,随即说道:“是老师打的我吗?”

老道见小皇帝没有在手刀一击下晕倒,便知自己内力又开始消散了,于是对程济说道:“济老头,你发什么呆?还不帮忙动手?”

程济看着眼前的一切根本不敢相信,老道武功盖世,看老道出手想必能一招制住小皇帝,没想到小皇帝竟然还好好的站着,压根没有倒下的意思。听到老道叫自己,程济老头心中一凛,立马反应过来,拾起锦盒里的银锭朝小皇帝后脑砸去,同时心中也暗爽:终于干了这几年想干又不敢干的事。

小皇帝只觉后脑一阵巨痛,便转身朝程济等人看去,然后用手指向程济,口中艰难的说道:“你…们…”,话没说完便晕倒在地不醒人事。

程济见状,便拿出小皇帝受命玉玺转身交给身边的大内高手并轻声说道:“你将皇上龙袍换下,今日之事不留活口,待皇上离开便将大殿焚毁。”

大内高手听到程济说道,便眼中闪过一丝凄苦,但还是接过玉玺说道:“领命。”

说罢,程济便和老道带上小皇帝和数名亲信朝龙椅下的密道离去。见众人离去,大内高手便命剩下的人把密道入口堵上。

见密道入口堵上,大内高手掏出匕首,只见几道光影闪过,剩在大殿内的几名太监和众人应声而倒,瞬间没了气息。大内高手见无一活口,便掏出火折子点燃大殿能点燃的所有物件,随着火势的蔓延,大内高手将玉玺收入怀中,穿上小皇帝的龙袍便淹没在了火海之中。

随着燕王朱棣的兵马长驱直入的攻破皇宫,道衍老和尚也赶到此地。朱棣命人寻遍整个皇宫,也不见小皇帝踪影,正待询问属下情况,只见一斥候前来报到称已在奉天殿发现建文皇帝尸首,请朱棣前往查看。

朱棣一听眉头一皱,心知果然不妙,看来又要费一般周折了,但也无奈,只能前往查看后再做决定。

路上朱棣对道衍老和尚说道:“军师菩萨心肠,不忍战死之人成为孤魂野鬼,昨晚在鸡鸣寺为死去之人超度,可有人前来打扰军师诵经念佛呀?”

道衍老和尚听到朱棣这么问自己心中也无诧异,于是回道:“打扰倒是没有,只是一云游道人刚好路过,老和尚便邀其一起前来念经超度,事后道人便自行离去了。”

“哈哈,那就好。我还怕军师受扰,心中万分挂念,能有今日,多亏有军师相助。”

“不敢,燕王英明如有神助,贫僧只不过是顺应天命而已。”

两人说话间已来到奉天殿前,大火在攻破皇宫后虽被扑灭,但由于火势太大,整个大殿已是面目全非。燕王与道衍老和尚来到殿内,只见数具焦尸横躺,其中一具焦尸虽已面目全非,但腰间的一根金玉腰带和一枚遗落的一枚玉玺,不禁让人一下就想到此人身份就是建文帝朱允炆。

见此情形,朱棣心中疑虑顿生,这小皇帝怎么可能就这么容易死了,而且从尸体已无从辨认其身份,仅凭一根腰带和玉玺,实在让人难以相信这就是朱允炆。加上昨晚龙脉被毁,无法窥探小皇帝的帝皇之气,看来老和尚没说实话。

想到这里,朱棣对道衍老和尚说道:“我看此人不像我那侄儿,如果我那侄儿能活命,我倒有些欣慰,军师有何看法?”

“回燕王,此人就是建文帝。事已至此,还请燕王接受事实,切莫悲伤。”

朱棣见道衍老和尚这么一说,然后再仔细品味了话语间的意思,便立马反应过来。于是朱棣如戏精附身一般,便趴在地上的尸体哀哭道:“傻孩子啊,你这又是何苦呢?说到底,我们都是一家人,血浓于水,你这样做,叫我将来如何有脸去见太祖皇帝啊?”

众将见朱棣哀伤不已,一名叫杨荣的青年官员出来说道:“燕王切莫悲伤,建文帝知道自己受奸臣蛊惑发动战事,有愧太祖皇帝,自焚于奉天殿内,实在不是燕王的罪过,还请燕王已天下苍生为重,您看是先去拜祭皇陵,还是先即皇位?”

朱棣听到此处,便起身止住哭声,擦拭了根本没有眼泪的眼角,向众人说道:“从本王发兵“清君侧”之日起,各位随本王出生入死,今日总算清除朝中奸逆,也算守住了太祖皇帝传下来的这份基业。既然大家都相信我能做个好皇帝,那传我命令:明日便拜祭皇陵后即刻登临帝位。”

一众人等听到朱棣传下命令,便齐声下跪说道:“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见众人齐齐下跪,道衍老和尚心中感慨,面对权利和欲望,不知道究竟谁是明王谁又不是明王?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做对了还是做错呢?

道衍老和尚心中虽是无奈,但面对大局,也不得不随着众人下跪。见老和尚有下跪之举,朱棣便上前双手托住老和尚,对其说道:“军师切莫行礼,没有军师哪有我朱棣今日。从今日起,军师可见王不拜。”

朱棣虽知自己已经赢得这场夺位胜利,但心中没有亲眼见到建文帝死在自己面前,加上失踪的建文旧部,朱棣可没有心思马上享受这至高无上的权利带来的快感,之所以对道衍老和尚如此在意,确实是因为老和尚对自己的重要性,而且昨日密探来报,金陵城龙脉被毁,为了能稳坐皇位,恐怕这重立国都之事还得需要老和尚亲力亲为。

历时四年,朱棣终于到达了权利的顶峰,成为了天下之主,而小皇帝朱允炆却不知所踪。正史记载建文帝朱允炆自焚于奉天殿的火海中,而民间更多传言小皇帝被高人所救流落民间。此后,这一战中洲史记称其为“靖难之役”。

因为小皇帝死因太过蹊跷,一直都是朱棣的心结,以至于后来朱棣登基成了永乐帝后,一路命郑和七下西洋寻其建文帝朱允炆的踪迹,而另一路则命胡濙暗访江浙一带,这便又是后话了。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