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夺舍扶苏开始

《从夺舍扶苏开始》

第93章壮我大赵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很快,使者就回到了巨鹿城。

使者往来之间,赵地的形势又发生了变化。

武臣的军力更加强大,几乎占领了全部的巨鹿郡,有了自己的根基之地。

这期间,没有大规模的秦军赶来征讨,也没有旧赵王室跳出来争位,赵人也并未质疑武臣王赵的合法性,武臣赵王的位子可以说是越坐越稳。

他唯一担心的就是楚王陈胜的态度了。

之前,他一直跟在陈胜身边,和他一起造反打天下。

他不仅是最初的大泽乡九百勇士之一,更是陈胜的亲信。

不然,陈胜也不会任命他为将军,北上攻略赵地。

对于陈胜的性情,武臣还是比较了解的。

刻薄寡恩,睚眦必报,绝非什么良善之辈。

如今,他背叛了陈胜,直接裂土称王,这绝对是陈胜所不能忍受的。

估计陈胜现在生吃了他的心思都有了。

武臣远在天边,赵地离楚地十分遥远,陈胜就是恨他,也没有什么办法。

但武臣的家人就近在陈胜眼前,陈胜一旦发起疯来,这些人的下场一定会很凄惨的。

每每想到这里,武臣都十分痛苦。

如果这些血肉至亲,因他而死,他会内疚一辈子的。

那就真是赢了天下,输了全家了。

......

听到使者从陈地返回的消息,武臣迫不及待的召见了他。

使者将出使楚国的经历,一五一十、原原本本的禀告了武臣。

武臣看着陈胜给自己的回信,又惊喜又忧虑。

武臣惊喜的是:

陈胜非但没有怪罪他擅自僭位的行为,反而称赞他有勇有谋当机立断。

陈胜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面对危急的形势,武臣采取任何措施都是可以的,包括称王。

他肯定了武臣的做法,并决定正式将赵国送给了武臣(本来赵国本来就已经是武臣的了)。

同时,他以一个老大哥的口吻,鼓励武臣好好治理赵国,以后兄弟齐心,共灭暴秦。

武臣忧虑的是:

自己接家眷来赵地的请求,被陈胜拒绝了。

陈胜给出的理由是,武臣的父母年老力衰,楚赵之间路途遥远,长途跋涉,两位老人家的身体会吃不消的。

还有武臣的老婆和孩子,他们正在生病,暂时无法成行。

陈胜表示,等她们病好之后,一定会派人护送她们前往赵地的,让武臣暂时不要着急。

目前,陈胜已经把武臣的家人都接到了王宫里居住,并承诺一定会照顾好他们。

陈胜表示,武臣的父母就是他的父母,武臣的孩子就是他的孩子,都是一家人,请武臣放心。

只有武臣的姐姐,长得五大三粗、身强体壮,陈胜认为她能够适应长途奔波的劳累,所以把她放了出来,和武臣团聚。

在信的最后,陈胜向武臣诉说了当前的危急局势。

章邯大军已经出关,正向着洛阳荥阳一线进发,企图将天下的义军一网打尽。

他恳请武臣即刻出兵,前往荥阳,支援吴广,抗击章邯。

这不但是他的意思,也是武臣父母的意思,请他一定要照办。

这一句,已经是赤裸裸的威胁了:如果武臣不出兵,陈胜就要杀掉武臣的家人。

看完信,武臣长叹了一声,该怎么办呢?

......

张耳、陈余、邵骚、李良、韩广等心腹大臣都被武臣找来了,一起商量对策。

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张耳、陈余异口同声的说道:“大王,绝不可发兵西进!”

武臣疑惑道:

“张丞相,陈大将军,你们何出此言?”

“秦兵来袭,楚国恐怕不能抵挡,哪怕不是为了孤家人的安全,也应该支援他们。”

“所谓唇亡齿寒,一旦楚兵落败,秦人就要来进攻我们了。”

张耳摇了摇头,说道:

“非也非也。楚王令大王王赵地,实非本意,乃是无可奈何之举。”

“别看他此刻遣使者送礼物称贺,口口声声的两国结盟,共抗秦军,世代友好,永不交兵。”

“但是,一旦楚王大败秦军,灭了秦国,他一定会加兵于赵,来和大王算账的。”

“我们此时,要做的就是坐山观虎斗,坐看秦楚两败俱伤,然后从中牟利。”

邵骚、李良、韩广等人也纷纷赞同,认为是这个道理。

如果此刻出兵助楚,无异于抱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但是,赵王武臣还是有些犹豫,迟迟不能下决定。

原因很简单,他的父母妻儿都被陈胜压在了楚国做人质,他担心如果不按照陈胜说的做,他们会有危险。

无论是谁,也无法在这种情况下,做出纯粹理性的判断,人之常情嘛,可以理解。

左丞相邵骚见武臣低头不语,很快就明白了他在担忧什么。

他上前一步,说道:

“大王可是在担心家人的安全?其实,大王大可不必担心。依臣之见,他们呆在陈县比呆在巨鹿城还要安全。”

“大王试想一下,楚王之所以扣押他们,无非是为了要挟大王。”

“所以,大王的实力越强大,大王的家人们就越安全。”

“等到赵国比楚国还要强大的时候,楚王就会乖乖的将大王的家人们送到赵国来了。”

“为今之计,绝不可引兵助楚国西击秦秦。相反,我们要趁着秦楚相争的机会,迅速壮大我们的实力!”

武臣听着邵骚的话,若有所思,随即恍然大悟。

“左丞相所言极是,若不是左丞相提点,孤险些误了大事。诸位,议一议吧,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随后,针对目前的局势,大家各自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武臣一言不发,思考着各人意见的优劣得失。

上位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拍板,乾纲独断。

他们需要一锤定音,从几种、几十种、几百种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见中,确定一个最终的答案。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时候,都有赌的成分。

思虑良久,武臣站起了身,大手一挥,郑重道:

“我意已决,即日起分兵掠地,壮我大赵!”

“韩广将军,我令你带领本部人马,北徇燕、代之地。李良将军,我令你向东攻取恒山之地。”

“其余将军,随我一起向西,攻取邯郸。”

“届时,我大赵南据大河,北有燕、代,无论楚秦谁胜出,都必不敢挑衅于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